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Nicky,Foresight News
3 月 19 日下午,CZ 將其 X 平臺頭像更換為身著穆斯林白袍的個人形象,這一看似個人化的舉動,在 MGX 投資事件餘溫未散的背景下,被瞬間解讀為「中東敘事的終極背書」。
該頭像為 Logo 的代幣 ALLAH(阿拉伯語「真主」)在 1 小時內暴漲近 40 倍,市值突破 600 萬美元,而同期蹭熱點的 CZ 同名代幣 CZ 在上漲 1600% 後瞬時下跌近 80% ,核心原因並非技術缺陷,而是其命名與中東文化毫無關聯。
3 月 12 日,阿布扎比科技投資公司 MGX 向幣安注資 20 億美元的消息如同一顆火星,瞬間引爆了 BNB Chain 上的「中東敘事」火藥桶。從「mubarak」到「Mashallah」,從社區自發的 P 圖大賽到何一、CZ 親自下場玩梗,這場狂歡不僅創造了多個千萬級美元市值的 Meme 幣,更揭示了加密世界中一個隱秘的財富密碼:中心化領袖與去中心化社區的共振效應。
在這場熱潮中,幣安錢包的戰略佈局、社區創造力與中東文化符號三者交織,形成了一套獨特的「Meme 製造邏輯」。
故事起點:一張「阿拉伯土豪小編」的圖片
一切始於 3 月 13 日幣安華語賬號發佈的一張配圖:畫面中,一位頭戴阿拉伯頭巾的海綿寶寶路人魚戴著繪有幣安 Logo 的大金鍊子,配文「👀今天上班路上的小編想象自己像:」。這張看似普通的運營圖,在 CZ 引用並配文「mubarak🌜」的催化下,迅速被社區解讀為「CZ 概念 Meme」的隱喻。
嗅覺敏銳的開發者立刻行動, 24 小時內,以阿拉伯語「祝福」命名的 mubarak 上線。隨後,CZ 在幣安廣場的個人賬號曬出帶有自己頭像的 mubarak 梗圖,並配文「週末去見個朋友😂」,將熱度推向高潮。
從「文化符號」到「造富機器」
這場狂歡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單純依賴金融邏輯,而是將阿拉伯日常用語轉化為加密資產。
例如,Mashallah(讚美真主)與 Inshallah(如真主所願)本是中東民眾的祝福語,但經過 CZ 翻出 2021 年舊推文並重新演繹後,相關代幣市值飆升超千萬美元。
何一發布戴頭巾的個人梗圖後,社區立刻衍生出女性版「Mubarakah」和女王版「QMubarak」,進一步拓寬敘事維度。
社區的二創狂歡:模因的自我繁殖
當何一在 3 月 13 日調侃組織架構圖「右上角的神秘人是誰」時,她可能沒想到這會引發一場全民 P 圖運動。用戶不僅將神秘人替換成馬斯克、V 神甚至各大 KOL 自己的頭像,更衍生出同名代幣 Palu,市值超過了 1000 萬美元。這種「官方拋梗 - 社區接梗 - 代幣變現」的產業鏈條,已成為 BNB Chain Meme 的標準化生產流程。
代幣 BNB Card 的產生亦是如此, 3 月 18 日清晨,當 BNB Chain 華語賬號發佈了一張帶有「BNB Chain」字樣的極簡卡片圖。圖中既無白皮書鏈接,也無代幣合約地址,僅有模仿信用卡卡面的潦草文字與「旺仔」卡通頭像。
到了夜晚何一發布帶有個人頭像的梗圖並配文「bnb.cards 卑微小何在線聽勸」形成這種「留白式營銷」反而激起了社區的創作欲,使得代幣一路攀升,市值近千萬美元。
技術賦能
時間回到 2024 年 3 月 19 日,BNB Chain 官方賬號發佈了《創建 BEP 20 代幣教程》視頻,開發者 YerasylAmanbek 在演示中隨手創建了測試幣 TUT。
在一年後因 CZ 的點贊和 Binance Alpha 的上線,竟意外獲得 4000 萬美元市值。這背後是 BNB Chain 精心設計的「開發者、用戶友好」策略:
零手續費的錢包政策降低交易摩擦
亞秒級區塊確認速度提升炒作效率
流動性支持計劃為大戶提供退出通道
同時 BNB Chain 於 3 月 18 日成立「BNB 善意聯盟」,以推動減少惡意 MEV 的攻擊。
人設逆轉:CZ 與何一的「親民戰術」
與 V 神等技術型領袖不同,CZ 和何一正在塑造一種「加密圈馬斯克」的形象。
CZ 的身份轉換
今年 2 月,當社區為測試幣 TST 設計帶有 Binance Logo 的表情包時,CZ 戲稱「應該收版權費」,間接賦予其合法性;之後轉發巴西球星羅納爾迪尼奧發行名人幣的推文(後刪除),引發鏈上 FOMO;直到阿布扎比投資事件後,他親自下場購買各 1 BNB 的 mubarak 和 TST,徹底完成從「觀察者」到「參與者」的身份切換。
何一的「反差式營銷」
視覺顛覆:發佈「金剛芭比」梗圖,打破交易所高管嚴肅形象。
話語解構:在推文中使用「卑微小何在線聽勸」「DDDD(帶帶弟弟)」等自嘲語錄,塑造更接地氣的人設。
深度下沉:親自加入 Meme 幣相關微信群,與真正的 Meme 核心用戶討論「土狗」項目,強化「社區共建」感知。
這種策略的本質是「權力讓渡」,通過消解中心化機構的權威性(如自黑、玩梗),換取社區對幣安生態的情感認同。當用戶覺得「CZ 也在玩梗」「何一和我炒同一個幣」時,BNB Chain 的 Meme 熱潮便不再是單純的投機,而是一場「平等參與」的加密狂歡。
自年初的測試幣 TST 到寵物狗 Broccoli,再到 mubarak 的崛起揭示了一個殘酷而有趣的真相:在加密世界,影響力即資本,社區共識即護城河。當 CZ 的一個點贊價值千萬美元,當何一的自黑梗能催生新代幣時,傳統金融的估值模型在 Meme 上已然失效。
未來的贏家,或許是那些既能破解領袖的「社交密碼」,又能感知社區情緒暗流的觀察者。畢竟在 Meme 的戰場上,最大的 Alpha 往往藏在推文的表情符號和評論區的大眾狂歡裡。
但在這場永不停歇的「牌局」中,玩家需要清醒認識到:
賭場永不眠,但生態有門檻:Meme 的熱潮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看似遍地機會實則暗藏殺機。若盲目追逐每一輪敘事,最終可能迷失在流動性荒漠中,財富如沙礫般消失。
籌碼即認知:選擇生態如同選擇牌桌,BNB Chain 的優勢在於官方的持續加碼,但玩家仍需看清自己手中的牌(資金規模、風險承受力、技術分析),避免在錯誤戰場耗盡彈藥。
時間才是終極裁判:從 Uniswap 的「梗文化」到 Dogecoin 的社區信仰,市場終會獎勵那些將「投機符號」轉化為「建設共識」的項目。正如 TUT 從教學視頻中的演示代幣演變為 Binance Alpha 的正式資產,Meme 可以是創意的起點,但唯有持續創造價值才能穿越週期。
加密市場的公允性,恰恰體現在它對所有角色的冷酷平等:
投機者享受心跳加速的瞬間,須承受大額滑點費用,甚至是歸零的代價。
Builders 忍受漫長孤寂的耕作,卻可能一無所獲。
中東敘事的狂歡終將冷卻,但留在 BNB Chain 上的不會只有暴漲暴跌的 K 線。那些真正理解社區需求的團隊,例如通過教程視頻降低開發門檻的 TUT,或是將文化符號轉化為長期 IP 的 Mubarak 等正在證明:Meme 的喧囂可以成為生態的養分,但唯有深耕者能摘下最終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