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feeds 導讀:
一天幾百個自稱 AI Agent 的代幣同時出現,怎麼判斷項目到底有沒有前途?市場的每一秒都是模糊雜亂的,不過每一陣子卻似乎有清晰明確的脈搏。TechFlow 深潮總結找出 AI Agent Alpha 的方法論。
文章來源:
https://x.com/TechFlowPost/status/1868156624072069289
文章作者:
深潮 TechFlow
觀點:
深潮 TechFlow:AI Agent 的賽道分化:應用向左,平臺向右。AI Agent 賽道中不斷跑出的項目們逐漸有了一種分化的感覺:分化 1:專門的 AI Agent 應用:解決某類特定問題,或有某類特定身份 / 風格。如 aixbt、terminal of truths;分化 2:不是專門的 AI Agent 應用:但給你一把鏟子,可以造出更多新應用和產品。如 Virtuals Protocol、eliza、Empyreal。本質上這是做平臺和生態的邏輯:更好用,更能用,資產化後的代幣就有更多的背書理由在裡面,也更容易受到資金炒作的青睞。注意力在驅動,資金在攪動。那麼,哪些資產表現會更強?強弱,並不由項目的方向決定,而是市場資金博弈後流入流出的結果:籌碼會去故事「講的更久」的地方。越能持久講故事的項目,越能吸引注意力。而注意力驅動著熱度,資金則攪動著漲跌。更具體一點:看 Meme = 看它的角度。看 AI Agent = 看它宣稱能做的事。誰的故事會講的更持久?純外部事件 / IP 推動類的項目,事件本身是單點發生的話,影響力和持久度會衰減,幣本身會更快失血,如 Ban 大香蕉,Luce 也有一些頹勢。而 AI Agent 賽道內:內部能自己造資產的項目:UGC 出來的資產(Agent)是個相對多點的概念,影響力和持久力會一波一波。對應到資產上,自己的幣本身會有起伏但螺旋向上,最終母幣市值在高位,子幣跑出幾個頭部 Agent。能持續輸出內容的項目:由於 Agent 應用在不斷聊天、對話,強化自己的個性化品牌,所以會持續關注。而關注意味著資金的買單,所以上漲。不過這兩個裡,後者很容易被卡位,導致注意力就集中幾個 Agent 上,成功概率遠沒有平臺類高。因此,玩 AI Agent 賽道,大致上需要有一個好概念,這個概念(框架 / 編程平臺 / 發幣平臺...)能造出更多資產,看起來資金對這類項目買單的持續性更高。
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