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擴展性謬論——為什麼Layer 2無法拯救加密貨幣?

作者:Radix 創始人 Dan Hughes,CoinTelegraph;編譯:鄧通,金色財經

多年來,加密貨幣一直將第二層 (L2) 解決方案視為解決可擴展性問題的靈丹妙藥。如果它們正是將我們置於危險之中的東西怎麼辦?

這種執著非但沒有為大規模採用鋪平道路,反而造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包括彙總、橋樑和分散的流動性,威脅到了區塊鏈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核心原則。無縫、去中心化網絡的夢想正在逐漸消退,被一個與傳統金融世界的低效和集中化相呼應的複雜系統所掩蓋。我們是在擴大創新,還是隻是在重現過去?

區塊鏈三難困境

L2 本來應該緩解區塊鏈的三難困境。然而,儘管它們可能在個人層面填補空白,但 L2 解決方案已使加密貨幣面臨失去所有三者的風險。

L2 的不斷增長導致了一個高度分裂的生態系統,難以駕馭,並且依賴於複雜的彙總和橋接解決方案。這導致生態系統的某些部分集中化,將資產吸引到分散的流動性孤島中,阻礙了安全性並扼殺了小型項目的競爭。

這些“解決方案”帶來了大規模的摩擦,也帶來了不必要的安全風險。雖然與橋接相關的黑客在過去兩年中變得不那麼常見了,但黑客總會找到新的方法來平衡賬本——利用匯總、渠道和側鏈。

許多 L2 對序列器或受信任驗證器的依賴會在裝甲上產生額外的裂縫,即單點故障,而孤立的流動性會降低較小 L2 的驗證器可用性,從而威脅網絡彈性。

這些解決方案還給希望與 L2 集成的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技術挑戰,需要對應用程序可能需要接觸的每個 L2 的機制有深入而具體的瞭解。

L2 支持者認為,這些權衡是必要的,而且很容易克服,但這裡還有比犧牲安全性、可擴展性或流動性更根本的問題。

加密貨幣的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通用網絡,任何資產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都可以以無需信任、安全的方式即時與任何其他資產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交互。然而,L2 引入的摩擦破壞了這種即時互操作性,而序列器和驗證器的集中化則破壞了無需信任系統的基礎。這不僅阻礙了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可擴展性,而且它導致了完全不同的擴展,重現了現有孤立、分散和中間人氾濫的 TradFi 系統的低效率。

如果 DeFi 的目標是將所有金融活動轉移到鏈上,那麼我們必須做得比現在更好。

構建基礎

加密需要從基礎開始構建。區塊鏈網絡必須在第 1 層優先考慮可擴展性和安全性。

分片提供了一條清晰的前進道路,但行業必須設定更高的目標並構建長期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臨時解決”當前可擴展性問題的快速解決方案。這不僅僅是增加分片數量;而是我們如何分片。信標鏈只是增加了一個瓶頸,動態分片很複雜,限制了可擴展性併產生了巨大的開銷。即使是驗證器內部分片似乎也能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直到你在面向網絡的節點上達到資源飽和,該節點必須接收所有交易,只是將問題推到後面以尋找更多的驗證器並減少收益。

將 DeFi 擴展到與 TradFi 相同功能的明顯解決方案是狀態分片,即區塊鏈的狀態分佈在許多不同的分片上。涉及來自不同分片的狀態的交易會創建一個臨時的共識過程。

負責交易狀態的驗證者在所有相關分片中以原子方式進行通信、同意(或不同意)和更新狀態。這允許在多個分片之間甚至在分片內部並行處理交易,而分片唯一需要關注的是,修改它們負責的狀態的交易沒有交叉依賴關係,從而顯著提高吞吐量而不損害去中心化或可訪問性。

當這些分片與原子承諾集成時,如果交易的任何部分失敗,一切都會乾淨地中止,並且無需任何工作來解開懸而未決的狀態變化。

這只是一種解決方案。DeFi 將擴展到地球上。這只是一個問題,問題在於何時以及通過何種方式實現。話雖如此,專注於 L1 開發基礎而不是依賴 L2 拼湊的解決方案將消除碎片化、降低複雜性並確保可擴展性和可訪問性再次成為區塊鏈網絡的核心。歸根結底,開發人員想要優先考慮的未來——代幣經濟學或 Web3 的創始承諾——去中心化、效率和安全性。

面向未來擴展

L1 解決方案是面向所有人的解決方案。它們為開發人員、交易者、普通用戶甚至數十億潛在用戶確保了生態系統的基礎。如果基礎中沒有彈性和可擴展的架構,只需一次強力推動就足以讓這座紙牌屋倒塌。當然,特定用例可能更適合使用 L2 解決方案。高頻交易結算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但例外永遠無法證明規則。從整個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開發人員必須專注於集成的、本機的可擴展性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增加複雜性並在頂部平衡更不穩定的“解決方案”。如果不充分關注 L1,只會帶來問題。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
Followin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