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在迎來16週年之際,已從一個模糊的實驗演變為全球金融資產。自2009年推出以來,比特幣重新定義了貨幣和去中心化的概念,並對技術、金融和文化產生了影響。
從神秘的創始人中本聰到作為價值儲存和支付系統的發展,比特幣的故事獨特而引人入勝。為了慶祝這一重要里程碑,我們將介紹16個關鍵事實,強調過去16年的影響和增長。
1. 比特幣創世區塊包含秘密資訊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透過挖掘創世區塊或第0區塊正式誕生。與後續區塊不同,創世區塊被硬編碼到比特幣的原始碼中,並且沒有提供可用的BTC獎勵。這是神秘的創始人中本聰有意為之的行為。
這個區塊包含了泰晤士報的一段文字摘錄:"The Times 03/Jan/2009 銀行業即將獲得第二輪救助"。這個時間戳和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批評,強調了比特幣去中心化貨幣的目標。
如今,創世區塊已成為比特幣歷史中的一個標誌性部分,經常在討論其起源和目的時被提及。它的建立為比特幣16年來的持續運營和增長奠定了基礎,並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運動。
2. 中本聰,比特幣首筆交易金額為10 BTC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聰向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哈爾·芬尼傳送了10 BTC,進行了有記錄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芬尼是早期比特幣的採用者和貢獻者,在釋出當天下載了軟體,並在2009年1月11日發推文說"Running bitcoin"。
3. 比特幣創始人身份仍然未知
比特幣的創始人只以化名為人所知,是加密貨幣世界最大的謎團之一。2008年10月,中本聰發表了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白皮書,闡述了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框架。儘管有廣泛猜測,但沒有人確認過中本聰的真實身份。
中本聰與早期比特幣開發者和熱情支持者透過論壇和電子郵件進行交流,幫助改進網路,但在2011年4月消失了。一些理論認為中本聰可能是一個人,而另一些理論則認為這個化名下可能有多個開發者在工作。
中本聰的消失使專案交到了社群手中,培養了今天體現的去中心化精神。無論中本聰是誰 — 或曾經是誰 — 他們的願景創造了重塑全球金融的技術。
4. 比特幣白皮書嵌入區塊鏈
2013年,一位匿名個人採取了一個獨特的行動,將整個比特幣白皮書直接插入比特幣區塊鏈,以儲存比特幣的起源。這是透過編碼包含白皮書文字的特定交易的元資料來實現的。
區塊鏈的不可更改設計確保了任何使用網路的人都可以永遠獲得比特幣白皮書。透過將白皮書新增到區塊鏈中,該個人展示了加密貨幣創造和去中心化系統之間的深層聯絡,將比特幣的原始理念和技術結合在一起。
5. 新BTC區塊的首筆交易是coinbase交易
新比特幣區塊的第一筆交易被稱為coinbase交易。與普通交易不同,它沒有輸入,而是向礦工生成新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這筆交易包括區塊補貼 — 目前為2024年減半後的6.25 BTC — 以及該區塊的所有交易費用。
有趣的是,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就是從這個術語中得名,以致敬比特幣的新幣生成機制。這個術語專門針對比特幣的技術設計,但交易所的名稱反映了與區塊鏈基本過程的聯絡。
6. 約400萬BTC已永久丟失
截至2025年,所有比特幣的約20% — 大約400萬BTC — 因遺忘的金鑰、丟失的硬體錢包或無法訪問賬戶而無法訪問。大多數情況發生在比特幣的早期,當時價值較低,適當的儲存做法並未廣為人知。
一些使用者忘記了錢包的密碼,而其他人在不知道比特幣未來潛力的情況下丟棄了包含私鑰的舊裝置。詹姆斯·豪爾斯著名的案例是他意外丟棄了一個包含8000 BTC的硬碟,並一直資助大規模垃圾填埋場搜尋以尋找這筆丟失的財富。
7. 1萬比特幣購買兩個披薩的首筆交易
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首次在現實世界用於購買商品。程式設計師拉斯洛·漢尼茨用10,000 BTC購買了兩個披薩,當時價值約40美元。加密貨幣愛好者每年都會慶祝這一天為比特幣披薩日,強調了比特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
當時比特幣幾乎沒有價值,但現在那10,000 BTC價值數億美元。這筆交易是透過比特幣論壇進行的,拉斯洛提出用硬幣換披薩,其他使用者接受了這一提議併為他訂購了兩個Papa John's披薩。
8. 薩託什·納卡莫託的財產保持不變
以2025年為基準,比特幣匿名創始人挖掘的約110萬BTC仍然保持不變。這些資產分散在多個錢包中,價值約1000億美元。
納卡莫託的身份和沉睡的幣種之謎不斷引發對比特幣起源的猜測。一些理論家相信這些幣證明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精神,而其他人則認為納卡莫託的缺席強調了該技術獨立於中央權威的特點。這些未動用的資產象徵著比特幣作為真正無需信任的金融系統的獨特地位。
9. 世界首座薩託什·納卡莫託雕像矗立於布達佩斯
世界首座紀念比特幣創始人薩託什·納卡莫託的雕像矗立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Graphisoft公園。這座於2021年9月16日揭幕的青銅雕塑以戴著兜帽的人物和反射的無表情面孔為特徵,象徵著納卡莫託的匿名性,並讓觀眾能看到自己,體現了"我們都是薩託什"的理念。
2024年10月,一座"消失"的薩託什·納卡莫託雕像在瑞士盧加諾落成。這件獨特的藝術品位於Villa Ciani前,展示了一個無面孔的人物在膝上型電腦上工作。設計採用透明效果,無論從正面還是背面觀看都能體現出納卡莫託難以捉摸的身份。
10. 比特幣成為媒體和內容的熱門話題
比特幣已成為媒體熱門話題,在電影Dope(2015)中,角色們使用比特幣進行線上業務,而在電視劇Billions和Mr. Robot中則探討了金融和創新方面的內容。
紀錄片Banking on Bitcoin(2016)和The Rise and Rise of Bitcoin(2014)記錄了其起源和不斷增長的影響,而Cryptopia(2020)則調查了它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比特幣也出現在大眾文化中,在The Simpsons中幽默地預測了未來,在South Park中被描述為主導貨幣。這些描述強調了比特幣從技術好奇心到文化現象的轉變歷程。
11. 比特幣交易成功傳輸至平流層
2016年8月,加密貨幣挖礦公司創世紀礦業進行了在太空進行首次比特幣交易的實驗。他們使用裝有比特幣錢包和3D比特幣模型的氣象氣球,將載荷送到了34公里(約21英里)高的平流層。
在飛行過程中,團隊成功地從氣球上的錢包進行了比特幣交易。這一驚人成就展示了比特幣的抗壓能力和無需依賴傳統基礎設施即可運作的能力。這一實驗象徵著去中心化技術的無限潛力,並展示了比特幣如何跨越地理界限,連線全球使用者。
12. 比特幣挖礦使用60%可再生能源
儘管比特幣挖礦常因其環境影響而受到批評,但到2024年已實現向可持續性的轉變。行業報告顯示,可再生能源現在佔全球比特幣挖礦工作的約60%。
挖礦公司正越來越多地將設施建在水電大壩、太陽能電廠和風電場附近,以減少碳足跡和降低能源成本。比特幣礦工還在探索利用被浪費的天然氣或過剩電力等創新效能源解決方案。
13. 比特幣供應量已超95%完成開採
比特幣的協議將供應量限制在2100萬枚,使其具有類似黃金等稀缺金屬的稀缺性。這一固定上限有助於防止通脹,使比特幣成為一種通縮資產。
截至2025年,已經開採了超過1990萬枚BTC,僅剩下不到110萬枚未開採。這種有限的供應有助於確立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地位,吸引尋求對沖通脹的投資者。由於大約20%的已開採BTC因遺失鑰匙或無法訪問的賬戶而丟失,比特幣的稀缺性也在增加。
14. 機構持有比特幣超過薩託什·納卡莫託的持有量
到2024年底,主要透過現貨ETF持有的機構比特幣持有量已超過110萬BTC,超過了比特幣匿名創始人的持有量。這一發展突出了加密貨幣作為合法資產類別正在得到機構的廣泛採用。
包括貝萊德和富達在內的主要金融機構已推出比特幣ETF,這吸引了大量投資,並推動了比特幣在傳統金融領域的主流接受。
15. 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引發全球關注
到2024年底,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的討論日益活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在探索其潛力。在美國,立法者和金融專家提議將聯邦儲備的一部分分配給比特幣,認為其有限的供應量和獨立於中央控制的特點是主要優勢。支持者認為,包括比特幣可以幫助對沖美元主導地位的下降,並與黃金等傳統儲備資產一起實現儲備資產多元化。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正採取具體行動將比特幣納入儲備。在瑞士,一項政治提案呼籲瑞士央行將BTC納入儲備多元化。支持者認為,其有限的供應量和去中心化特點可提供獨特的對沖貨幣貶值和全球經濟不穩定性的方式。
同樣地,在德國,歐洲央行正在討論將BTC納入其數字準備戰略。這是由對去中心化替代方案的興趣增加而引發的。
16. BTC網路,16年無中斷記錄持續中
2025年,BTC已連續運營16年以上,創下了前所未有的無網路停機記錄。這一成就突出了由全球分散的數千個節點和礦工維護的BTC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無與倫比的可靠性。
集中式金融系統容易遭受停電和網路攻擊,但BTC網路在遭受大規模駭客攻擊、監管打擊和技術挑戰的情況下,仍展現出了對威脅的抗壓能力。即使在2024年底BTC突破10萬美元的高交易量時期,網路也能安全高效地處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