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Hyperliquid:從「鏈上交易革命」到「金融超級聚合器」的進化之路

avatar
AC Hub
03-17

Hyperliquid:從「鏈上交易革命」到「金融超級聚合器」的進化之路

一、反共識破局:用「體驗優先」撕開交易所戰場

2024年加密寒冬中,Hyperliquid以10萬TPS的鏈上訂單簿性能,在永續合約市場砍下60%份額,日均處理超20億美元交易——這個數字背後,是團隊對「去中心化原教旨主義」的顛覆式反叛。聯合創始人Jeff Yan(前哈德遜河交易公司量化專家)在FTX暴雷後錨定的核心命題是:「用戶需要的不是純粹的去中心化,而是「像CEX一樣絲滑,像DEX一樣安全」的交易體驗」。

團隊用兩年時間驗證了這一假設:通過「中心化引擎+鏈上結算」的混合架構(2023年主網),實現亞秒級確認;在Discord建立「小時級響應」機制,48小時內上線「訂單取消優先權」功能,使做市商價差收窄30%。這種「敏捷開發-用戶驗證-快速迭代」的閉環,讓Hyperliquid在未發幣階段就積累5萬DAU,NPS高達78(行業均值45)。

關鍵數據:2024年Q4空投31% HYPE代幣時,用戶持倉地址中72%為真實交易者,拋壓僅為同類項目1/3——這正是「產品PMF先行,代幣經濟後置」的勝利。

二、萬物交易所:鏈上流動性的「樂高式重構」

傳統交易所的「流動性孤島」困境(CME期貨、紐交所股票、幣安現貨割裂),在Hyperchain區塊鏈上被徹底打破。其垂直整合的「現貨+衍生品」單訂單簿設計,讓做市商資本效率提升40%——同一筆USDC可同時為BTC現貨和永續合約提供流動性。2025年Q1數據顯示,機構交易者佔比達35%,灰度、Jane Street等機構已試水鏈上大宗交易,單月結算量突破50億美元。

技術突破:自研的Hyperchain採用「訂單簿上鍊+鏈下撮合優化」,在保持全鏈可審計性的同時,實現10萬TPS吞吐量(Solana 5萬TPS,以太坊L2約2000TPS)。即使在2024年10月比特幣減半極端行情中,仍保持99.99%系統可用性,碾壓Coinbase Pro的1.7萬TPS(同期因過載宕機3次)。

市場野心:現貨市場上線3個月,交易量衝進全球DEX前十。Syncracy模型預測,若現貨佔比達永續合約的30%(傳統交易所標配),2025年將新增9位數收入。更激進的是,Hyperliquid正探索美股代幣化(如TSLA代幣)、黃金ETF上鍊,直指5000億美元傳統資產代幣化市場。

三、HyperEVM生態:從「流量入口」到「價值黑洞」的躍遷

Hyperliquid與HyperEVM的深度綁定,創造了「交易所×公鏈」的超級協同:20萬日均交易者(2025年Q1)成為生態天然流量池,鏈上跟單平臺HyperFollow上線3月DAU破4萬,遠超Base同類應用。39%的HYPE激勵池(約90億美元)以「開發里程碑+用戶增長」雙軌釋放,吸引200+項目入駐,其中包括傳統量化機構轉型的做市協議。

生態創新案例:

  • 抵押品樂高:用戶可用LP Token質押借貸,同時將頭寸用作衍生品保證金,資本效率提升200%(類比Aave+Pendle+Deribit的整合);
  • 鏈上結構化產品:基於Hyperliquid保險庫,發行掛鉤美股的「熊市保護期權」,24小時內吸引1.2萬用戶;
  • 隱私暗池:集成Tornado Cash技術,實現匿名訂單簿,機構交易者佔比超60%。

代幣經濟飛輪:交易手續費20%用於HYPE回購(2025年Q1銷燬1200萬枚),生態協議80%選擇HYPE質押,部分項目承諾將收入10%配置HYPE——這種「交易-開發-儲備」的三維捕獲,正在重塑加密資產估值邏輯。

四、超金融化:萬億美元市場的「鏈上入口」

Syncracy的估值模型顯示,若Hyperliquid佔據鏈上衍生品60%份額(當前已達)+現貨15%(2025目標),疊加生態協議分成,2026年總手續費將達45億美元,超越以太坊(2024年32億)成鏈上收入第一。但這僅是起點:

  • 監管破局:獲開曼VFSC牌照後,正與美國OCC洽談「特殊目的託管銀行」資質,為代幣化證券鋪路;
  • 跨鏈戰略:2025年Q3上線跨鏈橋(支持Cosmos、Polygon zkEVM),目標成為「多鏈資產的統一結算層」;
  • 機構滲透:與Jane Street共建做市網絡,測試「鏈上清算所」模式,計劃2026年引入養老基金等傳統資金。 **風險警示:驗證者集群集中東京(16臺服務器)、代碼閉源(外部貢獻僅12%)、跨鏈橋安全(參考Axie Ronin事件),仍是懸在增長之路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結語:當Web3遇見「金融互聯網」

Hyperliquid的顛覆性,在於它用「互聯網產品思維」重寫金融基礎設施規則:先以極致體驗(速度、成本、可靠性)搶佔用戶,再通過技術迭代(鏈上化、跨資產)和生態激勵(代幣經濟)構建壁壘。這種「漸進式進化」,既避免了dYdX激進鏈上化的覆轍,又比幣安的「鏈幣分離」模式更具協同性。

在加密行業從「信仰驅動」轉向「商業落地」的轉折點,Hyperliquid正在證明:真正的去中心化,不應是意識形態的自我設限,而是用戶價值實現後的自然結果。當它的鏈上賬本開始承載全球資產流動,當HyperEVM生態長出萬億美元級應用,這場始於交易體驗的革命,終將成為「超金融化」時代的底層操作系統。

(數據截至2025年3月,部分場景基於Syncracy估值模型與Hyperliquid公開路線圖推演)

核心觀點提煉:

  • 反共識路徑:體驗優先>去中心化純度,用互聯網敏捷開發重構金融產品;
  • 技術護城河:10萬TPS鏈上訂單簿,單鏈整合現貨/衍生品/代幣化資產;
  • 生態飛輪:交易所流量×HyperEVM創新×HYPE代幣經濟,形成「用戶-開發者-價值」閉環;
  • 市場野心:從加密交易顛覆者,進化為全球金融資產的「鏈上超級聚合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
Followin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