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JSmI-YDvbdxXJ1Tud2sK8mly33zh1VmcH8i5wUgSYs0/edit?usp=sharing
TG Channel:https://t.me/SleepinRain
Binance註冊,手續費減免:https://www.binance.com/join?ref=MPQ4JG9S
UniversalX交易:https://universalx.app/user/x/0xSleepinRain?inviteCode=M8G9SL
收費群:3SOL/年,感興趣 Twitter DM
這段時間 AI Agent 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從應用端的角度來看的話,大部分 AI Agent 都沒有找到自己的 PMF(Product-Market Fit 產品-市場契合度)。大多還是集中在資產炒作上。
泡沫終究是會被擠破的。
比起這應用端,AI Agent 基礎設施要更舒服一些,因為他們本質上是為 Agent 的開發者提供服務,在資產炒作的推動下,開發者數量甚至超過了真實用戶的數量,好的基礎設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 PMF,比如 ai16z 的 eliza 框架。
Wayfinder 的做法要更聰明一些,它在產品設計之初,就為自己找好了應用場景——Parallel Colony(先畫靶再射箭)。
先來聊一下我寫這篇內容的初衷:至少在我自己的信息繭房裡,Wayfinder 在中文區的討論度不高,所以在其 TGE 即將到來之際,我覺得有必要來和大家分享下我對於這個項目的見解。
1、Wayfinder 的開發商和產品信息
Wayfinder 由集換式卡牌遊戲 Parallel( $PRIME )開發商推出。構建 Wayfinder 的初衷是為 Parallel 下一個遊戲 Colony 玩家提供 AI 服務,即充當遊戲玩家的 AI 助手,輔助玩家管理遊戲內的資產以及進行資產相關的決策。
這個很好理解,其實就是做遊戲指引。
2、Wayfinder 的敘事升級
這裡指的是:Wayfinder 從遊戲輔助到 DeFAI 的敘事升級。Wayfinder 構建了一套 Omni-Chain(全鏈)AI Agent 產品,旨在利用 AI Agent(Wayfinder Agents 的名字叫 Shells)簡化用戶的鏈上操作。比如,通過 Wayfinder,用戶可以通過自然語言來進行鏈上交互(比如跨鏈、交易、質押、借貸等等)。
其實還是 DeFAI 那套敘事。
3、我比較喜歡 Wayfinder 的點
1)Swarm 集群
Wayfinder 的產品由一組 Agent 組成,特定 Agent 完成特定的任務。並且,代理在運行過程中會互相分享知識,動態擴展 Wayfinder AI Agent 的知識圖譜——簡單理解就是隨著社區用戶的使用,AI Agent 的能力會變強。
這裡涉及到的 Wayfinder 核心架構是:Wayfinding Paths、Wayfinder Graph。
2)Path 路徑
Wayfinder 產品的核心概念是 Path。為了方便理解,我畫了一張圖。也就是說,Path 越多,Wayfinder 的使用場景和空間就越大,Shells 知識圖譜的動態擴展速度就更快。
3)明確的代幣賦能
其代幣 $PROMPT 的核心賦能是圍繞著其核心產品 Path 構建的:
支付媒介:生成與訓練 Shells 和調用 Path 時的支付媒介;
生態激勵:用於激勵 Path Creators(每次調用 Path 路徑時都需要向 Creators 支付費用)和驗證者(審核通過後優質 Path 被調用次數與驗證者激勵掛鉤);
懲罰:Path Creators 構建 Path 需要質押代幣,驗證者審核 Path 質量的時候需要質押代幣,一旦 Path Creators 創建垃圾 Path 或者驗證者審核工作不合格,就會罰沒代幣。
4) 長期主義
Wafinder 其實是一個做了很久的產品,它的產品構思是在 AI Agent 浪潮的大半年之前,希望為自己的下一個遊戲賦能。這也就說嗎,Wayfinder 並不是一個蹭熱點的產品。
5)自帶應用場景
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 Parallel Colony。
最後
我個人沒有參與 $PRIME 質押(質押了 $PRIME 的人已經可以使用 Wayfinder Beta 測試產品),但我購買了 Parallel Avatar NFT(不確定會不會有空投),Colony 這個遊戲應該會和 Wayfinder 同步推出,不管是可能的代幣空投或者遊戲與 NFT 的聯動,Parallel Avatar NFT 都可能會有價格表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