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d是一個第1層擴容解決方案,承諾極高的可擴充套件性、近乎即時的交易以及完全的EVM相容性 — 這些特性為持續存在的區塊鏈瓶頸提供了實用的解決方案。在這個快速指南中,我們將討論Monad的工作原理、使用案例、主要優勢以及網路面臨的挑戰。
關鍵要點➤ Monad是一個高效能、EVM相容的L1區塊鏈,專為可擴充套件性、並行執行和效率而設計。➤ Monad透過並行執行和最佳化的共識機制實現低費用、快速確認和高吞吐量。➤ 它支援DeFi、遊戲、NFT和企業應用程式,實現可擴充套件、成本效益的交易。➤ Monad的複雜性、潛在的中心化問題以及未經測試的大規模部署可能會給採用帶來一些挑戰。
在本指南中:- 什麼是Monad?
- Monad如何工作
- MonadBFT共識
- Monad的使用案例
- Monad與替代方案的比較
- 可能的風險
- Monad是下一個大事件嗎?
- 常見問題解答
什麼是Monad?
Monad是一個強大的、EVM相容的第1層(L1)區塊鏈,可以實現高達10,000 TPS的吞吐量,區塊時間為1秒。它由Monad Labs於2022年首次推出,由聯合創始人Keone Hon(CEO)、James Hunsaker(CTO)和Eunice Giarta(COO)領導。測試網於2025年2月19日正式上線。
➤ 投資者對Monad表現出了強烈的信心,截至2025年3月,總融資額達2.25億美元。
Monad解決了EVM相容區塊鏈的核心可擴充套件性限制。例如,以太坊每秒只能處理15-30筆交易。這種限制會在高峰使用期間導致嚴重延遲和擁堵。
Monad透過實現大幅更高的吞吐量和顯著減少高需求期間的擁堵來解決這些瓶頸。它的並行架構支援大幅提高效能,而不會犧牲相容性。
➤ 此外,Monad透過保持與以太坊虛擬機器的完全相容性來優先考慮開發者的便利性。這種方法允許開發者無需修改原始程式碼就可以無縫移植他們現有的以太坊應用程式。
Monad如何工作
Monad在不犧牲相容性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以太坊虛擬機器(EVM)的效能。它透過實施旨在提高效率和可擴充套件性的先進技術機制來實現這一目標。
更具體地說,它引入了四個核心最佳化:並行執行、延遲執行、MonadBFT共識和MonadDb。
並行執行
傳統的EVM相容區塊鏈,如以太坊、Avalanche和BNB Chain,是順序處理交易的。相比之下,Monad並行執行交易,從而為更高的吞吐量鋪平道路。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 區塊鏈首先驗證交易依賴關係,然後允許並行執行。Monad則使用樂觀執行,假設交易是獨立的。它然後同時執行它們。
如果在並行執行過程中出現兩個相互依賴的交易衝突,Monad會動態識別問題。該系統然後回滾衝突的交易並按順序重新執行它們,而不會影響整體吞吐量。
➤ Monad使用依賴性預測來進一步提高效率。可能發生衝突的交易會被提前識別,從而減少不必要的執行嘗試。
延遲執行
Monad將交易執行與共識過程分離。傳統的區塊鏈要求交易在節點達成共識之前完全執行,這可能會減慢整體處理速度。
相反,Monad節點首先就交易順序達成共識,然後再執行交易本身。這種"延遲執行"意味著節點獨立於執行交易而就塊的交易順序達成共識。因此,交易執行不再延遲共識過程。
這種設計提高了網路吞吐量和整體效率。
MonadBFT共識
Monad還使用MonadBFT,這是一種高度最佳化的共識機制,源自HotStuff拜占庭容錯(BFT)協議。MonadBFT透過將HotStuff的三階段確認過程簡化為兩階段,從而簡化了共識。這大大加快了塊的最終確認。
MonadBFT的操作方式是,領導節點提出一個塊並證明前一個塊的有效性。驗證者然後直接向下一個領導節點發送確認,以批准該塊。這種方法最終會加快共識,與更傳統的方法相比。
➤ 如果無法及時達成共識 — 例如當塊領導離線或無響應時 — MonadBFT會啟用後備程式。該程式確保網路的持續執行和強大的安全性,透過快速過渡領導權並恢復正常執行來實現。這樣,Monad就能保持效率和強大的安全性。
MonadDb
MonadDb是Monad專門為支援並行交易執行和最佳化狀態儲存而設計的自定義狀態儲存資料庫。傳統的以太坊相容區塊鏈通常將不同的資料結構嵌入以太坊的Merkle Patricia Trie。這種過時的方法可能會由於不相容或次優整合而造成效率低下。
由於Monad並行執行交易,因此它的資料庫必須能夠有效處理併發讀寫。MonadDb透過實現一種針對並行性進行最佳化的"自定義"Patricia Trie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MonadDb透過專注於當前狀態資料而不是歷史資料,實現了快速的交易處理和較低的延遲。
這種高效的資料結構使MonadDb在速度和響應能力方面顯著優於以太坊的標準實現,在高吞吐量場景下的表現尤為出色。
➤ Monad測試網於2025年2月19日正式上線。該平臺聲稱在啟動後的12小時內接收了高達3.34億個RPC請求。
Monad的使用案例
憑藉其出色的吞吐量和更高的可擴充套件性,Monad在多個領域都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包括但不限於:
DeFi應用程式
Monad同時處理數千筆交易的能力,使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夠處理類似中心化交易所的實時訂單簿。
同樣,MonadBFT的快速1秒確認時間提供了及時的價格更新,使鏈上高頻交易成為可能。複雜的操作,如閃電貸或多步套利,可以原子化和高效地執行。
遊戲和NFT
包括交易物品或轉移資產在內的複雜遊戲生態系統,受益於Monad的極低延遲和極低費用。
NFT市場可以有效管理批次鑄造或同時交易,這使該網路適合於高量、低成本的NFT用例。
企業和物聯網
Monad的並行處理使其非常適合於需要高頻、同步資料處理的企業和物聯網應用程式。處理物聯網或工業應用程式的企業可以併發驗證和記錄多個數據流,以確保準確、及時的狀態確認。
同樣,工業監控平臺、供應鏈跟蹤和感測器資料驗證,在Monad的低延遲、並行執行能力下變得更加實用。
➤ Monad的架構允許開發者無需修改即可移植以太坊應用程式。隨著其測試網的上線,早期採用者可以親自探索其功能。
Monad與替代方案的比較
特性 | Monad | 以太坊 | Polygon | Avalanche | BNB智慧鏈 |
共識機制 | MonadBFT(基於HotStuff) | 權益證明(Casper) | 權益證明 | Snowman共識 | 權益證明授權(PoSA) |
交易吞吐量(TPS) | 10,000+ | 15-30 | 7,000+ | 4,500+ | 2,000+ |
最終確認時間 | ~1秒 | ~12秒 | ~2-4秒 | ~1-2秒 | ~3-5秒 |
執行模型 | 並行執行 | 順序執行 | 順序執行 | 順序執行 | 順序執行 |
EVM相容性 | 完全相容 | 完全相容 | 完全相容 | 完全相容 | 完全相容 |
交易費用 | 低 | 高 | 低 | 低 | 低 |
安全模型 | 去中心化,基於驗證者的安全性 | 去中心化,以太坊驗證者 | 基於驗證者的安全性,以太坊最終確認 | 去中心化,Avalanche驗證者 | 半中心化,有限的驗證者 |
擴充套件方法 | 內建並行化的L1 | 基於rollup的L1擴充套件 | L2側鏈和zk-rollups | 具有子網擴充套件的L1 | 具有側鏈的L1 |
可能的風險
儘管有諸多優勢,Monad的創新確實顯著增加了技術複雜性。這種複雜性可能會提高開發和維護成本,對於較小的團隊來說尤其如此。
此外,像並行執行這樣的高階機制可能會引入意料之外的漏洞。
還有一個關於Monad原生代幣(MON)集中化的擔憂。在初始融資輪中,將大部分MON代幣分配給早期投資者或特定實體,可能會使治理集中化。
這種代幣分配模式允許少數利益相關者對關鍵協議決策施加重大影響。這可能會損害去中心化和網路的長期安全性。
重要提示:儘管加密社群中一直有關於空投的傳言,但專案本身還沒有釋出任何官方訊息。如果您想確保在任何公告之前處於最佳位置,請檢視我們的指南,其中涵蓋了可能的資格標準以及如何領取Monad空投(如果確認的話)。
劇透:參與測試網、使用Monad水龍頭、使用Caddy Finance和Ambient Finance等DApp以及完成Layer3任務,都可能是關鍵。
Monad是下一個大事件嗎?
嗯,現在還為時尚早下定論。然而,Monad的技術創新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