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幣圈的經歷讓我總結出,山寨幣大致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層級,每個層級的特點決定了其市場表現和投資者的持倉心態。
一等項目:正螺旋增長,價值與市值並存
這一類項目兼具市場運作與實際應用,形成“邊做事邊做市”的正向循環。項目不僅擁有成功的應用支撐估值,同時其市場行情的上漲也會進一步強化信仰,讓持有者獲得持續的正反饋,從而促成更多長期持有的“鑽石手”。典型案例包括 BNB、SOL、ETH 等。哪怕 ETH 在本輪表現欠佳,依舊有大批死忠持有者堅定其未來爆發的潛力,因為在前幾輪牛市中 ETH 帶來的巨大漲幅已經給予早期持有者足夠的信心和回報。
二等項目:純粹炒作,拉盤至上
這類項目不專注於建設,而是專注於市場炒作,完全依賴“做市”來驅動價格暴漲。例如 DOGE、SHIB 以及本輪一些火爆的 meme 幣。類似的還有 2017 年的許多老山寨幣,如 量子鏈(QTUM)、小蟻(NEO) 等。這些項目通常會經歷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暴漲,但往往缺乏實質性支撐,價值投資者通常難以認同其長期價值,因此即便參與,也多半是短期投機,很難堅定持有。
三等項目:短期收割,毫無長期規劃
此類項目既不做事,也不深度參與市場運營,唯一目的就是“上線即出貨”。這類幣雖然本質上是垃圾項目,但相對而言傷害有限,因為它不會長期給投資者製造幻想。投資者往往經歷一輪暴跌後就會認清現實,及時止損,不至於長期被套牢。項目方通常賺一波就跑路,最終落得一個“只殺人不誅心”的結局。雖然會有一定損失,但至少不會長期耽誤投資者的機會成本。
四等項目:偽價值幣,慢性收割
這是最危險的一類項目,因為它們長期“做事”但從不拉盤,讓投資者誤以為是價值幣,從而陷入長時間的套牢。這種項目最致命的一點是,它符合價值投資的邏輯,讓持有者不斷加深沉沒成本,錯失整個牛市的機會。例如 EOS、比原鏈(BTM) 等,前者曾被宣傳為“以太坊殺手”,後者一度是國產公鏈龍頭。然而,這些項目在前期積累了一批信仰者,最終卻讓他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尤其是 EOS,在炒作期結束後進入“做事”階段,隨著各種節點計劃和技術開發的推進,幣價卻始終低迷,讓投資者不斷糾結是否該放棄。
總結
幣圈的山寨幣生態複雜多變,從 真正的價值項目(如 ETH、SOL) 到 純粹的炒作資金盤(如 DOGE、SHIB),再到 毫無誠意的割韭菜項目,甚至是 慢性收割的偽價值幣,不同層級的項目都在吸引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認清這些項目的本質,避免被市場情緒左右,是在幣圈生存的重要法則。
專業創造價值,細節決定成敗。
如果當下的你在幣圈做交易會感到無助或者迷茫,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和幫助!
最後的最後,還有很多其實都沒寫進來,比如具體的機會,具體的決策,這些東西往往不是一篇文章能概括的。
想了解更多財富密碼,或者有疑惑的,關注公眾號:財經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