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中的橙色光芒:比特幣跌成這樣,還有什麼盼頭?

avatar
MarsBit
03-31

比特幣最近的日子不好過。價格陰跌不止,市場哀聲一片,散戶的信仰似乎在“減半效應”的黯淡光芒中搖搖欲墜。有人調侃:“這跌法,怕是要退回到中本聰用CPU挖礦的年代。”然而,表面的低迷之下,另一幅圖景正在浮現:機構逆勢加倉,數據暗藏反彈信號,政策風向也在悄然轉向。比特幣是跌入深淵,還是在積蓄反攻的力量?讓我們從機構行為、市場數據和政策預期三個維度,抽絲剝繭地尋找答案。

一、機構買入:逆流而上的“橙色大軍”

市場低迷時,總有玩家選擇逆流而上。薩爾瓦多,這個全球首個將比特幣定為法幣的國家,過去7天又增持了8枚比特幣,總持倉達6131.18枚,價值約5.083億美元。雖是小步慢跑,但其堅持買入的姿態無疑在向市場傳遞一絲韌性。

更重磅的信號來自Strategy(原MicroStrategy)。創始人Michael Saylor最近在X平臺發文:“需要更多橙色。”熟悉他套路的人都知道,這往往是增持的前奏。按照慣例,第二天Strategy大概率會披露新一輪購幣計劃。目前,該公司持倉已達506,137枚,占上市公司比特幣總量的76%,堪稱“幣圈龍頭”。自2020年8月首次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以來,Strategy股價暴漲超2000%,同期標普500指數和比特幣本身的漲幅都被甩在身後。Saylor用事實證明,炒幣也能炒出一場股市奇蹟。

市場

這股“橙色熱潮”還在擴散。日本上市公司Metaplanet Inc.於3月31日宣佈,通過發行20億日元零息債券籌資購置比特幣;香港的家族辦公室也在X平臺上透露,他們正密切關注Saylor,考慮效仿其儲備戰略;甚至連遊戲零售商GameStop都加入戰局,通過13億美元可轉債融資配置比特幣,儘管股價隨後回調15%,但這一動作仍引發熱議。據BitcoinTreasuries數據,全球上市公司共持有665,618枚比特幣,約佔總供應量的3.17%。

Architect Partners合夥人Elliot Chun預測,到2030年,標普500中25%的企業或將比特幣納入長期資產,並指出:“未來財務官的風險將不再是買入比特幣,而是完全迴避它。”機構們在低谷中的集體行動,會是比特幣的救贖嗎?


二、數據解碼:低谷中的微光與關稅對沖潛力

跌勢之下,數據卻透出一線希望。加密分析師Ali Martinez在X平臺分享圖表,比特幣賣方比率跌至0.086%。過去兩年,這一指標低於0.1%時,往往伴隨著價格大幅反彈。賣壓減弱,買盤蠢蠢欲動,反轉的火苗是否已在暗中點燃?

市場

但跌因也不容忽視。Exness金融市場策略師Inky Cho分析,近期市場走低或與Mt.Gox清償債務引發的拋售恐慌有關,大量BTC轉移加劇了市場不安。同時,特朗普關於“經濟衰退即將來臨”的言論也讓股市和幣市雙雙承壓。比特幣與納斯達克的相關性目前維持在40%,較此前72%的峰值回落,但與以太坊等山寨幣的分化愈發明顯。後者仍緊跟科技股,而比特幣正逐步定位為對沖經濟不確定性和美國關稅的工具。若關稅政策加劇經濟動盪,其避險屬性可能進一步凸顯。

美國銀行外匯分析師Athanasios Vamvakidis和Claudio Piron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下週關稅期限前,市場已計入對特定產品的稅率上調,但若全面關稅落地,將超出預期,拖累經濟並削弱美元強勢。由於物流限制,新關稅實施可能延後,為談判留出空間。

現貨ETF數據也值得一看。上週(3月24日至28日),比特幣現貨ETF淨流入1.96億美元,其中貝萊德IBIT吸金1.72億美元,歷史總流入近400億美元;富達FBTC周流入8684萬美元。Ark Invest的ARKB則流出4097萬美元。截至目前,ETF總資產淨值達943.9億美元,佔比特幣市值的5.68%。資金仍在流入,只是節奏放緩,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悄然的洗牌。

市場


三、政策風向:法律保障與流動性預期的雙重加持

政策層面,比特幣正迎來多重利好。首先是加州的重磅動作。3月31日,加州議會提交AB-1052《比特幣權益法案》,由議員Juan Carrillo Valencia提出,並獲非營利組織“Satoshi Action Fund”背書。該法案內容豐富:明確保障比特幣及其他數字資產的自主託管權,禁止政府因其支付用途徵稅或施加限制;為未認領數字資產設立法律框架,確保由持牌託管人管理;同時修改1974年的《政治改革法》,限制公職人員發行、贊助或推廣數字資產,以減少政治因素對新興金融技術的干擾。

市場

支持者認為,這不僅是加州的一次嘗試,更可能是全美監管框架的模板。加州作為科技與金融重鎮,其立法動向往往具有風向標意義。若法案通過,不僅為用戶提供法律保障,還可能推動其他州效仿,甚至促使聯邦層面重新審視數字資產政策。長遠來看,比特幣的制度性根基將因此更加穩固,為其從邊緣資產走向主流鋪平道路。

關稅與流動性的博弈同樣關鍵。特朗普若落實關稅,可能短期衝擊市場情緒,但美國銀行分析師認為,實施難度和談判空間將限制其實際影響。Vamvakidis和Piron指出,全面關稅雖是“負面意外”,但美元未必持續走強,因市場更擔憂美國經濟放緩。這與比特幣的對沖屬性不謀而合——當傳統市場因關稅動盪,比特幣可能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流動性預期則為比特幣注入另一針強心劑。Hayes預測,美聯儲不會因關稅收緊貨幣政策,美元寬鬆基調將延續。他分析,全球央行自疫情以來已習慣“大水漫灌”,特朗普的財政擴張傾向只會加劇這一趨勢。4月若迎來新一輪流動性注入,加密市場或將藉機反彈。結合加州法案的法律保障,比特幣正站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風口上。


四、跌勢下的盼頭何在?

比特幣跌成這樣,真有盼頭嗎?答案藏在這些線索中。機構增持表明信心未散,Strategy的成功案例更激勵著其他企業跟進;數據中的低賣壓和ETF流入預示反彈潛力,關稅對沖屬性為其增添獨特價值;政策層面,加州法案與流動性預期雙管齊下,為長期發展鋪路。

短期風險仍在。Mt.Gox的債務清算可能繼續拖後腿,經濟衰退預期和監管不確定性也揮之不去。GameStop股價的回調提醒我們,盲目跟風不可取。然而,比特幣13年來屢仆屢起的歷史證明其韌性。2017年的ICO泡沫破裂,2020年的疫情低谷,哪次不是浴火重生?Saylor稱其為“混亂中的秩序”,這話雖抽象,卻被Strategy的股價奇蹟映襯得有幾分道理。

對於長線投資者,這或許是“播種”時機。機構在抄底,政策在鬆綁,市場在洗牌,比特幣的價值正在重新定義。散戶或許悲觀,但歷史告訴我們,低谷往往孕育機會。誰能想到,當年中本聰的“實驗品”,如今會被標普500公司爭相持有,甚至成為關稅動盪下的對沖工具?

比特幣跌了,但故事遠未結束。機構在行動,數據在低語,政策在加碼,這一切指向一個可能:眼下的低谷,只是下一輪高點的序章。Saylor的“更多橙色”不只是口號,而是對未來的預判。跌成這樣?沒關係,比特幣的盼頭,可能比想象中更堅實,也更值得期待。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2
收藏
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