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行業已淪為全球迷因幣賭場?

撰文:GEORGII VERBITSKII,Cointelegraph 編譯:比推 BitpushNews

在過去一年中,迷因幣主導了加密貨幣領域的敘事,引發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大多數交易者遭受了損失,而內部人士卻從中獲利。僅 Libra 代幣一項,據某些估算就導致了 44 億美元的公眾損失。與以往加密貨幣週期中廣泛的市場增長會獎勵持有者不同,如今的迷因幣投機行為創造了一個環境,普通交易者的成功機會微乎其微。迷因幣究竟是如何將市場推向死衚衕的?這種情況又是否會結束呢?

投資還是投機?

投資與投機本質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遊戲,有著各自不同的規則。投資並非為了快速賺錢,而是為了購買合適的資產,以在長期內保護資本。通常,投資者並不會等待所謂的「入場時機」,而是購買那些可以長期持有的資產。這些資產會基於基本面因素相對於法定貨幣增值。例如,股票、黃金和比特幣相對於面臨無限發行和通脹的美元都在升值。

有些資產還擁有額外的增長動力,比如不斷增長的房地產需求、公司利潤的增加,甚至是政府對比特幣的採用,但這些都是額外的紅利。關鍵在於,你的投資不應該相對於法定貨幣完全喪失價值。投資者遵循長期的宏觀經濟趨勢,這有助於他們保持購買力。

另一方面,投機是一種零和遊戲,少數有技巧的人因為大多數人的無知而獲利。通常,這些人追逐的是快速的利潤。這就是迷因幣發生的情況。與傳統投資不同,迷因幣缺乏內在價值、股息或利息回報。以比特幣為例,當交易者賣出後,接盤的「更大的傻瓜」可能是採用比特幣標準的公司,隨後可能是其他國家在美國之後建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然而,對於像 LIBRA 這樣的代幣,所謂的「更大的傻瓜」就是那些在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在 X 平臺上宣佈之後買入的人。到此為止——再也沒有更多的買家了。

不受監管的賭博

迷因幣的運作方式類似於在線賭場。它們提供娛樂,並承諾快速獲利,但只有那些創造和推廣它們的人才能從中受益。與風險眾所周知的受監管賭博不同,迷因幣常常被有影響力的人物炒作——從著名的加密貨幣網紅穆拉德(Murad)到美國總統——並因此引發社交媒體上的相關討論。殘酷的現實是,就像在賭場一樣,獲勝的幾率壓倒性地偏向內部人士和早期採用者,而大多數人則遭受損失。

迷因幣熱潮顯然依賴於投機和心理刺激——這是一場激發情感並讓玩家錢包空空如也的遊戲。像 Pump.fun 這樣的平臺,幫助迷因幣發行並從中獲得了鉅額利潤,這證明了在「淘金熱」中賣鏟子才是最好的賺錢方式。然而,開設賭場需要許可證,並且必須在嚴格指定的區域內經營,但為什麼任何人都可以發行自己的迷因幣呢?

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

這種情況會結束嗎?

缺乏監管監督使得迷因幣得以爆炸性增長。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讓我們回顧一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年來的活動,即對主要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和試圖公平行事的大型加密貨幣公司提起訴訟。另一個嚴肅的舉措是由上一屆美國政府發起的「扼制行動 2.0」(Operation Chokepoint 2.0),其針對整個加密行業。所有這些舉措不僅扼殺了那些在加密領域創造了有意義事物的正直公司,還間接引發了一種反制力量,即其他利用規則不明確而獲利的參與者。

因此,加密貨幣交易所最近幾乎在迷因幣發行後立即就將其上線。監管領域的混亂已經把加密行業變成了一家規模巨大的全球賭場。以前,每個人都希望在這場賭博中獲勝,然而現在,隨著虧損的出現,似乎普遍的失望情緒正在蔓延。

不過,仍有一線希望。當前的美國政府毫無疑問可以被稱為「加密友好型」,這意味著今年我們很可能會看到監管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對比特幣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尤為重要,因為該領域早已找到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並且正在迅速發展,搶佔傳統金融(銀行、經紀人和其他中介機構)的市場。

儘快重寫過時的金融法規是至關重要的。舊的規則是為基於對中心化中介信任的系統而設計的,而新的框架必須納入智能合約——換句話說,就是可執行的區塊鏈代碼。更有力的監管框架可能會引入更嚴格的要求,包括對代幣發行的強制性披露,要求公開創建者的身份,以及對中心化交易所上市的限制。

然而,市場參與者即便沒有外部的直接干預,也可能因自身所犯的代價高昂的錯誤而汲取教訓,從而在投資迷因幣時變得更加謹慎。在歷經一系列嚴厲卻發人深省的迷因幣「跑路」事件後,Web3 社區想必已逐漸認識到,此類項目鮮少會對冒險者給予回報。若仍有人執意要冒險一試,那麼他們應將此視作一場前往賭場的旅行:僅攜帶自己能夠承受損失的那部分資金,並且盡情享受這一過程所帶來的樂趣。

對於那些對此類冒險做法毫無興趣,以及那些真正想要積累財富並將其傳承給後代的人來說,歡迎加入到穩定、常規的比特幣定期購買行列中來。如今,市場似乎才剛剛開始意識到這一更為穩健的理財方式。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3
收藏
1
評論
Followin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