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觀點可以同時成立:
Hyperliquid 的空投標誌著一個轉折點,體現了市場對以內部人士支援的基礎設施 「空氣軟體」 為主導的趨勢的徹底拒絕,而這些專案通常只給社群分配極少的份額。
以荒唐的估值籌集鉅額資金,然後以荒謬的完全稀釋估值(FDV)啟動,最終導致股價持續下跌,並拋售給散戶投資者,是一種不良行為。
對於大多數專案來說,除非創辦人之前已經賺取了數千萬美元,否則很難做到不籌集資金且沒有 「內部人士」,即使是團隊成員。
以下是一些關於如何理解這些看似矛盾的觀點的思考。
Hyperliquid 的成功之處
Hyperliquid 的空投在本輪週期中是一個重要的事件。我特別欣賞以下四點:
- 它重新設定了關於如何、何時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分配 Token 所有權的期望。
- 它重新確立了 DeFi 和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應用在行業中的重要性。
- 它證明了拋壓應該是快速解決的,而不是拖延不決。
- 社群的文化美學
Hyperliquid 的聰明之處在於將風險投資支援專案的 Token 時間表與 ICO 的分配機制結合起來。先構建產品,推出時不帶 Token,與使用者進行多次迭代,通過多個賽季的積分,逐步適應以增強對協議最有價值的行為,然後在一年多後釋出 Token(而不是在產品推出前籌集資金)。但像社群資助的專案一樣,將 Token 分發給使用者。
諷刺的是,在許多創辦人熱衷於通過限制初始發行(TGE)時的分配和流動性來減少拋壓的領域,Hyperliquid 卻成功地在釋出後可能擁有最強勁的買入壓力,並且在多年來的主要協議中實現了最廣泛的分配。
關於拋壓:越多協議試圖人為地分散短期投機者的拋售痛苦,拋壓就越加劇,這使得真正的長期支援者幾乎不可能持有 Token(因為中期內複雜的供應動態對價格的影響將超過專案的強度)。
我對 Hyperliquid 的最後一個欣賞點是其社群的文化美學,儘管很少有人提及。「社群」 是指那些實際使用產品的人。加密貨幣對社群的熱愛已經演變成一種隱含的要求,即每個產品都需要有自己的偽宗教崇拜,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機器人生成的,充滿了誇張的視覺標誌、口號,以及可能是真實的、可能是機器人生成的個人資料的 Discord,每天傳達相同的幾個口號的某種版本。圍繞與基礎產品無關的圖片或口號建立崇拜是對應該圍繞您產品本身的崇拜的替代。
Hyperliquid 的崇拜存在,但它是 —— 或者至少開始是 —— 使用者的崇拜,而不是追隨者的崇拜。據我所知,它最痴迷的使用者甚至沒有自己的共識自指名稱。我聽說 「bozos」 是事實上的術語,但總體來說,HL 的加密標誌特徵很少。我不確定我是否見過任何 HL 的 pepe;有 PURR 貓和 PIP,但基本上就是這樣。從美學上講,它是認真對待自己的乾淨品牌,帖子中沒有充斥卡通角色。
然而,Hyperliquid 的崇拜正在爆炸式增長,其社交媒體正在被徹底機器人化。它的關注者在過去幾周內似乎增加了三倍,但當他們開始每天處理數十億美元的交易量時,只有大約 3 萬人。與其他在 Twitter 上擁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粉絲的專案相比(而你不認識一個使用者!)。
即使你不能(或不願意)複製他們,你仍然可以從 Hyperliquid 學到一些東西
忽略產品,大多數正在構建嚴肅專案的創辦人不能簡單地不籌集資金,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他們沒有 500 萬到 1000 萬美元的資金來資助一個小型開發團隊數年。那些有這種特權的人應該考慮投入資金並收穫如果執行良好可能會得到的超額收益。如果你是大學畢業創業或以任何方式是一個普通人,這可能不是你的選擇。
即使 Hyperliquid 在某些方面為那些無法不籌集外部資本的人設定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但我認為如果你籌集的不是鉅額資金,這種重置實際上是件好事。
讀者只需看看那種賦予最大狀態提升並始終觸發最多機器人驅動增長的公告型別:籌款公告。在過去的幾年裡,籌款公告已成為加密貨幣中的決定性狀態標誌;越大越好。這對創辦人產生了自然的壓力,要求他們以越來越高的估值籌集越來越多的資金,而不管他們實際上需要多少資本才能達到下一個階段。這在加密貨幣中並不獨特,但如果你以任何方式相信其基本精神,這肯定對加密貨幣沒有好處。
即使你不能不籌集資金,你也可以籌集更合理的資金,專注於產品,並避免參與誰能籌集最大一輪資金的遊戲。相反,競爭誰能打造最好的產品 —— 這會更有趣,希望對整個加密貨幣更好。
總結:
HL 將 DeFi 置於領先地位,並重新定義了代幣分配的模式
- 拋售壓力應當迅速解決
- 拒絕那些不專注於產品的團體
- 市場已經允許你更加專注於產品開發而非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