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David Sacks 在 X 平臺發佈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正式建立美國戰略比特幣儲備。這一消息迅速引發關注,不僅因為其背後的政策意義,更因為市場在消息公佈後出現了意外的反應——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十分鐘內跌幅超過5%。這一幕看似矛盾:如此重大的利好政策為何未能推動市場上漲,反而引發拋售?
發生了什麼?
根據 David Sacks 的發文,這項行政令的核心內容可以用幾個關鍵點概括。首先,美國政府將利用通過刑事或民事資產沒收程序獲得的比特幣來建立戰略儲備,這意味著整個計劃無需動用納稅人的資金。據估計,美國政府目前持有約 20 萬枚比特幣,但此前從未進行過全面審計。為此,行政令要求對政府持有的數字資產進行徹底清查,確保透明。
其次,儲備中的比特幣將被視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類似於“數字黃金”,不會輕易出售。這一決定旨在糾正過去過早出售比特幣所帶來的損失——據稱,這已使納稅人蒙受了超過 170 億美元的潛在價值損失。財政部和商務部還被授權制定不增加納稅人負擔的方案,以進一步獲取更多比特幣。此外,行政令還設立了一個美國數字資產儲備庫,用於管理除比特幣外政府通過沒收程序獲得的其他數字資產,但不會主動購買額外資產。
特朗普兌現了競選承諾——讓美國成為“世界加密之都”。David Sacks 在文中特別提到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以及工作組執行主任 Bo Hines 在推動這一政策落地中的關鍵作用。這項行政令被視為特朗普政府支持數字資產行業、擁抱前沿科技的重要標誌。
市場為何下跌?
按理說,這一行政令堪稱比特幣的重大利好。它不僅確認了美國政府對比特幣作為戰略資產的認可,還通過禁止出售現有儲備消除了市場對政府拋售壓力的擔憂。更重要的是,這為比特幣賦予了類似黃金的國家儲備地位,長期看無疑增強了其合法性和價值支撐。然而,市場反應卻截然相反,比特幣價格在消息公佈後迅速下跌,跌幅超5%。這究竟是為什麼?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市場此前的預期與實際政策之間存在落差。在行政令簽署前,加密貨幣社區和投資者普遍猜測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採取更激進的措施,比如動用財政資金直接購買比特幣,以大幅提升儲備規模。這種預期並非空穴來風,畢竟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表達對加密貨幣的強力支持,而“戰略儲備”這一概念也容易讓人聯想到政府將大手筆入場。然而,行政令明確規定,儲備資金來源僅限於沒收所得,且額外獲取比特幣的方案必須“預算中立”,這意味著政府不會直接投入新資金購買比特幣。
對於許多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利好兌現即利空”的典型案例。市場此前可能已將“政府大規模購幣”的預期計入價格,當實際政策落地時,儘管方向積極,卻未達到最樂觀的想象。結果,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或止損,導致價格迅速回調。
更深層次的思考
從邏輯上看,市場下跌或許還有其他潛在因素。首先,比特幣價格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已累積了顯著漲幅,任何重大消息都可能成為短期調整的觸發點。其次,當前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態度可能更為謹慎,即使是利好消息也未必能完全扭轉市場情緒。此外,行政令的具體執行細節尚未明確,例如審計結果、未來獲取比特幣的方案等,這些不確定性可能讓部分投資者選擇觀望而非立即加倉。
結語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是美國數字資產政策的一個里程碑。它不僅兌現了競選承諾,也為比特幣的長期價值提供了政策背書。然而,短期市場下跌提醒我們,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和現實政策的細微差異,往往能在瞬息萬變的加密市場中掀起波瀾。對於比特幣而言,這或許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隨著審計完成和政策細則落地,其作為“數字黃金”的地位是否能真正穩固,仍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