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與再造:2025加密世界全景展望

作者:Zeke,YBB Capital Research

前言

以銘文熱潮為起點,至首位加密總統勝選畫上句號,2024 即將迎來尾聲。這一年 Crypto 經歷了一個極不尋常的「牛市」,山寨表現疲軟,Meme 聲量至上,最後千川萬流終是歸於 BTC。總的來說雖然有些低谷和不甘,但 Crypto 確實有在朝著一個更為積極的方向在前進。在即將到來的 2025 年裡,我們也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方向,本文我們將結合近期的觀點對明年做一個簡短的展望。

一、關於 AI

在當前階段下,鏈抽象項目常常因為過於追求概念上的完美,導致技術實現過程變得異常複雜,最終反倒影響了用戶的交互體驗。而包含 Intent 架構的項目實現方式上則相對複雜,不論其是基於中心化(如 TG Bot),結構化(鏈上與鏈下預處理相結合),還是分佈式(如 Solver + Executor 等架構)的設計,這些意圖項目往往都具有一些通病。例如,用戶依舊需要對 DeFi 具備相當程度的理解,意圖的表達必須清晰準確且簡單,對於用戶提出的複雜且模糊的意圖,當前的意圖項目則呈現出一種無能為力,實現範圍也相當有限。所以從 23 年年中 Paradigm 提出此概念到今天為止,所謂以意圖為中心的項目一直都有表現得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對引導新用戶及降低用戶操作門檻上來說並無太大幫助。不過,我們都很清楚,從以太坊二層的發展路徑來看,市場對兩者的需求還是迫在眉睫。

我們回顧一下過去幾個月 Layer2 的發展情況,在頭部項目中以 OP Superchain 為代表的二層聯盟已日漸壯大,Zksync 的 Elastic Chain、Arbitrum Orbit 最終也將沿此路徑形成一個自有聯盟,這些聯盟未來能通過互操作集群等方案實現內部的直接互通,以緩解當前以太坊二層生態流動性過度碎片化及缺乏互操作性的問題,數十條鏈的競爭也將縮小為多方勢力的競爭。但從更廣的視角看,隨著加密市場日漸向好,Movement、Fuel 等新架構的 Layer2 項目也在競相推出自己的主網,以求獲取稀缺的山寨市場流動性。對於第一梯隊以下的項目來說,碎片化、缺乏互操作性依舊在加劇,基於不同架構設計的虛擬機甚至會存在錢包插件都不互通的情況。別說讓新用戶進入,對於區塊鏈普通用戶而言,整個二層生態系統都是極為繁雜的,非金融應用鏈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也將受到極大阻力。

以太坊要想引入新用戶,生態對齊是最大的前提。要求用戶是半個極客才能入門的生態,永遠不會迎來「Mass Adoption」。我們從 Solana 與 Ton 在本年度逆勢發展的表現來看,降低用戶門檻以及提供一致化、更貼近 Web2 的使用體驗的策略顯然在生態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講得更直接一些,這兩個生態在宣發之外所做的也僅是將資產發行的難度下降,使用上對鏈更加無感。所以,對以太坊來說一個以體驗為優先的綜合方案是必須的,但介於以太坊核心開發者一貫的開放態度,自然不可能通過強求的方式使整個二層生態系統對齊。

我認為率先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只有 AI 瀏覽器代理。在 ChatGPT 橫空出世的早期就已經有許多人暢想過 AI 對於 APP 在交互上的革新將由點到說,能橫跨多 APP 進行操作,形成一個綜合型的超級 APP。以旅遊這個較為常見的情況舉例,AI 在接收到用戶的旅遊需求後,可以依據用戶所訴自動完成訂票、定製旅遊路線、安排飲食及時間等綜合規劃。如果這個 AI 還具備長期記憶能力,那麼它還能根據這個記憶安排出更適合用戶的方案。

如今,Google 即將推出由 Gemini 驅動的 AI 瀏覽器代理,Project Mariner。在谷歌實驗室總監 Jaclyn Konzelmann 展示的示例中,Chrome 瀏覽器安裝 AI 代理的擴展後,瀏覽器右側會彈出一個聊天窗口。用戶可以指示代理執行諸如「根據這份清單從雜貨店創建購物車」之類的任務。接著,AI 代理會自動導航到一個雜貨平臺並將商品加入購物車進入結算界面,在確定無誤後,用戶將自行結賬(代理不具備付款權限)。而類似的產品,OpenAI 也將於下月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 Google 的 Project Mariner 目前僅對選定的測試人員推出,但在 Crypto 中一些項目針對普通用戶所開發的類似代理我已經先行體驗過了。從幾個小時的試用來說,目前代理對於複雜、模糊意圖的實現準確度可以達到六、七成的水平(光標操作速度相對緩慢),並且能自行完成諸如各種公鏈內 Dex 的代幣交易甚至從以太坊跨資產到二層等操作,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的只是告知它意圖並輸入錢包密碼。

當然,這個底座依然需要調用中心化模型的 API,那麼 Crypto 能與之產生的碰撞是什麼?我認為 AI 瀏覽器代理除了成為一個體驗更佳的意圖解決方案,在明年還將會推動 AI 錢包、去中心化算力、去中心化數據項目的迸發。

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AI 極速發展的這幾年間,為什麼直到今天才實現 Agent 這樣一個美好的構想?其實回看 OpenAI 的發展過程不難發現純語言模型的發展總是比圖像生成等模型的發展要快,這是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語料庫,能提供取之不盡的文本素材用以訓練,限制語言模型發展的更多是算力和能源。而代理需要大量的人工標記及反饋,並且推理過程昂貴,Crypto 天然具備通過激勵獲取勞動力的能力。在這個經濟體系中上層用戶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提供大量標記數據及反饋獲取 Token,底層還能整合去中心化算力、數據項目,訓練完成後還可以通過 SDK 的方式與錢包及 DeFi 項目進行整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 AI 錢包,最終形成閉環。關於其他 AI 代理的想法也可依此進行衍生,因為任何適用於 Web3 的 AI 代理,都將需要算力、標記、反饋來「成長」。

二、穩定幣

穩定幣永遠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 Crypto 中門檻極高的賽道。關於其應用價值,目前即便在行業外也獲得了較為廣泛的認可。譬如今年,傳統金融領域也有幾家巨頭涉足穩定幣市場,其中包括 PayPal 推出的 PYUSD、貝萊德與 Ethena 合作的 USDb,以及 VanEck 推出的 AUSD(服務於阿根廷、東南亞等地區)。

隨著 Tether 和 Circle 對這條賽道統治力的持續加深,穩定幣發行方的新入場者也逐漸分化為兩類。首先是法抵穩定幣的發行方開始將目光轉向南美為主的新興市場及特定應用場景,而算法穩定幣目前也普遍轉向以低風險理財產品作為底層資產的穩定幣,例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Ethena 與 Usual。從趨勢上看明年將會有更多 Delta 中性穩定幣去競爭 Cex 中的空頭流動性,而對沖資產也將由 BTC、ETH 逐漸擴張至風險較高、流動性更低的公鏈代幣去競爭僅存的下沉市場。而 Usual 類以中短期美國國債為底層的穩定幣,我認為更多的還是在協議代幣與收益方式上進行創新,在 RWA 資產的類型上並沒有比中短期國債更優的選擇,不過相較於 Cex 中有限的流動性,此類穩定幣的競爭會更小、上限空間也更大。

總的來說,穩定幣的發展正逐漸朝著追求更穩定的底層資產和治理上的去中心化前進。然而,我更希望的是明年能有一些完全去中心化且非超抵的穩定幣協議出現。

三、支付

隨著各國穩定幣的合規化及加速採用,穩定幣下游的支付賽道也將成為新的競爭焦點,Solana 及 Move 等具備高 TPS、低 Gas 的異構公鏈將成為支付應用的主要基建。傳統支付在當前已經是一個極為成熟且內卷的紅海市場,區塊鏈能提供的變革有什麼?首先較為簡單且常被提及的有兩點,一是優化跨境支付,消除預融資要求,使得跨境匯款更快、更便宜且更容易,解決傳統系統中數萬億美元的預付資金問題。二是服務於新興市場,這點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在亞非拉等地區,穩定幣的應用價值已經得以體現,極強的金融包容性使得第三世界國家的居民能有效應對政府不穩定帶來的貨幣高通脹,通過穩定幣還能參與一些全球性的金融活動以及訂閱使用世界最前沿的虛擬服務訂閱。

Solana 基金會經理 Lily Liu 在第七屆 EthCC 大會中提出的概念「PayFi」則為區塊鏈結合支付提供了更多想象,此概念涉及兩個核心首先是及時結算,也就是 T+0 結算,PayFi 可以實現當天結算,甚至可以每天多次結算,整個過程本該涉及的傳統金融系統延遲與複雜性都將被消除,大幅提高了資金流轉速度。其次是先買後付(BNPL),也就是「Buy Now, Pay Never」,例如,用戶向借貸產品存入 50 美元,購買一杯價值 5 美元的咖啡。一旦累計利息達到 5 美元,該利息將用於支付咖啡費用,資金將解鎖並返回到用戶的賬戶中。

而由此能延伸的想法還有很多,比如在使用場景上新興項目的融資需求可以通過 PayFi 在區塊鏈中形成更安全、透明的進出、旅遊中的貨幣兌換不再需要藉助各種實體金融機構、付款及收款時間的自由控制(延遲收款獲取利息,提前付款獲取折扣)。而收益方式也將更多樣化,除了上文提到的向借貸產品存入穩定幣獲取利息外,我個人認為穩定幣的種類也該允許隨意轉換。未來隨著新興穩定幣的大幅湧現,用戶可以根據個人風險承擔能力隨時選擇最合適的穩定幣類型,如此可以同時獲得穩定幣協議代幣及更高的穩定幣利息。對於 DeFi 而言,如果這個支付體系能成為主流,其增長空間將是難以想象的龐大。

四、Dex

我們在第一節中已經提到過了 Layer2 的碎片化及缺乏互操作性的問題,這種發展路徑其實還存在一個問題,即區塊空間過剩,Infra 的發展遠勝 Dapp 的發展。這個問題將促使大量長尾鏈在幾年內就被自然淘汰,對於 DA 定價失策得不到 Layer2 正反饋的以太坊來說也是極為頭疼的問題。

回顧這輪逆勢增長的公鏈也基本是依賴自身強大的社區、生態、宣發優勢,並將這些優勢供給於資產發行平臺才實現整體 TVL 的飛速增長。所以並不是每條 Layer2 都能復刻這種眼球經濟,缺乏超級應用仍然是明年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順著風向走,除了我們上文提到的,未來 AI Agent 的相關需求可能是一個出路。短期內同樣比較明顯的趨勢還有鏈上訂單簿 Dex、隱私、支付相關堆棧、決策型工具等。

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是鏈上訂單簿 Dex 將成為下一代 Dex 中的主流,畢竟,從 AMM 的發展看其技術路徑的複雜性在不斷倍增,但增效卻越來越有限,這點我們在 Uni 相關的文章中也說過。只是對於二層來說性能和 Gas 的侷限還是很明顯的,撮合算法的改進及 Gas 方案的革新將成為關鍵挑戰。

五、資產發行依舊是主旋律

在 23 年至今日,也就是從銘文到如今的 AI Meme 平臺,提供資產發行的方式是過去一年的熱點。如果把這個時間跨度拉長一點,事實上從 ICO 時代至今,資產發行都可以算是幣圈唯一的主旋律。只是外在的包裹,以及發行的門檻在變化。從好的方向看,用戶的博弈需求推動了 Infra 及 DeFi 的超前發展,隨著這一技術被世人熟知並認可,區塊鏈才得以步入主流並融入現實。從壞的方向看,這場博弈變得更為純粹且荒唐,資產發行的難度下降也意味著這片黑暗森林更加危險。如今只需要隨手一點配上圖片和幾句話,一場盛大的零和博弈就開始了,我們何不將其引回更為積極的一面?在博弈裡推動行業的進步。

比如現在的一些 AI Meme 也開始轉向實用型 Agent 發展,而不是早期版本胡言亂語的 AI Agent。近期流行的 DeSci 也可被稱為「科研版的ICO」,當前內核雖是由 Meme 驅動,但長遠看結合區塊鏈的各種優勢 DeSci 能促使傳統科研更透明、易傳播、易融資、易交流。只是最終能否落地,如何演變,依舊需要打個問號。

其實類似 DeSci 的想法,我在關於 GameFi 的文章中也有提到過,比如獨立遊戲資金、人員短缺的情況,如何通過區塊鏈有效促進獨立遊戲發展。區塊鏈融資存在的問題是資產發行門檻過低、限制過少,籌資能力過強(也可說是因為鏈上的進入門檻極低)。如何通過規則限制資金使用,迫使項目方不斷創造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也是我們該思考的重點。

讓博弈者博弈,讓建設者前進,是區塊鏈能不斷發展的前提。在明年我們或許將見到更多版本的「ICO」,但我希望的是在這場博弈盛宴中能推進出下一個「DeFi Summer」。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2
收藏
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