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回顧:比特幣戰略儲備落地,加密市場後市何去何從?

avatar
ODAILY
03-10

原創 | Odaily星球日報(@OdailyChina

整理 | 叮噹(@XiaMiPP

回顧最近的加密市場,可謂熱鬧非凡。尤其在美國政策層面,圍繞比特幣加密儲備的討論從熱議到“靴子落地”——3 月 7 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建立美國比特幣戰略儲備。此外, 3 月 8 日凌晨,白宮加密峰會召開,雖未通過實質性方案,卻為官方與行業對話打開通道。

3月8日晚,Odaily星球日報聯合 OKX 邀請四位加密行業研究員和 KOL,共同探討加密資產儲備及其對後市的影響,嘉賓分別是:SoSoValue 分析師 Huii、KOL Amanda、Amber 研究員 Haoyu、期權交易玩家 Sober。首先,先請嘉賓自我介紹。

Amanda:大家好,我是 Amanda,全職從事加密貨幣工作。我將從 KOL 和“韭菜”視角分享看法,感謝主辦方邀請,期待交流。

Sober:大家好,我是 Sober。我在傳統金融從事期權交易十年,進入加密市場四年,專注期權交易,持有 CFA 證書。目前主要交易比特幣期權和美股期權。

Huii:大家好,我是 SoSoValue 研究員 Huii,出身傳統金融,現投身加密行業。SoSoValue 是結合傳統金融與Web3的 AI 驅動型投研平臺,成立一年半,吸引超 5000 萬用戶,核心用戶為美國、日本的華爾街機構與傳統投資人。我們打造平權化投研平臺,類似免費的彭博終端。去年底推出 SSI Protocol,用戶可打包多鏈代幣成 SSI 代幣,實現指數投資式被動收益。

Haoyu:大家好,我是 Haoyu。我曾從事傳統金融地產基金,後轉入 Web3,現為 Amber DAO 研究員。Amber DAO 是 Amber 去年成立的孵化項目,專注發掘優質加密貨幣和 AI 項目。很高興參與活動。

Odaily星球日報:3 月 7 日,白宮 AI 與加密主管 David 發文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建立美國比特幣戰略儲備。儲備來源為政府司法沒收的比特幣,官方強調不增加納稅人負擔。此前,特朗普競選時宣稱建立國家加密儲備,外界解讀為動用資金購買比特幣,但最終方案與預期偏差。對此行政命令,各位有何看法?

Amanda:從行政層面看,特朗普兌現了部分競選承諾。他簽署行政命令,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提議設立加密諮詢委員會,推動監管鬆綁,成為近幾屆美國總統中最支持加密貨幣的一位。但承諾未完全兌現。他曾表示通過購買比特幣構建儲備,而實際方案僅限司法沒收的比特幣,非動用財政資金。政府不會以“真金白銀”入場,對加密市場直接刺激有限,效果不如預期。不過,我偏樂觀:該命令明確政府不會出售比特幣。雖較市場期待的激進支持保守,但仍兌現部分承諾。

Sober:特朗普一貫的行事風格讓這一決定不意外。他競選時承諾支持比特幣,被視為拉攏年輕選民的策略。如今雖有行動,但結果與預期有差距,符合“買預期、賣事實”邏輯。我從期權交易視角分析,關注隱含波動率(IV)。峰會前,實際波動率和 IV 急劇放大,受美股恐慌指數(VIX)高位影響。峰會後靴子落地,市場情緒轉入低潮,消化前期震盪。若美股無重大黑天鵝(如 Magnificent Seven 下跌、英偉達高估值難持續),我對 BTC 後市偏看漲,但對其他標的謹慎。

Haoyu:我從“事後諸葛”角度分析。特朗普選擇折中方案是必然。競選時,他提出比特幣戰略儲備,資金來源為政府專項資金,無需國會批准以減少阻力。但反對派質疑:專項資金本質仍來自納稅人,繞過國會購幣將引發爭議。在當前政治氣候下,利益集團和公眾反對使其難推行。通過資產沒收建立儲備是現實最優解,為聯邦政策提供法律依據,也向各州和企業傳遞信號,表明聯邦對數字資產持開放態度。與其聚焦比特幣短期波動,不如關注各州、企業如何響應聯邦政策,這可能是未來關鍵變量。

Huii:市場此前預期過高,期待快速引入增量資金。但美國立法體系下,特朗普能迅速落地的僅限行政命令,如保留沒收資產不賣,這是其權限範圍。要引入增量資金,有兩條路,且都需國會批准:一是額外預算建立儲備,二是設立主權財富基金購比特幣。但現實制約有二:內閣任命未完成, 3 月 15 日需優先敲定預算案,否則面臨政府關門危機。增量資金短期難通過國會,下半年是更合理時間窗口,這是核心問題。

另一方面,國會立法雖慢,SEC 已有所行動。3 月底,SEC 將舉辦圓桌會議,明確加密監管框架。過去兩年,DeFi 因監管不明受限。如今,行業無需國會批准的舉措穩步推進,如撤銷訴訟、加速 ETF 審批。這些進展有條不紊,只是與市場激進預期有落差。

Odaily星球日報:很多人注意到,特朗普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轉變。在上一任期,他曾將加密貨幣視為“敵寇”,頻頻發表反對言論。然而近兩年,尤其是贏得大選後,他態度急轉,變得更加積極,不僅推出個人 Meme 幣,還被視為“特朗普家族項目”的重要推手。各位嘉賓如何看待他的態度轉變及其近期動作?他的考量可能有哪些?

Amanda:我從三個角度分析特朗普的態度轉變:政治利益、個人利益和危機轉移。

一是政治利益。自 2024 年起,特朗普態度轉變明顯與爭取加密選民和資本支持有關。加密用戶中約 40% 是年輕群體,對傳統金融體系不滿。特朗普通過擁抱加密貨幣,將自己定位為“反建制先鋒”,成功吸引這一票倉。大選期間,加密行業成為政治資金重要來源,例如 Solana 相關基金通過接觸特朗普核心圈,將資金轉化為政治資本。當選後,他的加密政策有“投桃報李”之嫌。雖然有人質疑他可能不兌現承諾,但違背選民和資本期望的政治代價太高,因此他傾向推出折中方案。

二是個人利益。特朗普家族早已深度綁定加密貨幣,其 Meme 幣項目及“老鼠倉”傳言引發爭議。這表明,他推動加密政策不僅關乎國家,也與家族財富增值密切相關。

三是危機轉移。美國當前面臨高通脹和債務危機,傳統手段如發債、加稅難以緩解。特朗普推出加密儲備計劃,意在以“美國主導加密未來”的敘事轉移公眾視線,掩蓋財政失控現實。有人調侃,若比特幣漲至天價,美國可用其償還數萬億美元債務。這雖是玩笑,卻反映出經濟衰退背景下,政府缺乏新刺激手段,可能通過金融創新收割民眾。若某國掌握過多比特幣,加密市場或成財富轉移工具。如今,比特幣與美股高度聯動,國內“巨鯨”定價權可能逐漸喪失。

總結: 特朗普的動機符合其“商人總統”特質,體現“政策換選票、內幕換財富、泡沫掩危機”的功利主義策略。

Sober:我從兩個維度解讀特朗普的轉變:政策考量與經濟利益。

政策考量。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相較首任,他更像成熟政治家,但商人本色未變。與拜登政府形成差異是他一貫策略。例如,上週他與萬斯會見澤連斯基,雙方激烈爭執,凸顯其在加密政策上與拜登的對立。拜登對加密態度消極,而特朗普通過“加密總統”形象鎖定年輕選民。如今,其幕僚和高層輿論引導能力增強,如 NBC、BBC 近期對其政策的正面報道,顯示他從政治“新手”成長為“熟手”。

經濟利益。特朗普將加密視為商業擴張機會。他已成為“超級加密 KOL”,其 Meme 幣 TRUMP 推出時曾遭 Dragonfly Capital 高管批評。近期,他又提及 SOL、XRP、ADA 等幣種,疑似“帶貨”。這從中短期抽取市場流動性,散戶多虧損,只有提前埋伏者受益。對市場而言,他的個人經濟利益可能帶來反噬。

建議: Holder 可堅定看好比特幣長期價值;Trader 可利用特朗普帶節奏的情緒交易,如期權市場中波動率高時賣波,平靜時買入看漲期權,單日賺數千至一萬美元不難。關鍵是善用資源,而非抱怨環境。

Haoyu:我偏 Holder 視角,比較認同 Amanda 從家族選民角度的分析。

家族利益。特朗普家族以地產起家,但全球房地產市場停滯,AI、區塊鏈、新能源成為資金新寵。家族轉向加密尋求突破合乎邏輯,我個人也因類似背景從地產轉入 Crypto。

選民角度。在與拜登的拉鋸戰中,特朗普需拉攏新興群體。加密用戶多為年輕人,政治參與度低,他相較拜登的積極態度能吸引這部分選票。從家族利益和政治博弈看,其轉變是必然的,加密貨幣為其提供了新舞臺。

我對特朗普激進購幣是否利好美國經濟持懷疑態度。黃金儲備曾鞏固美元霸權,但美元脫鉤黃金後,美債與美元組合已穩固地位。若支持美元穩定幣法案,其經濟意義清晰,但比特幣能否成為“新數字黃金”支撐美元,仍存疑。這可能是他未如競選時激進的原因,僅為個人淺見。

Huii:前幾位已詳述選民等角度,我從美國財政困境切入,分析特朗普重視加密的深層動機。

財政困境。上週,特朗普在新任期首次國情諮文中提及“平衡預算”,講話近兩小時,創歷史紀錄。這指向美國財政危機:過去兩年,高通脹推升美債利率至 5% 以上,拜登政府持續發債,留下巨大負擔。若利息支出和發債規模失控,2026 年國債利息將超國防預算。這重燃“東昇西落”討論,無限發債難以為繼。

應對策略。特朗普新內閣達成共識,解決之道有二:

  1. 推升資產價值: 包括互聯網公司(AI)和加密資產(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資產因美元主導的穩定幣生態(底層多為美債)具有重要意義,價格上行對其財政有益。

  2. 加關稅促美元貶值: 短期或致經濟衰退,迫使美聯儲降息,與財政支出及“國運”直接相關。

穩定幣尤為關鍵,其持有美債形成“永不贖回”的債主角色。若抬升比特幣、以太坊價格,綁定穩定幣與美債生態,可能迭代出“美國加密體系”,類似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貨幣戰爭。這是特朗普的長線考量。

  • 市場波動
    近期波動除儲備低於預期外,更深層原因是美股走弱。特朗普上任初期,市場信奉“美國例外論”,但現共識轉向政府容忍短期經濟走弱。4 月 2 日起,加關稅將實質落地,美股及風險資產承壓,這比儲備預期落差更影響加密市場,波動性因此驟升。

Odaily星球日報:既然特朗普已簽署比特幣儲備行政命令,各位嘉賓不妨暢想一下,未來美國及其他國家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Huii:我認為,特朗普簽署比特幣儲備行政命令並在上週日公開喊單(如提及 ETH、ADA 等),具有重大意義。這不僅限於比特幣,而是為加密貨幣提供了一種“官方認證”。長期以來,比特幣等資產常被質疑為“詐騙”或“波動過大、無儲備價值”,尤其在國家層面。如今,美國此舉為其正名,背書效應顯著。

例如,去年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 的獲批後,全球市場迅速響應,尤其是香港在 2024 年 4 月迅速推出相關 ETF,展現了美國在資產定義上的引領作用。在這一背景下,後續變化值得期待。

政策轉變的預期:其他地區可能受此影響調整政策。此前對加密貨幣持不友好態度的國家和地區,可能在美國的帶動下逐步轉變立場。雖然具體時間未知,但這是一個可預期的趨勢。

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的影響:

  • 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將增強其資產安全性背書。儘管 ETF 已經帶來數千億美元流入,但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長線持有”型基金,因合規要求嚴苛,參與度仍有限。

  • 如果美國政府認可比特幣為儲備資產,將為這些機構提供合規依據,推動更多資金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加密市場。這一增量資金的規模,可能遠超美國國家儲備本身的影響,是撬動全球傳統資產配置的關鍵。

當然,這一過程需要時間,特別是大型機構調整合規流程通常需6 至 12 個月,我們應保持耐心。

Haoyu:我與 SoSoValue 的觀點一致,認為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後,美國及全球將迎來樂觀變化。

美國國內的變化:

  1. 議員提案已帶動州政府和市政府考慮購買比特幣作為儲備。行政命令簽署後,我期待更多地方性政府積極推進類似議案,甚至大型企業跟進。

  2. 例如,去年微軟幾乎全員反對配置比特幣,但今年或可關注亞馬遜、蘋果是否會配置少量(如低於 5% )比特幣資產。

  3. 美國的政治體系注重“自下而上”,地方和企業的需求往往推動政策演變,而非自上而下的強制執行。

國際層面的變化:

  1. 其他國家的反應可能比美國更積極。美國的兩黨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興領域的快速決策,而其他國家的政治體系更靈活,能迅速調整政策。

  2. 例如,中國香港在 2023 年末迅速推出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未來中國可能低調採取措施,時機成熟時突然轉向。

  3. 小型國家則可能更激進,直接效仿美國儲備比特幣。

  4. 此外,SEC 無需國會批准即可快速反應,今年若放寬標準,或吸引全球加密公司赴美上市。這對幣價及企業發展均是利好。

  5. 若此趨勢形成,將為歐美以外地區的加密創業注入活力,促進資金支持與國際合作。作為孵化器和加速器,我們對此充滿期待,因為這意味著更多機會。

Sober:二級市場視角,我先談談美國儲備的20 萬枚比特幣,佔流通量約1% ,體量不小。目前,11 家比特幣 ETF 持有約 110 萬枚 BTC,佔活躍流通量(非冷錢包)的40% ,定價權已向 ETF 傾斜。儲備政策帶動更多傳統資金流入,這一趨勢將更樂觀,避免過去加密市場“老鼠倉”等問題。

此外,這可能引發全球“加密儲備競賽”。儘管薩爾瓦多率先儲備,但僅持有約 6000 枚,規模有限。若美國推動,其他貨幣貶值嚴重的小國可能跟進,概率顯著提升。

地緣政治金融博弈來看,美國確立比特幣儲備標準,強化了美元在國際貿易及加密市場的支配地位,類似芯片領域的“臺積電”模式,形成代際壟斷優勢。

最後,比特幣市值約 1.8 萬億美元(以 8 萬美元計),若持續上漲,可能改變傳統資產配置格局。目前,養老基金、 401(k)等通常配置美債和黃金,未來或將比特幣視為常規選項。十餘年前,誰能想到去中心化資產成為國家戰略儲備?
長遠看,比特幣的Beta 和 Alpha 潛力可期,但需避免被短期波動干擾判斷。

Amanda:我從短期和長期兩個維度分析此次行政命令的影響。

短期內,我不太樂觀。市場原期待美國動用財政預算購幣,推動價格上漲,但實際採取中性方案,力度不足。如 SoSoValue 所述,這是有序推進而非激進舉措,短期或引發拋售情緒。昨日 BTC 下跌約 3% ,反映市場對儲備規模和速度的失望,在情理之中。

長期看,這是積極信號。特朗普意在改變規則,可能引發多米諾效應。繼薩爾瓦多後,美國儲備比特幣或帶動其他國家效仿,加速全球化進程。我對此比較樂觀,但實際影響取決於執行細節和全球反應。短期情緒或低迷,長期前景可期。

Odaily星球日報:我們來討論今天凌晨的白宮加密峰會。在峰會前,加密圈對其寄予厚望,期待出臺重大政策,但會議開播僅 20 分鐘即斷線,最終未達成實質性文件或方案。據可靠消息,特朗普在會上表示將推動穩定幣立法,並希望在今年 8 月國會休會前完成。各位嘉賓如何看待穩定幣立法及其對加密行業和美國的影響?

Amanda:我從三個方面分析穩定幣立法的潛在影響:

對穩定幣發行商的影響。目前市場對穩定幣的合規性和透明度一直存疑。若新法規能提供明確的合規框架,將有助於提升穩定幣的可信度,增強投資者信心。可能的政策要求包括:

  • 提高準備金透明度,避免 USDT 似的不透明儲備爭議;

  • 增強信息披露義務,讓監管機構和投資者更清楚資金流向;

  • 改善生態透明度抗風險能力,從而吸引傳統金融機構和企業入場,並推動 DeFi 等細分領域的發展。

  • 加速銀行與加密行業的融合。若允許銀行發行合規的數字美元,將進一步深化傳統金融與加密行業的整合,提升整個行業的成熟度。例如:銀行或成為穩定幣的主要發行方,推動數字美元合規發展;傳統銀行體系與 DeFi 連接更緊密,促進更豐富的金融創新。

對美元霸權的影響。穩定幣的官方認可可能進一步鞏固美元的全球主導貨幣地位,並削弱中國數字人民幣等競爭貨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長在峰會上明確提到,政府會深度思考穩定幣監管制度,以維持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整體來看,穩定幣立法對行業和美國的長期影響都是正向的,執行時間表仍存在不確定性。

Sober:我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分析穩定幣立法。

有利方面。(1)穩定幣是區塊鏈點對點貨幣傳輸的核心。作為一名長期交易者,我的經驗顯示,USDT 和 USDC 的應用場景極其廣泛。但由於它們本質上只是美元錨定資產,幣價不會上漲,反而凸顯其不可替代的市場需求。

(2)穩定幣監管提升,增強行業信心。2023 年硅谷銀行倒閉事件導致USDC 短暫脫鉤至 0.7 美元,暴露了部分穩定幣的系統性風險;TerraUSD(UST)暴雷引發市場對算法穩定幣的不信任;如果監管提升合規門檻,將有助於規避小型穩定幣的系統性風險,提高市場信任度。

不利方面:(1)立法的時間表不確定。例如,比特幣現貨 ETF 的審批從最初預計的 100 天推遲至 8 月前,那麼穩定幣立法可能也會遭遇類似的推遲。短期來看,這對市場影響有限,投資者仍需耐心等待。

(2)特朗普家族的利益關聯。穩定幣政策可能與特朗普家族的 WLFI 項目有關。特朗普的政策往往伴隨家族“聰明交易”,這一點值得市場關注。是否會影響立法方向?是否會有政策傾斜?這些問題值得提前觀察。

Haoyu:我關注的重點是穩定幣立法如何影響傳統金融與加密市場的融合。

穩定幣立法可能成為傳統投資機構進入加密市場的橋樑。過去USDT/USDC 等穩定幣在與傳統美元體系對接時存在諸多障礙,比如銀行賬戶開戶難、AML(反洗錢)審查嚴格,導致加密行業資金流動不暢。如果立法落地,將帶來清晰的合規框架,讓銀行、傳統金融機構能更順暢地與穩定幣互動。

此外,我認為:美聯儲的態度已有所鬆動,鮑威爾在 2 月份曾表示銀行應減少對加密業務的過度監管,這可能為穩定幣立法提供助力。長遠來看,穩定幣監管的明確化將會吸引更多傳統機構資金流入加密市場。

Huii:正如前幾位嘉賓提到的,穩定幣是加密市場極為核心的基礎設施,我從兩個角度分析它的重要性:

  • 穩定幣支撐全球對美債的持有。通過穩定幣,美國政府可以持續吸引全球資本持有美債,提升其融資能力,並維持經濟穩定。這進一步鞏固了美元在全球資產定價中的主導地位,與美國的長期金融戰略密切相關。

  • 穩定幣立法或將推動傳統金融與加密行業深度融合。目前,USDT/USDC 等穩定幣在傳統金融體系的對接上仍然面臨賬戶開設、資金流動、AML 監管等問題。如果立法落地,將明確銀行如何審核穩定幣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提高交易效率,減少資金流動障礙。

長期競爭影響

  • 穩定幣立法強化美元霸權,或對其他國家的主權貨幣形成挑戰。例如,中國、歐洲在數字貨幣領域的競爭力是否會受影響?是否會加速推進自己的數字貨幣體系?

  • 去中心化穩定幣的未來挑戰。如果未來合規穩定幣主導市場,去中心化穩定幣(如 DAI)的發展空間可能被壓縮;但這也可能促使加密市場探索更具競爭力的去中心化穩定幣機制,甚至在收益分配層面做出創新。

綜上,我認為穩定幣立法的落地雖存時間不確定性,但其影響深遠,值得持續關注。

Odaily星球日報:對於加密投資者而言,比特幣儲備的“靴子”已經落地,特朗普此前描繪的一些願景也基本實現。但在當前時間節點,不少人覺得市場有些“無聊”,缺乏新的敘事。那麼,未來的市場將走向何方?各位嘉賓能否分享一些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的賽道或重大事件的時間表?

Huii:鑑於我個人背景偏向傳統金融,我可能更多從宏觀視角出發。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並不會“無聊”,反而會相當熱鬧。對於加密投資者,我建議從三個主要維度關注後續的敘事和變化:宏觀經濟、監管政策以及加密 ETF。

首先是宏觀層面。最近美股表現低迷,比特幣價格等加密資產也受到壓制,核心原因是特朗普政府明確推行加徵關稅和高利率政策。短期內,這可能不利於美股,甚至可能導致經濟走弱——雖不至於衰退,但足以迫使美聯儲降息。投資者可以關注幾個關鍵數據:

  • 通脹數據:加徵關稅必然推高物價,例如美國雞蛋價格近期已飆升至高位,通脹預期自年初以來大幅上升。特朗普能否通過壓低油價對沖通脹,CPI 數據走向值得密切關注。

  • 消費數據:作為美國經濟核心支柱,若消費持續走低,可能成為美聯儲政策轉向的觸發點。最近美聯儲已開始提及滯脹風險(高通脹與經濟走弱並存),但仍表示將“按兵不動”。若經濟承壓過大,降息可能提前到來,這是宏觀層面的重大轉折點,市場普遍預期 5 至 6 月可能出現端倪。

其次是監管層面。我特別期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政策進展。當前 SEC 僅剩三名委員,因人員離任尚未補齊,特朗普已提名新主席,待參議院確認後,SEC 將恢復至四名委員(三名共和黨、一名民主黨),屆時政策推進將更順暢。SEC 已預告3 月底啟動行業圓桌會議,主題可能就是“加密清晰度春季衝刺”了,若監管框架更加明晰,支付金融(PayFi)、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領域或迎來新一輪爆發, 4 月後或有重大進展。

最後是加密 ETF。最近,每天都有機構提交或受理各類加密貨幣 ETF 申請,例如 Solana(SOL)的19 B-4 文件已獲受理。ETF 審批涉及兩類文件:S-1 (類似招股說明書)和 19 B-4 (監管新資產類型的文件)。

  • 19 B-4 受理後45 天需初次回覆,240 天內必須給出最終結果。此前的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 均在最後一天獲批,而這一輪 SOL、XRP 等 ETF 可能提速。

  • SOL 的 19 B-4 截止日期為10 月 10 日,意味著今年 10 月前將有一批 ETF 獲批並準備上市。

  • 目前,比特幣 ETF 持有流通量的 5.7% ,以太坊 ETF 佔 3% 。未來 SOL、XRP、DOGE 等 ETF 的推出,將進一步連接傳統市場與鏈上資產,形成新的敘事。短期觀察點是 SOL 的45 天期限(3 月 29 日),不過可能推遲;長期看, 10 月前會有更多進展。

Haoyu:我從微觀層面簡單談談。當前所謂“缺少趨勢”,可能指的是中短期內缺乏可實現的熱點,但我認為這未必是壞事。這種情況下,創業者和投資者開始重視**“實用性”(utility),可能引發行業洗牌,從盲目炒作轉向真正創造價值。這是行業進步的表現。未來方向應聚焦於能為加密領域帶來真實價值的賽道。

我個人看好兩個領域:

  • AI+加密:AI 可能成為加密貨幣廣泛應用的底層技術,投資時應關注具備實際場景和價值的項目,而非單純創新噱頭。

  • PayFi(支付金融):結合加密貨幣的金融屬性與Web2使用場景,中短期內更有潛力。4 月後或有新變化,我對此充滿期待。

Sober:我認為短暫的敘事真空期反而是“磨刀待發”的好時機。從宏觀看,自特朗普上臺,美股恐慌指數(VIX)較之前提升一個等級,整體不確定性增加。

  • 近期美股回調(如 Magnificent 7、英偉達、特斯拉),為優質資產提供了機會。投資者可利用高波動性,通過期權刷現金流,或在回調中配置資產(如 SPY、QQQ 或個股)。

  • 從加密角度看,比特幣類似“小納斯達克”,與美股聯動性強。投資者可利用7 × 24 小時交易與美股盤前盤後的錯峰,做期權網格交易,獲取現金流。

  • 這一輪未見普遍“山寨季”,部分老玩家退圈,但若能善用波動性,便無需過分在意短期行情。

我的建議是:耐心等待,刷好現金流。

Amanda:SoSoValue 和 Haoyu 已講得很全面。我簡單補充關於“特朗普大餅實現”的看法: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並非比特幣儲備方案的完全落地,僅是其中一環。

  • 行政命令由政府直接控制,無單獨購幣預算;

  • 參議員提出的法案需國會批准,並計劃5 年內購入 100 萬 BTC,預算或來自黃金儲備估值擴張,為財政部提供資金支持。

我關注的賽道一直是AI,尤其是能落地的項目。例如,我曾研究一個案例:某項目通過飛船將原料送入太空,在失重環境製造高質量藥品材料,再用可重複飛船運回地球,全程用區塊鏈追蹤生產和所有權。這種結合實際場景的創新是我看重的方向。

Odaily星球日報:各位嘉賓對今年加密行情的看法如何?能否預測比特幣最高價?以太坊作為“龍二”還有沒有希望?

Amanda:關於比特幣價格,短期我不樂觀,長期仍然看好,不對預測負責,只對倉位負責。如果按照每輪牛市高點約漲 4 倍的規律估算,20 萬至 25 萬美元可能是本輪的頂峰。

至於以太坊,這一輪表現不佳,匯率持續走低,近期又受 Bybit 被盜 50 萬 ETH 及黑客砸盤影響。但它仍有兩個核心亮點:

  • 比特幣儲備之外的重要選項——機構投資者仍然會考慮配置 ETH;

  • 唯一擁有現貨 ETF 的非 BTC 資產——貝萊德等機構正逐步增持。

以太坊需要時間才能迎來爆發,如果買入點足夠低,我認為它仍然是一個可接受的配置。

Sober:我認為比特幣今年可能達到15 萬至 20 萬美元,如果有國家儲備跟進美股放水推動,甚至可能出現“推土機行情”以太坊的問題在於比特幣的壟斷性正在增強,體現在幾個方面:

  • 國家儲備、MSTR 持續購入、ETF 增持,使得 BTC 成為核心共識資產;

  • 以太坊的公鏈地位被削弱,Layer 2 生態雖繁榮,但難以形成類似 BTC 的“優質壟斷資產”。

我個人的投資策略偏好壟斷性標的,因此不會配置以太坊現貨,僅會謹慎用期權做多。長期來看(4 年以上),如果V神能推動生態改善,ETH 仍有可能崛起,但短期壓力依然較大。

Haoyu:我關注的重點是傳統投資者如何看待並進入加密市場。

  • 比特幣今年可能達到10 萬至 15 萬美元,一旦衝破技術阻力,就要看宏觀層面的利好。

  • 以太坊更像“龍頭股”,而比特幣則是“數字黃金”。

  • 傳統投資者如果要進入一級市場,他們可能更傾向於以太坊生態,但前提是必須有真實的價值支撐,而不是僅僅依賴市場炒作。

Huii:我分兩個階段來看市場走勢。

上半年,由於美股及美國經濟承壓,以及全球流動性趨緊(如歐央行暫停降息、日本央行可能加息),風險資產(包括比特幣、以太坊)可能面臨壓力,波動性增加。因此,建議投資者避免槓桿操作。

下半年,如果監管環境更加明朗(例如明確哪些資產合法、哪些受限),以及DeFi 新敘事的崛起,加密市場可能會迎來獨立的Alpha(超額收益)。

我們內部 AI 工具 SOCKETIS 預測了比特幣的三種情境:

  • 樂觀情境(30% 概率):比特幣年底達到 18 萬至 20 萬美元,前提是國家戰略儲備落地且機構持續增持;

  • 中性情境: 10 萬至 15 萬美元,大概率的市場波動區間;

  • 支撐位: 7 萬美元,如果宏觀環境惡化,這是 BTC 的底部區間。

對於以太坊,我們 AI Bot 的預測相對悲觀:

  • 目前前高已不錯,但5000 至 6000 美元的概率低於 25% ;

  • 短期受競爭壓力(如 Solana、其他公鏈)和中心化問題制約;

  • 長期來看,DeFi 生態的活力可能決定 ETH 的未來走勢。

主持人:今天我們討論了比特幣儲備、特朗普政策、穩定幣立法及美元霸權,並預測了行情與投資方向。感謝各位嘉賓參與Odaily星球日報與 OKX 中文聯合舉辦的 Space 活動。未來,我們將定期舉辦類似的討論,歡迎大家關注 Odaily APP 獲取更多加密市場資訊。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
Followin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