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Squads
原文編譯:深潮 TechFlow
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就職之際,穩定幣市值達到了創紀錄的 2100 億美元——這一數字僅僅是穩定幣如何重塑全球資金流動的一個縮影。
伴隨著這一增長,企業之間圍繞將穩定幣及其支付基礎設施整合到產品和服務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2024 年 10 月,Stripe 以約 1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穩定幣支付平臺 Bridge,成為加密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同年,穩定幣支付公司獲得了超過 3.09 億美元的融資,這反映出市場對該領域的信心不斷增強。
區塊鏈生態系統競相將自己定位為支付用例的理想基礎,每種生態系統都有其獨特的權衡,影響著實施成本、用戶體驗和市場覆蓋範圍。本報告探討了企業和開發者在選擇構建穩定幣支付解決方案的區塊鏈平臺時應考慮的關鍵因素,並指出 Solana 和 Base 是當今最適合支付的兩大區塊鏈。
鏈上支付格局
正如我們之前的報告所述,穩定幣正從一種加密原生工具演變為主流金融基礎設施,從根本上重塑了資金的流動方式:
穩定幣年度交易量從 2023 年的 5.7 萬億美元激增至 2024 年底的 8.3 萬億美元。
活躍的穩定幣用戶遍佈各大區塊鏈,總計 2900 萬個地址。
穩定幣如今驅動著 32% 的每日加密活動,僅次於去中心化金融(DeFi)。
加密原生公司、傳統企業以及初創公司紛紛擁抱穩定幣及其支付軌道,其應用範圍已擴展到多個主要行業,如電子商務(25 萬億美元以上)、B2B 支付(1.3 萬億美元以上)和跨境匯款(7000 億美元以上)。
例如,SpaceX 將 Starlink 的部分全球收入彙總為穩定幣,從而規避外匯風險。2024 年 9 月下旬,PayPal 使用其穩定幣 PYUSD 通過 SAP 的數字貨幣平臺完成了與安永的首筆商業交易。此外,Overstock、Chipotle、Whole Foods 和 GameStop 等美國主要零售商現已接受穩定幣支付。
企業採用率的激增突顯了一個關鍵點:選擇合適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已不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選擇,而是一項戰略必要性,它將決定企業在快速演變的數字支付生態系統中的競爭力。
評估區塊鏈的穩定幣支付能力
將穩定幣及其支付軌道成功集成到產品或服務中,需要區塊鏈滿足以下四個關鍵要求:
高性能架構
低 / 可預測費用
市場需求
監管清晰度
我們將以 Solana 和 Base 兩大公鏈為例,分析這些要求的實現情況。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選擇了這兩條區塊鏈?畢竟,以太坊在穩定幣總鎖定價值(TVL)上遙遙領先,波場(Tron)是最受歡迎的穩定幣支付區塊鏈之一,而 Celo 通過 Minipay(Opera 的移動錢包,在非洲吸引了超過百萬用戶)推動了顯著的穩定幣採用。
儘管這些區塊鏈各有優勢,但它們最終被排除在我們的分析之外,原因如下:
以太坊:雖然適合高價值轉賬,但其高昂的 gas 費用和緩慢的交易速度限制了其在穩定幣支付中的應用。這導致了一個分化的生態系統:以太坊保留了高餘額持有者,而將支付應用和主流用例委託給了側鏈或應用鏈。
波場(Tron):該區塊鏈在穩定幣支付領域非常活躍,尤其服務於無法接觸傳統金融軌道的用戶。然而,正如我們之前的報告所述,其在受制裁地區的普遍性、與孫宇晨的爭議性關聯以及被恐怖組織使用的報道,加劇了監管審查。隨著 Circle 在 2024 年 2 月停止對原生 USDC 的支持,波場吸引主要穩定幣發行者的能力逐漸減弱,因此不太可能成為新穩定幣和支付應用的基礎。
Celo:儘管通過 Minipay 在非洲展現了良好的用戶採用率,但該區塊鏈面臨重大阻力:低 TVL、有限的機構採用、短暫的歷史記錄以及 2024 年轉型為 L2 後仍在演化的技術路線圖。Celo 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區塊鏈,但尚未準備好應對主流的穩定幣支付應用。
當然,還有其他區塊鏈在穩定幣支付應用中表現出色,例如 BNB、Arbitrum、Avalanche 和 TON。儘管這些區塊鏈潛力巨大,但它們未能達到 Solana 和 Base 已實現的主流支付採用的核心標準。
除了公鏈,SphereNet 和 Payy 等應用鏈也在穩定幣支付領域嶄露頭角。然而,目前還沒有任何應用鏈證明自己是穩定幣和支付的主導平臺,它們面臨著開發者與用戶基礎設施有限、長期中立性疑問以及難以吸引機構採用和穩定幣發行者等重大挑戰。
推出一個應用鏈就像開設一家 Shopify 商店並吸引流量,但在金融領域,流動性會吸引更多流動性,因此挑戰要大得多。
基於以上分析,讓我們看看 Solana 和 Base 如何在當前滿足穩定幣支付的條件。
高性能架構
穩定幣支付用例需要快速的交易,通常以每秒交易量(TPS)和區塊鏈最終性為衡量標準。Solana 和 Base 在功能上實現了高 TPS 和快速最終性,使其成為穩定幣支付的理想選擇。
TPS 反映了一個網絡的容量和效率,更高的 TPS 意味著能夠處理更大的實時活動量。
最終性是指交易被不可逆確認所需的時間。支付系統中快速且安全的最終性對於確保交易不可逆和防止雙花至關重要。如果區塊鏈無法防止雙花,其作為賬本的意義就蕩然無存。最終性還使用戶確信他們的交易已結算,並可以用於財務協議。
Solana 和 Base 通過兩種不同的機制實現最終性:
Solana 的交易達到兩種承諾(最終性狀態)級別:確認和最終化。確認的交易在 800 毫秒內實現超級多數(66% 的權益權重)共識,而最終化的交易需要額外的 31 個確認區塊(約 13 秒)以確保最大安全性。實際上,在 Solana 存在的四年中,沒有任何樂觀確認的區塊被回滾。
Base 則通過 Coinbase 運營的排序器採取不同的方法,提供接近即時的預確認,區塊時間為 2 秒。這些預確認依賴於 Coinbase 的聲譽而非經濟激勵,真正的最終性需要約 15 分鐘,因為交易在以太坊上結算。集中式排序器設計實現了快速迭代、快速確認並減少了有毒的 MEV,但也引入了審查風險和單點故障。
低 / 可預測費用
對於任何支付用例來說,費用低廉且可預測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企業和用戶可以在沒有顯著波動的情況下預估交易成本。
Solana 支付能力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與以太坊 L1/L2 不同,它通過本地費用市場分割數據庫熱點。本地費用市場和 Jito 的交易分段引擎使 Solana 的交易對普通用戶來說既便宜又可預測,這是穩定幣支付應用的關鍵要求。Solana 的原生並行化通過同時而非順序執行多個交易進一步提高了吞吐量。
此外,別忘了 Firedancer。Firedancer 是由 Jump Crypto 開發的獨立 Solana 驗證器客戶端,在測試環境中實現了 100 萬 TPS,預計將在今年分階段推出。
與此同時,Base 在單線程的 EVM(以太坊虛擬機)上運行,通過軟件優化和硬件擴展來提升性能。其性能正在穩步提升,並承諾在 2025 年每週將 Base 的區塊容量提高 1 Mgas/s。
此外,Base 的排序器交易在最終化到以太坊之前會在鏈下批量處理。這種方法將用戶費用與以太坊的擁堵情況解耦,儘管 Base 消耗了以太坊 40% 以上的 blob 空間,但僅將 8% 的費用收入用於結算。這種設計使得 Base 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穩定和可預測的交易費用,同時減輕以太坊主鏈的負擔。
Solana 和 Base 的另一個關鍵區別在於費用收入的受益者。在 Solana 上,費用支付給去中心化的驗證者集合,而在 Base 上,費用直接流向 Coinbase。僅 2024 年,Coinbase 就通過其排序器收取的費用生成了至少 5600 萬美元的收入。
Solana 培養了一個多元化的公司生態系統,這些公司致力於擴展解決方案,從驗證者客戶端優化到 ZK 狀態壓縮。Base 缺乏這種多樣性;相反,它利用 Optimism 的 OP 堆棧,並依賴 Coinbase 來制定其技術路線圖。
這減少了 Base 的創新面,但由於協調成本顯著降低,它能夠更快地採用突破性技術。Base 可以以比其去中心化對手(如 Solana)更快的速度實施未來的升級和 EVM 研究(例如 Monad 對並行化和 EVM 數據庫優化的實驗)。
市場需求
鏈上支付只有在有足夠需求將穩定幣作為「貨幣」使用時才具有可行性。隨著 Solana 和 Base 的鏈上活動達到歷史新高,這兩條區塊鏈在穩定幣支付領域都處於有利地位。
區塊鏈的「真實經濟價值」(REV)是用戶需求的最佳指標。每日或每月活躍用戶(DAUs/MAUs)是評估區塊鏈使用的不可靠指標,因為它們容易被操控。相比之下,誇大 REV 的難度顯著更高,且在經濟上不可行。高 REV(而非 DAUs/MAUs)向企業和開發者表明,區塊鏈是強大的商業平臺,從而引發強大的飛輪效應。
Solana
截至 2025 年 1 月 23 日,Solana 在 REV 方面領先所有區塊鏈,僅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就創造了 7.51 億美元的收入。
Solana 的主導地位得益於其相對簡單的入門流程、低廉的費用以及強大的 DeFi 應用生態系統,例如 Jito、Jupiter、Kamino、Drift、Moonshot 和 pump.fun。特別是 pump.fun,自 2024 年 3 月推出以來,它吸引了大量交易活動和新用戶,併產生了超過 4.5 億美元的費用。這清楚地表明,Solana 是一個能夠支持可行商業模式的平臺。
談到入門, 2025 年 1 月 18 日,特朗普總統在 Solana 上推出了他的官方 meme 幣 $TRUMP,在 24 小時內產生了超過 70 億美元的鏈上交易量。到 2025 年 1 月 19 日,Solana 的每日 REV 超過了 5600 萬美元,而 Moonshot——一款允許用戶使用 Apple Pay 購買加密貨幣的應用——成為美國 App Store 中排名第一的金融應用。
其他關鍵指標包括穩定幣的可用性以及正在開發的穩定幣支付應用的數量。截至 2025 年 1 月,Solana 的穩定幣總鎖定價值(TVL)達到 107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在 2025 年 1 月 15 日至 21 日期間,僅在 Solana 上就鑄造了超過 30 億美元的穩定幣。這一顯著增長表明,穩定幣支付用例存在巨大的發展機會。
因此,許多穩定幣支付垂直領域已經在 Solana 上得到了開發,例如跨境支付、銷售點支付、借記卡、收益生成等。
Base
儘管 Base 的總鎖定價值(TVL)遠低於以太坊和 Solana,但其在真實經濟價值(REV)和穩定幣增長方面表現突出。
今天,Base 已經是全球最廣泛使用的 L2 網絡,Coinbase 越來越多地將用戶存款存儲在區塊鏈上——這是鏈上經濟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Base 的用戶具有獨特性,因為大多數用戶可能是直接從 Coinbase(美國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引導過來的。
Coinbase 在美國擁有 45% 的市場份額,因此 Base 的許多用戶可能是北美人群。這一指標對希望整合鏈上支付的美國企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Base 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與 Circle 的獨特合作關係。2018 年,USDC 由 Circle 和 Coinbase 共同推出,成為第一個由中心化交易所支持的穩定幣。此外,Coinbase 起初作為 Circle Consortium(現已解散)的關鍵成員,負責 USDC 背後的美元儲備。作為 Coinbase 的子公司,Base 為開發者和用戶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優勢,例如為應用程序提供免費的 Gas 額度、用戶使用 USDC 支付時享受的 Gas 費折扣,以及 USDC 上鍊的零費用。
因此,在 Base 上出現了新的原生穩定幣支付應用程序,例如 Peanut、LlamaPay、Superfluid 和 Acctual,這並不令人意外。不過,Base 上的整體穩定幣支付生態系統規模仍顯著小於 Solana,值得注意的是 Base 的生態系統還處於較年輕的階段。
監管清晰度
從監管角度來看,Solana 和 Base 目前都處於良好的狀態,且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可能會進一步提升監管清晰度。
與其他區塊鏈相比,Base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原生代幣,因此尚未面臨任何監管調查。然而,Coinbase 就沒有這個運氣,仍然陷入與 SEC 的訴訟爭議之中。
此外,Base 的設計在面對不斷變化的監管時限制了其中立性。根據目前的設計,Base 可以單方面對用戶進行地理圍欄限制、要求鏈上操作的 KYC 數據、黑名單代幣或應用程序、凍結錢包,或要求通過 Coinbase 的驗證才能在其區塊鏈上操作。Coinbase 的認證功能已經上線,為執行這些規則提供了必要的工具。相比之下,Solana 通過 1000 多個驗證節點運行,確保監管要求不是由中心化機構管理,而是通過前端或代幣擴展來執行。
穩定幣和鏈上支付的監管挑戰並非不可克服,銀行(如法國興業銀行和德意志銀行)或公司(如 Visa、Stripe、Venmo、PayPal、Robinhood、Nubank 和 Revolut)對區塊鏈技術的採用表明,這些技術的優勢可能大於暫時的風險。
結論
希望整合穩定幣和鏈上支付的傳統企業和初創公司無法忽視 Solana 和 Base 的崛起。Solana 在需求、多樣化生態系統和抗審查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 Base 則憑藉其在美國的強大影響力、與 Coinbase 的緊密聯繫、USDC 補貼以及快速發展的步伐佔據優勢。
關鍵的區別在於可信中立性。我們相信 Base 將在引導新公司和用戶(尤其是在美國)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從長期來看,Solana 將成為穩定幣支付的主要平臺。
推動無國界資金流動的應用程序將傾向於選擇 Solana 的中立基礎設施,該基礎設施建立在分佈式創新之上,而不是依賴於由單一激勵機制驅動的中心化排序器。Solana 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公平且面向未來的環境,用於創建創新的穩定幣支付應用程序。
構建下一個鏈上支付超級應用的競賽正在加劇——現在正是開始行動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