整理 & 編譯:深潮TechFlow
嘉賓:Janitooor,the Honey Jar 聯創
播客源:Flywheel DeFi
原標題:Cybernetics and Redefining Culture w/ Jani - Flywheel
播出日期:2024年11月7日
導入與背景
在播客的開頭,主持人提到加密貨幣領域存在一種短期思維的假象,尤其是在新週期和注意力持續時間方面。他認為,這種思維方式是錯誤的,應該像園丁一樣,以長遠的眼光進行思考和規劃。
本期嘉賓為 Jani,DeFi Dave 稱 Jani 為“傳奇人物”,並提到他是 Honey Jar 的聯合創始人,參與了多個項目的開發。播客將深入探討網絡控制論的反饋循環、文化現象以及什麼使得某些團體(如 Cults )得以生存。
Jani 的背景與對 Cults 的看法
Jani 回顧了自己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十年經歷,提到他在以太坊白皮書發佈前就已參與其中。他強調,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中,我們正在實時創造未來。他認為,理解“ Cults ”這一概念需要從敘事和權威人物的角度深入探討,同時指出 Cults 常常與孤立主義相伴隨。
在加密貨幣背景下理解社群現象
Jani 提到“ Cults ”一詞的拉丁根源與“培養”有密切關係,這種聯繫使他更加關注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強調可持續系統和實踐的重要性。他指出,在過去幾年中,加密貨幣領域出現了一些以個性為中心的“ Cults ”,結果並不理想,例如某些項目的崩潰。
然而,他也強調,從整體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加密貨幣可以被視為一種自然系統,具備自我維持的特性。他認為,雖然有些個體或項目可能會失敗,但整體生態系統中仍然存在許多成功的例子。
Jani 的思維方式較為自由和混亂,他鼓勵主持人和聽眾隨時打斷他,以便深入探討他所提到的觀點。
保持新鮮視角
DeFi Dave 提到,許多人在加密貨幣領域容易陷入舒適區,變得教條化,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他詢問 Jani 如何刷新自己的視角,以便識別新的社群或值得追求的“ Cults ”。
Jani 回應說,保持匿名性是一種實踐,他曾多次從零開始建立新的身份,避免與過去的身份混淆。這種做法幫助他保持新鮮的視角。DeFi Dave 贊同這一點,承認這很困難,但也表達了他對自己創造的事物感到自豪,同時希望保持一定的分離感。
深入參與與社群的多樣性
Jani 進一步解釋,在不同的社群中保持多個身份可以讓他更好地參與其中,觀察各個社群的動態和互動方式。他提到,現代社交媒體的算法使得每個人在“城鎮廣場”中可能處於不同的社交圈,因此,通過維持不同的興趣區域,他能夠看到互聯網的多樣性和不同社群的實踐與儀式。
他還指出,社群的儀式和互動方式是理解“ Cults ”現象的關鍵。新成員是如何被邀請或排除在外,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方面。他強調,參與各種社群的互動能幫助他保持新鮮的視角,瞭解每個社群的獨特文化和動態。
控制論與反饋循環在加密領域的應用
反饋循環與控制論的基礎
DeFi Dave 提出,反饋循環是加密領域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強調在不同社群中進行“AB測試”,觀察人們的反應,並根據反饋採取行動。他提到控制論(Cybernetics),即研究系統及其反饋機制的學科,想了解它如何推動加密貨幣的發展。
Jani 解釋說,控制論是對系統控制機制和反饋循環的研究。他認為,比特幣的出現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它創造了一個能夠在現實世界中產生影響的數字系統,尤其是在電力消耗方面。比特幣的運作方式類似於一個自我封閉的“盒子”,其中的代幣是內生的,依賴於外部世界的電力和計算能力。
從比特幣到新鏈的演變
Jani 進一步闡述,在加密行業的演變過程中,所有的創新都是在尋找能夠在現實世界中推動行動的新機制。他指出,理解這些機制對於推動社群的增長至關重要。他提到,新的區塊鏈技術總是試圖找到新的槓桿來促使外部世界的行動。
在討論 Berachain 時,Jani 提到他在其白皮書中看到了一些與自然系統和控制論相關的思想,特別是關於流動控制的概念。他解釋說,流動控制與代幣發行機制有關,尤其是在如何吸引用戶參與和使用電力方面。
流動控制的應用
DeFi Dave 對流動控制的概念表示好奇,詢問它是否與“流動性證明”有關。
Jani 進一步解釋了流動控制的基本概念,以及在不同的區塊鏈中如何通過各種機制來激勵用戶參與。他強調,控制論的視角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些機制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推動整個加密生態系統的演變。
優化空投機制並激勵高價值行為
空投的現狀與挑戰
DeFi Dave 提到,目前的空投機制往往促進了低價值的行為,詢問如何改進空投以激勵更高價值的行為。他提到,空投可以看作是一種反饋循環,想了解如何在這種機制中實現價值的提升。
Jani 贊同這一觀點,認為在推動用戶參與和行為時,關注整體的價值創造至關重要。他指出,傳統上,鎖定的總價值(TVL)往往被過度強調,而用戶真正關心的是鏈上可執行的操作(TTD,即“Things To Do”)。
從價值鎖定到可操作性
Jani 進一步解釋說,用戶並不關心繫統背後的複雜性,他們更關心的是能否順利完成想要的操作。他舉了一個例子,表示普通人並不在乎烤麵包機是如何工作的,只希望它能正常運作。因此,在數字領域中,用戶更關注的是應用層的功能,而不是底層的區塊鏈技術。
他強調,未來的重點應該放在為用戶提供更多有意義的操作和體驗上,而不僅僅是提高鎖定價值。無論是遊戲、社交平臺還是金融服務,關鍵在於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功能和互動機會。
激勵高價值行為的方法
為了激勵高價值行為,Jani 建議應關注如何設計系統,使用戶能夠輕鬆找到並參與各種活動。他認為,空投機制應該與用戶的實際需求和行為相結合,激勵他們參與更多有價值的操作,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的利益。
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用戶的參與度,還能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他強調,理解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包括金融系統和消費者,是設計有效空投機制的關鍵。
全力投入並利用 Bong Beras
Bong Beras 的背景與價值
DeFi Dave 詢問在 Bera Chain 的經歷中,Bong Beras 作為一個 NFT 項目,如何創造出有意義的活動和價值。
Jani 分享了自己在數據分析和流量背景下的經驗,強調了在 DeFi 夏季期間的觀察和參與。
他提到,Bong Beras 是一種有趣的 NFT 形式,具有rebase 機制,意味著每一代都會有不同的供應量和特性。他解釋說,初始的供應量非常有限,只有 101 個意外生成的 NFT 和六個榮譽版。這種機制不僅吸引了用戶的注意,也激勵了他們參與到更深層次的互動中。
NFT 的 Rebse 機制
Bong Beras 的 rebase 機制使得擁有者可以通過持有一個 NFT 來獲得更多的代幣。例如,擁有一隻 Bong Bera 的用戶在下一代中將獲得額外的 NFT,這種機制促使用戶積極參與並持有這些數字資產。Jani 指出,這種設計靈感部分來自於當時流行的 Olympus 風格的 rebase 敘述。
他強調,擁有 Bong Beras 不僅僅是持有一項資產,而是參與到一個不斷擴展的生態系統中,用戶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得到了提升。
社區與文化的力量
在談到社區時,DeFi Dave 和 Jani 都提到,Bong Beras 背後的文化和社區氛圍非常重要。Jani 表示,儘管市場經歷了波動和不確定性,但圍繞 Bong Beras 的社區文化是輕鬆而幽默的,大家在這個過程中相互支持,分享經驗。
他提到,參與這樣的社區讓他感受到一種歸屬感,儘管市場環境變化無常,但能夠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建立和創造是非常有價值的體驗。
從持有到交易的策略
Jani 分享了他在 Bong Beras 交易中的策略。他意識到,在 NFT 市場中,擁有最稀有或最常見的資產通常能獲得更好的流動性。因此,他開始在社區中進行交易,通過交換獲得更多的 NFT,從而在市場中建立自己的優勢。
他舉例說明,通過將一隻二代的 Bong Bera 交換為三隻更常見的 NFT,他不僅增加了資產數量,還為未來的交易創造了更多的機會。這種策略不僅讓他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也增強了他與社區的聯繫。
構建 Honey Jar 機制
Honey Jar 機制的起源
Jani 分享了他在 2023 年推出 Honey Jar (THJ)時的經歷,坦言最初的動機是想通過出售一隻 Bong Bera 來獲得鉅額利潤。他描述了自己如何構思出一個將 Bong Bera 放入智能合約的想法,並建立了一個蜂窩系統。
他說到,計劃是銷售 16,420 個 Honey Jar ,每個售價約 100 美元,這樣他就能成功退出 Bong Bera,同時也讓其他人能贏得 Bong Bera,達到雙贏的局面。
開放的思維與合作
在構建 Honey Jar 的過程中,Jani 強調了他在公開環境中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到找到了一位“精神上有些瘋狂”的夥伴,共同開發這個項目。他的這種開放思維方式促使他在不斷變化的身份中形成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和交流模式。
社區的參與與反饋
在這個過程中,Smokey 與他聯繫,邀請他參與一個正在建設的項目。Jani 回憶起自己在加密領域的早期經歷,儘管他認為自己在某些場合中是最“笨”的那個人,但他仍然能夠接觸到一些前沿的想法和技術。
他提到,看到 Berra Chain 在經濟模型上對驗證者與應用程序之間的關係進行創新時,他意識到這個項目的潛力,儘管當時的技術和生態系統尚不成熟。
面對挑戰與適應
Jani 談到了在參與社區時遇到的挑戰,例如在 Discord 中頻繁被踢出的問題,這讓他感到沮喪。他提到,儘管面臨這些困難,但他仍然努力保持與社區的互動,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
這種經歷不僅讓他對加密生態系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促使他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積極的態度,尋求解決方案。
Honeycombs 結構、整合者與社區參與
Jani 提到,在構建 Honey Jar 項目的過程中,他意識到有許多人對 Bera Chain 項目充滿期待,紛紛主動尋求合作。經過兩個月的開發,他們已經與近 40 個合作伙伴達成了合作意向,許多夥伴希望為 Honey Jar 提供某種形式的福利。
他說,這種自發的業務發展(BD)現象讓他意識到項目的潛力。合作伙伴們並不是單純地想做一個 logo 聯合宣傳,而是看到了項目的價值,並認為它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模塊化思維與問題解決
Jani 將這種合作關係比作“網絡化的幫助”,類似於樂高積木的組合。他強調,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尋求解決問題,通過“輸入”和“輸出”來實現協同。這種思維方式促成了“福利聚合器”的敘述逐漸浮現。
他認為, Honey Jar 在這一領域算是早期的參與者之一。他提到,項目已經通過多個空投(airdrop)為持有者帶來了實際收益,許多用戶的投資成本已經通過這些空投得到了覆蓋。
市場環境與項目發佈
Jani 回顧了項目的啟動時間,提到他們選擇在 3 月 3 日這個與以太坊 Denver 相關的日期發佈。儘管這個日期在加密圈內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但他們卻決定大膽嘗試。在發佈後不久,正值硅谷銀行發生危機,這讓他們感到這一切都非常“完美”。
他表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他們的項目順利完成了鑄造,並決定以一種輕鬆的態度來宣傳自己,甚至自稱為“騙局”。這種不拘一格的態度吸引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能量和氛圍。
認真對待工作與幽默感
Jani 強調,儘管團隊不太把自己太當回事,但他們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是顯而易見的。他認為,這種幽默感和不拘一格的風格幫助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吸引了更多的社區參與者。
發展基於 Honeycombs 的控制論文化
真實的整合與社區參與
DeFi Dave 提出了一個問題,詢問在 Honey Jar 項目中,除了空投以外,具體有哪些實際的整合。Jani 回應說,他對“教派”敘述的看法與眾不同,認為這種敘述通常是基於離開的困難,而在 Bera Eco 中,參與其實非常簡單,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加入。
他提到,儘管人們可以隨時離開,但實際上很少有人選擇這樣做,這種現象反映了社區的吸引力。
無障礙的參與與社區的自主性
Jani 進一步討論了他們在沒有基礎組織真正支持的情況下所取得的進展。他回憶起在以太坊 Denver 舉辦的“混亂嘉年華”時,社區的參與和活躍度引起了外部投資者的關注。儘管基礎組織幾乎沒有投入任何營銷資源,但他們的活動卻在社交媒體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讓一些外部人士誤認為 Honey Jar 是基礎組織的一部分。
這種現象突顯了社區的自主性和自我組織能力,說明了在去中心化環境中,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參與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與基礎組織的關係
Jani 提到,他們與基礎組織之間的關係是相對獨立的。他們沒有受到基礎組織的干預,能夠自由地進行自己的活動。這種自由度讓他們能夠根據社區的需求和反饋,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策略和方向。
他指出,基礎組織最近推出的提案請求(RFP)機制是一個明智的舉措,它標準化了生態系統應用程序獲取流動性的方式,避免了多個團隊之間重複的溝通。這種做法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
社區的知識與基礎組織的支持
Jani 強調,基礎組織認識到,前線的參與者對社區的需求和使用方式瞭解得比他們更透徹。這種對社區知識的認可,表明了基礎組織在支持生態系統發展方面的謙遜和智慧。
他認為,社區成員的習慣和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態系統的活力,而基礎組織的角色則是為這些活力提供支持和資源,以促進更廣泛的參與和創新。
Berachain 的控制論文化與其他 L1/L2 區塊鏈的對比
獨特的控制論文化
Jani 提到,Berachain 的控制論文化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機制,能夠將價值傳遞給那些最有可能成為忠實用戶的人。他表示,在他參與區塊鏈行業的整個過程中,從未見過任何一個 L1 能夠像 Berachain 這樣在文化上蓬勃發展。
他進一步解釋了“控制論文化”的含義,指出 Berachain 的一個顯著特徵是能夠針對表現出“教派式”行為的用戶群體進行精準的目標定位。這種行為可能表現為在某些時期內參與度高,或者進行一些看似沒有任何收益但卻非常有趣的活動。
用戶行為與社區參與
Jani 舉例說明,約有 20% 的 ETA 和 NFT 被用戶發送到銷燬地址,僅僅是因為這件事很有趣,而不是出於其他目的。這表明在社區中,有一小部分用戶表現出極高的參與度和幽默感。
他還提到,儘管 Honey Jar 的 NFT 是免費的,並且其價值一度上漲到 0.7,但仍有約 15% 的持有者選擇不出售,甚至增加了他們的持倉。這些用戶在過去幾年中投入了實際的金錢和時間,經歷了一系列的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形成了深厚的“創傷聯繫”。
與其他 L1 的對比
Jani 強調,Berachain 是在一個已經成熟並且經歷了多次市場挑戰的文化環境中推出的,這種文化的堅韌性和活力在其他 L1 中是難以找到的。他回顧了自己在比特幣誕生之前的經歷,那時人們對區塊鏈的理解還很模糊,而現在,Berachain 的推出恰逢一個已經準備好的文化運動。
他認為,這種文化背景為新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使其能夠與社區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繫和共鳴。
技術與運動的結合
最後,Jani 提到,Berachain 的推出不僅僅是一項技術的發佈,更是一個運動的開始。通過與社區的緊密結合,Berachain 能夠在用戶中建立起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這種文化氛圍是其他 L1 所無法比擬的。
Honeycombs 的崛起與社區動態變化
Jani 提到, Honeycombs (Honeycomb)在過去一年中表現出色,成為整個 NFT 領域中表現最佳的資產。他指出,儘管在某些短暫的時期內,像“schizo posters”這樣的 NFT 資產曾超過 Honeycombs ,但從整體來看, Honeycombs 的價值在過去 12 個月內上漲了 12 倍,遠遠超出其他 NFT 的表現。
NFT 生態與社區參與
Jani 繼續探討 NFT 生態系統中的動態變化,提到在上一個週期中,80% 的新錢包和市場參與者是通過 NFT 進入加密領域的。他強調,儘管一些用戶的活躍度有所下降,仍然有不少用戶在鏈上持有資產,隨時準備再次參與。
他提到,有研究調查了那些通過 NFT 進入加密市場的用戶的行為,結果顯示,這些用戶轉向 DeFi 的比例非常小。這表明,大多數新進入者仍然對 NFT 生態保持關注,但對 DeFi 的參與度相對有限。
社區的可見性與隱形經濟
Jani 指出,儘管在某些加密貨幣社群(CT)中,Vera(可能指某個項目或概念)似乎佔據了較大的關注度,但在鏈上經濟的許多區域,這種現象卻是隱形的。他認為,這種情況十分有趣,因為它顯示了一個不對稱的信息優勢,為社區提供了許多可操作的機會。
他強調,深入分析數據後,可以發現許多有價值的信息,這些數據揭示了用戶行為的真實動態,併為未來的策略提供了指導。
未來的機遇
Jani 對 Honeycombs 及其社區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 Honeycombs 能夠利用其獨特的文化和用戶基礎,繼續引領 NFT 領域的發展。他期待社區能夠在未來的動態變化中抓住更多機遇,推動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繁榮。
不同領域中的角色與社會互動
角色與身份的切換
DeFi Dave 提到,在加密領域中,很多人會創造不同的身份來適應不同的社交環境。他形容這種現象有點像“黑暗中的人”,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個人可能會在不同的社交圈中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自我。他指出,儘管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戴著面具,但他自己在這方面顯得更為明顯。
Jani 補充道,人們在不同的環境中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自己。例如,在加密社區中展現的身份可能與在家庭或朋友面前的表現截然不同。這種身份的自我認同可能會導致人們在切換社交圈時感到困難。
社交互動的動態
Jani 進一步分享了一個關於社交互動的觀察,他使用“首次響應時間”作為評估網絡互動活躍度的指標。當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現出對某個主題的興趣時,迅速獲得反饋的速度可以反映出該主題的社區活躍度。例如,當他詢問有關 SPX 的信息時,24 小時內幾乎沒有人回應,只有少數人給出了基本的建議,這讓他意識到這個領域的互動性較低。
相比之下,當他提到“Sparto Gremlins”時,他的社交媒體通知瞬間被大量互動刷屏。這種強烈的反饋顯示出該主題在社區中的活躍程度,表明他與比特幣社區的聯繫更加緊密。
社區重疊與互動策略
DeFi Dave 對此表示,這可能與比特幣社區和其他社區之間的重疊程度有關。他猜測,比特幣社區與其他加密社區(如 SPX 社區)之間的聯繫可能較少,因此在這些領域中,擁有不同的身份可能會影響互動的頻率和質量。
他回憶起去年他的一條推文,儘管他並沒有特別針對 SPX 社區,但卻意外地吸引了許多該領域的人士的關注。這種現象讓他意識到,社區之間的互動和重疊可以極大地影響個人在社交媒體上的體驗。
對社群現象的新定義
Jani 提出一個問題,關於“社群”(cult)的定義究竟是什麼。他指出,這個詞在當代有多種含義,比如指代“喬恩斯敦”的悲劇或 SBF 風格的 FTX,也可以理解為拉丁語中的“cultus”,意為“培養”或“成長”。他自己在加密領域之外花大量時間在園藝上,這種與自然的接觸讓他反思社群的本質。
短期與長期的思維
Jani 認為,加密領域往往表現出短期思維,關注快速的市場循環和注意力跨度。他認為,採用園藝的思維方式來對待加密社區會更有益,因為園藝需要耐心和長期的投入。他提到,在這個過程中,社群會經歷不同的“季節”,有時某些群體會在特定時期表現得特別活躍。
他指出,當社群表現良好時,成員可能會因為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而選擇退出,這是社群發展的一個常見特徵。
社群的持久性與文化
Jani 強調,儘管有很多人有理由離開某些社群,但對於那些優秀的建設者來說,一旦他們融入了社群文化,社群就會變得更加持久和可持續。他認為,社群文化是一種自然系統,可以在經歷重大變化和不同季節時依然保持活力。
他提到,在建立“ Honeycombs ”時,最初的目標是為了在熊市中籌集資金,但隨著更多人的參與,社群的活躍度和互動性大大增強。
社群的創新與建設
Jani 進一步提到,許多在 Bera 生態系統中構建的項目都與“ Honeycombs ”進行了整合,這表明社群的活躍度和創新能力。他指出,儘管以太坊上似乎出現了沉寂,但實際上在 Bera 生態中仍有大量建設者在積極創新。
他認為,許多建設者之所以選擇繼續參與,是因為他們對這個領域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心,而不僅僅是為了金錢。
總結與展望
最後,Jani 總結道,社群的定義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標籤,而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涉及到成員之間的互動、文化的傳承以及對未來的共同願景。他期待看到更多人能夠理解和參與到這種新的社群現象中來,推動加密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可持續地優先支持社區
對“社群”的新定義
DeFi Dave 提出一個問題,關於“社群”(cult)的新定義。他提到,傳統上我們對社群的理解往往是消極的,例如“喬恩斯敦”的悲劇,認為人們是被動地被洗腦和 indoctrinated。他希望能夠更詳細地闡述這個新定義,強調它的主動性。
Web2 的教訓
Jani 解釋了 Web2 帶來的教訓。他指出,用戶在 Web2 中往往被視為產品,價值的流動和權力動態存在問題。用戶的利益通常被忽視,利潤被私有化並用於各種目的。他認為,“ Honeycombs ”(honeycomb)為社區提供了一個將自身產品化的框架,使得社區成員能夠從中受益。
社區作為產品
Jani 進一步闡述了“ Honeycombs ”的運作方式。他提到,儘管團隊成員分佈在不同的大陸,但他們並沒有進行常規的團隊會議,而是通過非同步的方式高效協作。他強調,社區成員的積極參與和網絡效應使得整個團隊能夠高效運作。
“ Honeycombs ”的持有者被激勵去拓展他們的網絡,這樣在與核心團隊接洽時,討論的重點就變成了具體細節的調整,而不是銷售過程。
網絡效應與適應性
Jani 介紹了“網絡效應”和“適應性文化”的概念。他認為,社群成員在參與過程中能夠獲得相應的收益,這種收益與他們所參與的社區規模成正比。同時,對於集成“ Honeycombs ”的項目來說,他們可以快速接入到一個活躍的用戶基礎,這樣可以更專注於自身的建設。
他提到,持有“ Honeycombs ”的用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行為可被分析,從而為項目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支持,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用戶需求和市場動態。
總結與展望
最後,DeFi Dave 和Jani 強調,通過這種新的社群定義,社區不僅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積極參與、共同創造價值的生態系統。這種基於合作和共同利益的模式能夠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社群現象作為控制論組織
社群的新定義
Jani 回到對“社群”(cult)新定義的討論。他強調,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社群更像是一個自然系統,能夠在數字領域與現實世界之間產生動態的互動。他引用拉丁詞根“cultus”,意為“培養”,指出這種新的定義強調了社群的自我維持能力。
文化與社區的自我維持
他提到,人類歷史上持續存在的模式是,自我維持的文化和社區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生存,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這種自我維持的能力使得社群能夠應對各種挑戰。Jani 認為,來自控制論文化的資產和工具在長期內會比短期的熱潮更具可持續性。
金融的流行主義與荒謬主義
他提到,在當今時代,金融流行主義和荒謬主義的現象非常明顯,許多新興的金融工具和資產(如 meme 幣)都是這一趨勢的表現。他認為這些資產可以被交易,但並不一定是持久的價值。他對比了短期的市場流行與長期的可持續性,認為後者更值得投資。
適應性與未來的可持續性
Jani 表達了對控制論文化的信心,認為這些文化因其適應性而能夠持續存在。他提到,儘管 meme 幣可能會成為金融荒謬主義的最新版本,但他更願意將自己的比特幣投入到那些具有適應性、能夠在未來持續發展的文化中。
總結與展望
最後,他強調,理解社群作為控制論組織的重要性在於,它們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活力和適應性。這種視角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當前的市場動態,還能指導我們在未來的投資決策中選擇更具可持續性的項目。
長久維持社群現象的關鍵
DeFi Dave 提問,長久維持社群的關鍵是什麼。他提到之前討論過的創傷、艱難時刻的共同經歷、社區信號和內部笑話等因素,並詢問還有哪些其他方面可以幫助社群實現長期可持續性。
經濟與文化的關係
Jani 回應稱,經濟在社群的長期可持續性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認為,社群和文化的關鍵在於能夠在不同的方向上維持某種形式的協調集體努力。他提到,社群需要有多樣化的參與機制,以支持經濟流動和參與。
閉環系統的可持續性
他進一步解釋,具有閉環系統的社群更具可持續性,因為價值能夠更有效地流回系統。他提到,像 Bera Chain 這樣的機制能夠創造更多的反饋循環,增強社群的自我維持能力。
參與與反饋
Jani 強調,參與者應當尋找能夠集中精力投入的區域,像 Bera Chain 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他提到,社群中的反饋循環能夠幫助成員更好地理解和適應環境,從而保持活力。
自我調節與多樣性
在談到如何調節多巴胺水平時,Jani 分享了自己種植花園的經驗,強調了在在線和離線之間找到平衡的重要性。他提到,參與不同節奏的活動有助於恢復心理健康,避免過度沉迷於高強度的在線活動。
文化的定義與參與
DeFi Dave 詢問更多關於文化的定義。
Jani 表示,他正在撰寫相關內容,並提到他在 Mirror 上發佈的文章,討論 Bera Chain 文化的歷史和發展。他鼓勵大家多去探索不同的社群,找到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
結論與未來展望
最後,DeFi Dave 和Jani 討論了社群的未來,強調了創造積極反饋循環和多樣化參與的重要性。他們鼓勵聽眾探索不同的社群和平臺,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文化和參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