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6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建立美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後,白宮加密貨幣事務主管戴維·薩克斯在社交平臺 X 進一步闡明儲備細則:聯邦政府持有的約 20 萬枚比特幣將全部劃入該戰略儲備,這些資產均來自刑事或民事沒收程序,且明確「既不對外出售,亦不會通過市場增持新幣」。
我在 3 月 4 日發佈的上一篇文章中曾推測過戰略儲備的一些後續情況,比較巧合的是現狀與當時的一些預測基本吻合,特朗普既未如之前允諾的那樣將 SOL、XRP 等山寨幣納入儲備清單,同樣也沒有為 BTC 戰略儲備註入新的財政資金,僅是將目前扣押的比特幣全部劃入戰略儲備。
而令我意料之外的一點是戰略儲備的落地時間快得有些驚人,特朗普並沒有捏著這張「王炸」遲遲不打。隨著這張牌的落下,市場對政府入場掃貨的幻想也隨之破滅,BTC 亦是一路回調至 7.7 萬左右的低點。現在無論從那個方面看特朗普能打的牌似乎已是所剩無幾,但值得深思的是,這位縱橫商政兩界數十年的「加密總統」,其戰略佈局當真僅限於此?
一、黃金、石油、BTC?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石油美元的裂縫與比特幣的崛起,隨時代變更的錨定物本質上是美元一次又一次的適應性進化。
1944 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標誌著美元通過綁定黃金(35 美元/盎司)成為全球貨幣體系的「終極錨點」。這一設計的核心邏輯在於:黃金的物理稀缺性為美元信用背書,而美元的網絡效應則放大黃金的流動性。然而,特里芬困境的爆發揭示了體系的致命缺陷——全球貿易擴張需要美元外流(美國逆差),而美元信用的維持又依賴美國順差與黃金儲備充足。1971 年尼克松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為了霸權存續美國掙脫了黃金枷鎖。
事實證明,任何與實體資源剛性綁定的貨幣體系,終將因資源稀缺性與經濟擴張的不可調和而崩潰。黃金美元的落幕,迫使美國必須尋找更具彈性的載體。
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給了尼克松答案,石油對於現代工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年後的七月受尼克松指示的新任美國財政部部長 William Simon 及其副手 Gerry Parsky 火速前往了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通過簽署《不可動搖協議》實現黃金體系崩塌後的破局:美國承諾為沙特提供全方位軍事保護及安全擔保,沙特則同意將所有石油出口以美元計價結算,並將石油收入超額部分定向購買美國國債,以軍事保護為條件換取沙特等產油國接受石油美元作為石油交易的唯一定價貨幣。
至此進入 2.0 時代——石油替代黃金成為美元信用的新錨點,石油美元體系通過「石油貿易—美元回流—美債購買」形成閉環運作。而華爾街又將這些石油美元債務包裝成衍生品(2023 年規模達 610 萬億美元),通過「債務貨幣化」稀釋信用風險。
這套循環邏輯的本質是美國以石油貿易向全世界徵收「鑄幣稅」,但如今的美國財政赤字極高(佔 GDP 7%),債務總額在今年已是突破 36 萬億美元,整個體系早已演變為借新還舊的龐氏循環。當石油貿易的去美元化逐步擴大,這套循環將從錨定物缺少開始崩塌。那麼下一步是什麼?誰來填補石油之後的下個五十年?
特朗普目前手握兩把寶劍,Nvidia 及比特幣。在 AI 曾經的高精尖敘事路線中,Nvidia 扮演的幾乎就是「數字中東」的角色,人人都需要算力,但算力只能由我生產。不過很遺憾的是某個東方大國走出了 AI 算力需求也可以是小而美的路徑,那麼至少在 AI Agent 時代完全到來前,算力與數字石油尚不能完全劃上等號。(或者說某些國家的石油能夠自給自足)
我們再來看另一把寶劍,比特幣。將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的構想最早源自參議員盧米斯在去年向國會提交的法案,其支撐邏輯是近年美元的購買力在不斷下降,而比特幣同期年均增長率達 55%,優秀的抗通脹屬性可被視為替代黃金的新型價值儲存工具。
而特朗普更是說過:「給他們一張小小的加密貨幣支票。給他們一點比特幣,然後把我們的 35 萬億美元都抹去。」
無論是錨定美元亦或是償還美債,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對於這些構想一直是持反對論調,第一點上文已經提到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破裂,比特幣作為上限 2100 萬枚的數字貨幣,其稀缺性甚至遠高於黃金,美國不可能再重複一次特里芬困境。
第二,波動過大且儲備不足,以美國當前儲備的 20 萬枚比特幣計價,資產價值不足 200 億美元。僅佔美債規模的 0.056%。要實現有效錨定,需持有至少 30% 流通量(大概為 600 萬枚),又或是將比特幣價值拉昇數十倍且維持價格長期穩定,但顯然兩者都不大現實。
第三,美元掛鉤比特幣,明顯會使美元的邊緣化加劇,如何通過比特幣轉化出全球稅基,這又是一個疑問。
從目前戰略儲備的落地情況來看,特朗普政府在短期內明顯也無法找到更好的切入點。但這張牌打得如此快,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他們是否還有更大的底牌?
依據我個人所想,延伸上一篇文章中的推測:
1. 比特幣稀缺並不意味著所有加密貨幣都是稀缺的,大部分公鏈代幣都設有通縮機制。美元當前是以石油為底,黃金為表。數字諾克斯堡的構成可以是混合的 BTC 是黃金,ETH or SOL 等公鏈代幣是石油。那麼隨著「加密之都」大規模採用的推進能否形成加密的美式閉環?比如 Usual、Tether 等多種穩定幣項目依舊能促進所謂美元結算,而其構成機制或盈利來源又與美債息息相關,這是否與石油美元體系存在一絲相似之處?
2. 當前階段不買不賣是合理的,但假若殺招僅限於此,那麼這個消息就不該那麼早宣佈。特朗普不是傻子,他背後的加密團隊更不是,目前圈內正盛傳美國主權基金(該基金目前還處於擬定階段)將購入加密貨幣的傳言,我其實也認同這個主權基金才是他的底牌。
3. 曾經往小處想,特朗普只是為了背後的利益網,向加密圈開出一些空頭支票。但從現狀來看,我們或許得往大了想,主流國家跟進戰略儲備只是時間問題,我個人認為 BTC 是最易接受的,而 SOL 甚至是 XRP 的地位可能要高於 ETH(隨採用的推進)。
4. 加密鬥爭的最大單位已經不再是公鏈,特朗普近期明顯有意收攏最大的 CEX、公鏈以及各種巨頭項目,但如何收攏還是疑問,而抗拒者又將如何鬥爭?
5. 華爾街盛傳特朗普正在製造一場人為衰退,逼宮美聯儲降息。每當市場剛要好轉就將迎來特朗普與馬斯克(政府效率部)的當頭一棒。那麼特朗普是否也有意壓制加密市場?將頂級預期先轉為泡影?
但關於這點我個人不是太認可,首先美股市場的 AI 泡沫確實是存在的,雖然不能將其類比為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但過熱是肯定的。其次特朗普與馬斯克的組合出手過重,自然也會引得外部怨聲載道,左派的反擊只是必然。所謂衰退其實是一種合力。
關於 1、3、5 我目前能做的只是腦補推測,而對於 2、4 兩點我覺得還能稍微擴展一下。
二、主權基金
本年 2 月 3 日,特朗普曾簽署過一份行政命令,指示在未來一年內設立美國主權財富基金。要求商務部與財政部在 90 天內提交設立計劃,包含出資機制、投資戰略、資金結構和治理模式等。基金目標包括資助基礎設施、供應鏈和戰略產業。
全球擁有主權基金的國家和地區約 50 餘個,比如我國的中投與華安就是世界主權基金裡位列二、三的存在。而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主權基金的投資風格也不盡相同。比如中東聚焦於戰略產業,挪威聚焦於股票投資,中國則服務於私募、地產、一帶一路等。
而國家設立主權基金的好處主要有四點:
1. 熨平經濟波動(資源價格風險對沖、外匯儲備優化管理);
2. 驅動經濟結構轉型(比如中東國家扶持的旅遊業、科技業);
3. 全球金融話語權;
4. 保護社會、構建社會福利。
美國此次設立的主權基金其背景主要源自 Tiktok 的爭端問題,往公了說是特朗普要為美利堅人民買下他們最喜愛的互聯網公司,其次還能緩解財政赤字、基建升級等。往私了說,這是特朗普的一次權利升級,身在白宮還能發揮商業天賦為國經商。如果情況允許該基金自然將成為加密戰略儲備的主要資金來源。
這個情況也並非完全是我的臆想,基金的主要牽頭人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曾是 Cantor Fitzgerald 的 CEO,該公司是 Tether 的託管者之一,負責過相關資產的儲備。除此之外盧特尼克亦是比特幣的支持者,由其負責主權基金的規劃為特朗普的加密家族與身後的利益網鋪路也並不稀奇。
並且當前多數主權基金註冊於開曼群島、盧森堡等離岸金融中心,利用當地法律對投資信息披露的豁免權,還可以進行暗箱操作。例如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通過離岸空殼公司持有 32 萬枚比特幣,其操作完全脫離主權資產負債表監管。特朗普在 16 年任期的遺憾,或許將在此次任期中完全彌補。
關於資金來源部分,無非只有四點,賺、賣、融、印。基於美國的現狀,前兩者的可能性最大,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收入填補基金,而另一種方式則是通過出售聯邦政府現在持有的 5.7 萬億美元資產變現。當然最終採用那種方式成立基金都不重要,我們只是略窺一下理想中的基金規模。
如果此事成真,那麼主要的核心點只有三個:
1. 政府買入將成為事實;
2. 美式加密項目將是未來幣圈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 Alpha;
3. 頂級項目是否接受主權資金的投資將事關存亡。
三、投降?
Binance 在本月有兩個大動作,一是牽手阿聯酋皇室,獲得主權基金 MGX 高達 20 億美元的投資,據傳言美國方面也曾與 Binance 商談過投資事宜,華爾街日報更是直言 CZ 疑似以股權向特朗普家族換取赦免。
二是 BSC 無縫嵌入於自家 CEX 中,也就是說 CEX 用戶可以使用穩定幣無縫參與 BSC 的鏈上交易了。這兩個動作反應出來的問題是,傳統金融與地緣政治力量已經對加密進行系統性收編,其次擁抱中心化似乎已是公鏈的唯一出路。加密在被各國瓜分,公鏈要麼選擇擁抱權貴,要麼得嵌在 CEX 中通過流量閥門的分配才能做大做強。
什麼都不選的以太坊依舊保持自身高傲的態度,同時與 BTC 的匯率也在不斷創造新低,圈內對於 Ethereum Foundation 及 Vitalik 的質疑聲幾乎維持了整整一年。但以我個人的視角來看,以太坊的存續乃至反擊,對於加密而言卻是至關重要的。如今天下只有兩條路,歸順或是反抗。
歸順者能與權貴共享榮華,得一時安寧。但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不斷向中心化輸血的 Web3 又能算什麼 Web3 呢?終有一天七國歸秦。以太坊雖有一個奇怪的獨裁者,但就其本身而言,它是唯一配得上去中心化生態一詞的公鏈。是的,即便在今天也是如此。我並非以太坊的忠實擁護者,但我也不希望它成為加密的邯鄲城。所謂價值本該是跳動在區塊上的代碼,並非白宮行政令上的一行簽名。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賬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