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智庫主任:美國政府沒有任何理由去收購比特幣

avatar
MarsBit
12-04

編者注

喬治·塞爾金(George Selgin)是卡託研究所貨幣與金融替代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及榮譽主任,並且是喬治亞大學經濟學的榮譽教授。他的研究涵蓋了貨幣經濟學領域的廣泛主題,包括貨幣歷史、宏觀經濟理論以及貨幣思想史。

塞爾金是現代自由銀行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該學派的靈感來源於 F·A·哈耶克關於貨幣去國有化和貨幣選擇的著作,塞爾金與凱文·道德(Kevin Dowd)和勞倫斯·H·懷特(Lawrence H. White)共同創立了這一學派。

卡託研究所(Cato Institute)是一家位於美國的自由主義(libertarian)智庫,致力於推動限制政府權力、保護個人自由以及支持市場經濟的理念。卡託研究所的資金來自共和黨的主要捐助人查爾斯·科赫(Charles Koch)。

以下為正文內容:

“數字黃金”謬論:為什麼比特幣無法拯救美元

今年夏天,比特幣的故事發生了一個重大轉折。比特幣最初被視為一種革命性的、草根的替代方案,用以替代傳統法定貨幣,包括美元。然而,這一轉折使得比特幣的作用變成了不是反對美元,而是加強美元作為全球最流行交換媒介的地位。

儘管這一新視角有較早的萌芽,但在今年七月的比特幣 2024 大會上,這一觀點獲得了廣泛關注。會議上不乏與會者提出這一觀點,其中包括時任總統候選人羅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就像金髮姑娘與三隻熊的故事一樣,這些提議有三種不同的大小。特朗普的提議最為保守,建議聯邦政府使用其已經擁有的 21 萬個比特幣——其中大部分是由執法機關沒收的——作為“戰略性國家比特幣儲備”的“核心”,並稱此舉將“惠及所有美國人”。

肯尼迪的計劃——即“大熊熊”的提議——將在特朗普的“核心”基礎上,每天增加 550 個比特幣,直到財政部至少持有 400 萬個比特幣,超過目前流通總量的五分之一。根據肯尼迪的說法,他的計劃將使美國財政部持有的比特幣價值,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超過其黃金儲備,從而使美國處於“無其他國家能夠取代的主導地位”。

最後,“媽媽熊”的提議由懷俄明州參議員辛西婭·拉米斯(Cynthia Lummis)在特朗普主題演講後提出。她的提議是讓美國財政部建立一個“比特幣戰略儲備”,包括在五年內購買 100 萬個比特幣。與其他提案不同,拉米斯的計劃已在實際立法中得到了體現,即《2024 比特幣法案》(BITCOIN Act of 2024),該法案由拉米斯在納什維爾會議幾天後提出。該法案的目的之一是“加強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

如果僅僅是政界人士提議建立官方的美國比特幣儲備,這可能會被視為一種利用比特幣的受歡迎程度來為選舉拉票的機會主義行為。但從納什維爾會議上三項提案所獲得的掌聲,以及會議後的評論來看,無論中本聰本人是否會支持這些提案,許多比特幣支持者堅信,提議中的比特幣儲備真的會對美元和美國經濟整體帶來好處。

政治人物並非唯一呼籲美國政府加入比特幣潮流的人。在最近的報告《數字黃金:評估美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中,比特幣政策研究所也建議美國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以作為“傳統貨幣儲備資產(如黃金和國債)的獨特補充”,幫助確保“美元的持續主導地位”。

為什麼需要儲備資產?

那麼,是時候告別比特幣“終結者”美元,迎來比特幣“超級增壓器”美元了嗎?

還是不完全是?有些人認為建立官方比特幣儲備能夠增強美元的觀點,與將比特幣視為石油和硅芯片等戰略性商品,或者希望美國政府將比特幣納入主權財富基金的觀點不同。雖然關於戰略性比特幣儲備的呼聲往往將這些不同的論點混為一談,但本文僅關注“貨幣儲備”的論點。讓政府積累比特幣真的能“超級增壓”美元嗎?戰略性比特幣儲備能否與黃金儲備在美國或其他地方的作用相提並論?美元是否真的需要“超級增壓”以維持其全球地位?

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瞭解非本國儲備在支持今天法定貨幣體系中的一般作用,尤其是美元的角色。官方儲備資產是指由財政或貨幣當局持有的,不能由這些當局自行創造的金融資產。今天,這些資產通常是外匯(包括外幣本身,以及外幣計價的銀行存款和證券)和黃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4 年中的統計數據,全球的貨幣和財政當局共持有 12,3470 億美元的外匯資產和 29,030 公噸黃金,價值約 2.2 萬億美元。

為什麼各國政府需要持有儲備?在商品貨幣時期,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都需要擁有貨幣商品的儲備,以滿足客戶和其他銀行的兌換請求。當許多國家的貨幣體系基於相同的標準商品時,如大蕭條前的金本位時代,儲備還需要用來彌補國際支付赤字,也就是說,國家的淨外資流出與其經常賬戶收入(出口減去進口及淨外匯轉賬)之間的正差額。

在今天的不可贖回法定貨幣體系中,儲備資產顯然不再用於贖回中央或商業銀行的負債。商業銀行的存款實際上是對中央銀行紙幣的要求,或者在銀行間結算中是中央銀行儲備信貸。只要各國願意讓本國貨幣匯率自由波動,它們可以通過匯率調整來消除國際收支赤字,而不必使用外匯儲備。

然而,事實上,即便是發行自家法定貨幣的國家,往往也會尋求將本國貨幣的價值與另一個國家貨幣掛鉤。例如,小型開放型經濟體通常會選擇將本幣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掛鉤,以避免貿易商面臨匯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外匯再次變得必要,用於彌補國際支付赤字。其他國家則希望限制本國貨幣匯率的波動,即它們傾向於使用“管理浮動”或“骯髒浮動”匯率,而不是固定或自由浮動匯率。這些國家也必須持有一定數量的外幣作為儲備。

另一方面,黃金儲備已不再用於結算國際賬務。但它們仍佔全球儲備資產的大約 15%。其主要原因在於,黃金是對匯率或“貨幣”風險的良好對沖工具,即貨幣當局因持有外匯儲備而承擔的風險。當黃金作為金條儲存於本國而非外國託管時,它還不受外匯儲備可能面臨的政治風險影響,即儲備外匯可能會被外國政府凍結或徵用。

但正如我們將看到的,世界上大部分官方黃金儲備的持有沒有更好的理由,除了慣性。這些儲備包括美國持有的 8,133 公噸黃金——約佔全球總量的七分之二——幾乎全部是從美國仍處於金本位制時期積累下來的。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資產

儘管全球外匯儲備中包括了許多國家的貨幣,但美元在其中的份額遠遠超過其他貨幣,約佔總儲備的 58%。歐元緊隨其後,佔比為 20%。正如下圖所示,少數幾種貨幣——日元、英鎊、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和瑞士法郎——佔據了剩餘的大部分份額。其他貨幣,如果被用作儲備,也僅佔微不足道的份額。

比特幣

全球外匯儲備中的貨幣份額

美元的主導地位並不神秘。根據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最新評論,美元還佔據了 58% 的所有跨貨幣支付,意味著非歐元區國家間的國際支付中有 58% 使用美元。此外,全球 64% 的債務也是以美元計價,其中包括約 13 萬億美元的美元信貸,這些信貸流向了美國以外的非銀行借款人。這些數據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外國政府更願意將其貨幣匯率與美元掛鉤,或至少限制匯率的波動,儘管這樣做會迫使它們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

如果美元的地位如此穩固,為什麼還會有人認為它需要得到加強呢?這種觀點的根源在於,自上世紀 90 年代末以來,美元在全球儲備資產中的份額已下降了 12 個百分點。如果這一下降伴隨著歐元、日元或甚至英鎊(唯一的其他嚴重競爭者)的份額上升,並且這種趨勢可能繼續下去,它最終可能會對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構成威脅。而如果這一下降反映出美元計價的貿易量減少,那也可能表明美元在作為交換媒介方面的受歡迎程度降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美元的失勢並不是由歐元或日元這樣的競爭對手取而代之,而是來自各種“非傳統”儲備貨幣,包括加拿大元、人民幣和黃金。而且這種失勢並非由於更多貿易以非傳統貨幣或黃金計價——例如,跨境人民幣支付遠遠小於美元支付——而是由於其他原因,包括美國政府對美元的“武器化”,即通過制裁凍結或沒收外國政府在美國金融機構或與美國合作的金融機構中持有的美元儲備。

顯然,建立一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不會減輕外國政府面臨的美元儲備被扣押的風險。或許不那麼顯而易見的是,這樣的儲備根本不會對美元的價值提供任何支持或提高其受歡迎程度。

美國的儲備資產

截至 2024 年 10 月,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系統持有 2450 億美元的儲備資產。除了外匯(超過 370 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二為歐元,其餘為日元),以及 8133 公噸黃金(按照黃金的官方價格每盎司 42.22 美元計算,價值約為 110.41 億美元,按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約為 6910 億美元),這些儲備資產還包括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儲備頭寸(約為 290 億美元)以及其在 IMF 分配的特別提款權(SDRs)(不到 1700 億美元)。

從這個總數來看,美國的儲備資產堆積量使其處於世界的“二流”行列。儘管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但這一儲備總額僅排名全球第 15 位,落後於香港、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國。

儘管這一原始排名不太令人印象深刻,但由於它計算了 IMF 儲備和 SDRs,而這兩項資產佔美國儲備資產總額的 80% 以上,因此它大大誇大了美國政府對這些資產的重視程度。因為雖然財政部和美聯儲共同決定持有多少外匯和黃金,但美國的 IMF 儲備頭寸和 SDR 儲備是由 IMF 規則設定的。例如,IMF 定期設定其所有成員的 SDR 總配額,然後根據各成員在基金中的配額比例進行分配。

美國龐大的 SDR 儲備主要反映了 IMF 最近的 6600 億 SDRs(約 8900 億美元)的總分配,以及美國 17.42% 的 IMF 配額份額。美國的 IMF 儲備頭寸同樣是一個強制性的數額,代表每個 IMF 成員向基金繳納的強制性貢獻的一部分。將各國的儲備資產除去 SDR 儲備和 IMF 儲備頭寸後,美國的排名下降至第 45 位,低於越南、羅馬尼亞、哥倫比亞和卡塔爾!正如我們將看到的,由於它依賴於美國龐大的黃金儲備,即使在這個排名下,美國的國際儲備資產的重要性也被誇大了,因為與大多數中央銀行持有的黃金不同,美國的黃金儲備(順便提一下,黃金屬於財政部而非美聯儲)並沒有任何戰略意義。

美國儲備資產,特別是其外匯儲備如此微不足道,反映了美元作為最自由浮動貨幣的獨特地位:其他政府可能會將其貨幣與美元掛鉤,無論是緊密還是鬆散;但就美國政府而言,保持這些聯繫大多是,且在相當長時間內一直是,其他政府的問題。

美國政府能夠普遍允許其貨幣浮動,這是它因美元作為國家和全球交換媒介的地位所享有的“過度特權”的一部分。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約 58% 的國際貿易以美元計價,美元也佔據了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相應份額。除了美國之外,許多國家將美元作為其國內貨幣。全球對美元的需求,無論是官方的還是私人部門的,都使得美國政府不必以其他貨幣進行借款,而美元的自由浮動地位也排除了為美國支付不平衡問題需要外幣的必要性。

外匯穩定基金:一個不太成功的先例

美元的地位意味著美國政府其實根本不需要持有外匯。自 1973 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國就沒有義務參與任何國際固定匯率制度的維護。儘管美聯儲長期以來被授權買賣外匯,但其職能,如《美聯儲法案》所規定的,旨在促進“最大就業、穩定價格和適度長期利率”,並未涉及穩定或調控匯率。

即便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前,美元匯率政策的責任主要由美國財政部負責,而美聯儲則在財政部的職能下協助其工作(財政部與美聯儲共同負責的外匯市場操作反映了國家外匯儲備的大致平衡)。這一安排可以追溯到 1934 年 1 月通過的《黃金儲備法案》,該法案要求美聯儲將其黃金儲備交給財政部,以換取黃金“憑證”,以預期黃金的官方估值將從每盎司 20.67 美元調整至每盎司 35 美元,這一價格一直維持到 1972 年 12 月,才將其提高至 38 美元。(幾個月後,它再次上漲,直到現在的每盎司 42.22 美元。)在這一交換中,財政部從中獲得了 28 億美元的名義利潤,其中 20 億美元用於建立“外匯穩定基金”(ESF),其目的是“穩定美元的匯率”。重要的是,ESF 不受國會撥款程序的約束,且由財政部長獨佔控制。

在《數字黃金》一書中,比特幣政策研究所部分支持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的論據,正是基於 ESF 的先例。他們認為,“ESF”提供了一個工具,可以在匯率波動時期穩定貨幣市場,幫助確保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保持價值。這使得美國可以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緩解投機攻擊,防止可能會擾亂貿易平衡或金融穩定的急劇貶值或升值。

然而,儘管 ESF 確實是為了“穩定美元匯率”而建立的,但自 1995 年以來,其匯率市場干預幾乎一直非常有限,而且自 2011 年 3 月以來,它就沒有再進行過干預。為什麼呢?首先,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自 1973 年 3 月美元浮動以來,外匯操作就不再是必需的——這一事實在 1976 年通過的立法中得到了正式(雖然有些晚)的確認,該立法刪除了《黃金儲備法案》中關於穩定美元價值的內容,轉而將 ESF 的職能改為承擔“符合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義務的必要操作”。

儘管下方的 FRED 圖表顯示,在 1970 年代末到 1990 年代中期,ESF 頻繁利用其新獲得的、更加模糊的職能干預外匯市場,但 1980 年後,其干預的多半目的是削弱美元而非加強美元。然而,這些干預是否對美元匯率產生了持久影響值得懷疑,因為干預的規模相對於市場的龐大來說過於微小,甚至大規模的干預也只有在美聯儲允許財政部的匯率目標支配整體貨幣政策的情況下,才能產生持續的效果。

比特幣

美國的外匯市場干預:1973-2011

美聯儲並未做出這種妥協。相反,美聯儲在 1980 年代對抗通脹的決心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妥協。因此,到 1990 年代,美國政府的匯率干預主要是“出於合作精神”,例如美國為履行其在 1985 年和 1987 年《廣場協議》和《盧浮宮協議》中的承諾進行干預,而不是追求任何美國政府的匯率目標。

自 1990 年代中期以來,即便是這些“合作性”的干預也變得稀少:美國在 1998 年干預以支持日元,2000 年支持歐元,2011 年支持日元以穩定日本在地震和海嘯後的經濟。但此後再未進行干預。2013 年,美國參與了七國集團的協議,承諾將其貨幣和財政政策專注於國內政策目標,而非匯率目標,如今看起來,改變這一立場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小。遠非服務於任何戰略目的,美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更多的是過去幹預的剩餘資產。

儘管如此,正如預期的那樣,這些發展並沒有導致 ESF 徹底“死掉”。在放棄嘗試影響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匯率之前,財政部為它找到了另一個用途,那就是幫助欠發達國家,特別是拉美國家。

ESF 的憲法、其模糊的後佈雷頓森林時期職能以及其“貨幣化”SDR 和外匯儲備的能力(即能在短時間內將其暫時轉換為美元),使其能夠在沒有國會批准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短期緊急貸款。到 1990 年代,這種貸款已經成為 ESF 的主要任務。由於 ESF 通常通過“交換”美元和外幣的方式進行貸款,它們符合外匯操作的定義。但穩定匯率並不是這些貸款的主要目的,且在許多情況下根本不是目的。

國會對財政部利用 ESF 作為“後門”對外援助的來源持有負面看法並不令人意外。1995 年,比爾·克林頓利用 ESF 為墨西哥提供了 200 億美元的援助包。事後,國會試圖但未能大幅減少 ESF 為美元兌換外匯的能力。

因此,儘管外匯穩定基金並沒有穩定匯率,它卻保持了它的資金能力。這樣以來,美元的地位和美國的國際信用幾乎不受影響,儘管美國並未系統地為自己積累大量外匯儲備。

黃金遺產

如果美國政府不需要外匯,那麼它是否還需要黃金?根據比特幣政策研究所的觀點,除了“歷史上一直是美國全球金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美元的信心,並作為應對通貨膨脹或貨幣危機的對沖工具”外,美國的黃金儲備還充當了“在極端情況下可以迅速重新貨幣化的最後手段金融資產,為美國提供了一個歷史上可靠的流動性來源,以應對破壞全球貨幣秩序的嚴重金融或地緣政治挑戰”。最後,黃金儲備還使政府能夠“巧妙地影響貴金屬市場,在貨幣或地緣政治動盪時期確保價格穩定”。

對於這些關於美國黃金儲備好處的主張,顯然有反駁的理由。關於支持美元的問題:“歷史上”在這裡起到了關鍵作用:自 1971 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美元的價值就不再依賴於財政部的黃金儲備。(自由浮動的法定貨幣的價值,就像比特幣的價值一樣,是由市場對它的實際需求和供應量決定的,而不是它的創造者擁有的資產)。關於黃金的流動性:沒有什麼比美元本身更“流動”,因為美國可以在不依賴黃金的情況下創造美元。關於幫助貴金屬市場:這一點,黃金儲備確實有影響。但問題在於,政府為什麼要支撐黃金市場,除了讓黃金礦商和投資者在他人花費代價的情況下獲利之外?

美國財政部目前的黃金儲備,遠非出於某種戰略目的而故意收購的,而是 1934 年 1 月美元貶值後,當時美國被認為是黃金的獨特避風港的遺留物。正如下方的 FRED 圖表所示,在《黃金儲備法案》通過和 1950 年代之間,美國的黃金儲備量增加了六倍多——如果不是讓官員們感到遺憾的話,可以說這是被動的——達到了超過 20,000 公噸的高峰。在 1950 年代,尤其是 1958 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生效後,黃金儲備的流動發生了逆轉。

當尼克松於 1971 年 8 月關閉黃金兌換窗口時,美國的黃金儲備不足 8,700 公噸。此後,儘管沒有明顯用途,它的數量變化非常小。然而,沒有任何法律阻止財政部出售其黃金,只要它償還美聯儲持有的相應名義價值的黃金憑證。事實上,財政部曾在 1970 年代後期出售了約 491 公噸黃金,以利用當時創紀錄的黃金價格。但是,當 2011 年 6 月有提案建議出售更多黃金以應對當年的債務上限危機時,美聯儲公開反對這一計劃,認為這不僅可能擾亂黃金市場,還可能影響“更廣泛的金融市場”。類似的考慮似乎一直阻止美國政府出售黃金。

比特幣

美國黃金儲備,1934-2018

誰還需要另一個不必要的儲備資產?

儘管美國政府一直抵制減少黃金儲備的做法,但它從未考慮過增加黃金儲備的可能性。畢竟,如果現在在福特諾克斯和其他地方儲存的 8,133 公噸黃金僅僅是黃金標準和佈雷頓森林時期的遺蹟,那麼提出美國再購買更多黃金,就像提議人類因為有尾骨就該長尾巴一樣。

那麼,戰略比特幣儲備呢?如果美國政府龐大的黃金儲備沒有什麼理由僅僅是因為慣性存在,那麼它就沒有任何理由去收購比特幣。(一個“次優”論點認為,增加比特幣到其資產組合中,可能降低黃金儲備相關的風險——這一論點的缺陷在於,比特幣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黃金對沖工具。)換句話說,唯一的理由就是“通過不那麼巧妙的方式影響市場”,特別是通過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

而且——讓我們坦白說——儘管一些比特幣愛好者可能真誠地相信戰略比特幣儲備將增強美元的力量,但更多人支持這一做法,並不關心美元的未來,因為他們預期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富有,而不介意其代價由他人承擔。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