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rypto.com
編譯:白話區塊鏈
在全球經濟這個大舞臺上,一個領域的政策往往會像扔進水裡的石頭,激起意想不到的漣漪。關稅,作為調節國際貿易的老牌工具,對傳統金融市場的影響我們早已司空見慣。但隨著加密資產這個「新玩家」的崛起,貿易政策和數字資產價格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2025 年 2 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新關稅,加密資產市場立馬「跳水」。這一波下跌引發了熱議:政府的貿易政策,到底是怎麼影響到這些原本想「獨立門戶」的加密資產的?
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看看關稅如何跟加密資產價格「掛鉤」,以及背後的門道。
什麼是關稅?
簡單點說,關稅就是國家對進口的商品和服務收的「過路費」。一個國家對某種進口商品收了關稅,那進口商就得給這個國家的政府交額外的錢。這多出來的成本,最後往往會算在消費者頭上,導致東西變貴。
政府收關稅,主要有這幾個目的:
給政府「掙錢」: 以前還沒流行收所得稅的時候,關稅可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保護自家生意: 讓進口貨變貴,這樣大家就更願意買自己國家生產的東西。
用來「談條件」: 國家會用關稅來跟別的國家談 交易,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或者逼著別的國家改變政策。
平衡進出口: 如果一個國家買的東西比賣出去的多太多,可能會收關稅來減少這種「貿易逆差」。
別看關稅這事兒好像挺簡單,但它帶來的經濟影響可複雜了,能影響到錢的價值、股市的漲跌、大家怎麼花錢,甚至國家怎麼管錢(貨幣政策)都要考慮它。
關稅是怎麼「興風作浪」的?
想知道關稅怎麼影響加密資產,得先了解它在整個經濟體系裡是怎麼運作的。政府一宣佈要收關稅,事情就開始了:
宣佈: 政府說要對哪些進口商品或服務收稅,稅率一般是按商品價值的百分比來算。
收錢: 等這些要收稅的商品進了國門,進口商就得去海關交錢。
漲價: 進口商肯定不會自己掏這筆錢,他們會把成本加到商品價格裡,賣給消費者的時候就更貴了。
大家的選擇: 消費者一看進口貨貴了,可能就會去買國內的替代品,或者乾脆少買點。
連鎖反應: 大家的消費習慣變了,就會影響到國內的生產商,跟這些產業相關的其他行業也會受到影響,最後整個經濟都會跟著變動。
打個比方,如果美國對進口的鋼鐵加收 25% 的關稅,那美國買家買外國鋼鐵就要多付 25% 的錢。這下美國自己的鋼鐵廠就高興了,因為他們的鋼鐵沒那麼貴,更有競爭力。但是,那些用鋼鐵做原料的美國公司可能就要倒黴了,因為他們的成本增加了。
這些經濟上的變化不是孤立發生的。金融市場會根據大家對公司利潤、經濟增長、通貨膨脹以及其他國家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的預期,對關稅公告做出反應。
以前關稅是怎麼影響傳統金融市場的?
傳統金融市場對關稅政策的反應,歷史上是有很多記錄的。看看以前的例子,能幫助我們理解加密資產市場可能會怎麼反應。
股市像坐過山車: 一旦宣佈重要的關稅政策,股市通常會變得非常不穩定。在 2018-2019 年的中美貿易摩擦期間,只要一有新的關稅消息,美國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就好幾次出現單日大幅下跌。那些直接受到關稅影響的行業,比如製造業、農業和零售業,股價波動通常最厲害。
貨幣也「變臉」: 關稅常常會導致不同國家貨幣的價值發生變化。一個國家如果收了很多關稅,短期內它的貨幣可能會升值,因為大家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少了。但是,如果其他國家也跟著收關稅來報復,那最初收關稅的國家的貨幣可能會貶值,因為它的商品賣不出去了。
比如 2018 年貿易戰的時候,人民幣對美元就貶值了不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國關稅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影響,讓中國商品即使加上關稅也還是相對便宜。
債券成了「避風港」: 在貿易爭端期間,政府債券這種被認為是比較安全的貨幣會更受歡迎,大家會趕緊買入「避險」。這通常會導致那些被認為經濟穩定的國家的債券收益率下降。
東西可能要漲價: 關稅直接增加了進口商品的成本,所以會導致物價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這可能會讓中央銀行採取措施,比如提高利率來控制通脹——而加息這個動作,通常會對所有的金融市場都有影響。
瞭解了傳統市場對關稅的歷史反應,我們就能更好地猜測加密資產市場可能會有什麼反應了。
關稅可能會如何影響加密資產市場?
關稅和加密資產價格之間的關係挺複雜的,而且還在不斷變化。雖然加密資產最初的目標是擺脫政府政策的控制,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加密資產並不能完全免疫於宏觀經濟的影響。
最近的市場反應
就像前面提到的,2025 年 2 月底到 3 月初,特朗普總統確認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新關稅後,加密資產市場就出現了下跌。雖然這個消息 2 月 1 號就出來了,但是真正實施推遲到了 3 月 4 號。
消息一落地,比特幣的價格就明顯下跌,還引發了一連串的市場清算。這說明,儘管加密資產最初是想獨立於政府影響的,但現在投資者在做交易決定的時候,越來越會考慮傳統宏觀政策了。
特朗普當時說,美國在貿易上被它的夥伴「佔了便宜」,所以才要收關稅。但市場的即時反應卻告訴我們,加密資產投資者對這些宏觀經濟政策已經非常敏感了。
可能的影響渠道
關稅可能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影響加密資產的價格:
風險情緒變差: 關稅會帶來經濟上的不確定性,讓投資者覺得風險太高,不敢持有像加密資產這種他們認為比較冒險的資產,所以會選擇賣掉。雖然有人希望比特幣能像「數字黃金」一樣在經濟動盪的時候保值,但市場表現來看,很多人還是把它當成高風險資產,一有風吹草動就拋售。
美元強,幣可能弱: 從歷史數據來看,比特幣和很多其他加密資產的價格走勢,跟美元有點「對著幹」的意思。如果關稅讓美元在短期內變強了(有時候會這樣),那加密資產的價格往往就會下跌。
全球資金流動變少: 貿易限制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動減少。當整個金融體系裡的錢變少了,像加密資產這種投機性比較強的投資,需求可能也會跟著下降。
挖礦成本可能增加: 對於像比特幣這種需要「挖礦」的加密資產來說,如果國家對電腦硬件(特別是挖礦用的專業芯片 ASIC)收關稅,那挖礦的成本就會直接上升,礦工可能賺不到錢,甚至會關機不挖了,這可能會降低整個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並間接影響到比特幣的價格。
政府可能管得更嚴: 貿易關係緊張的時候,政府通常會對很多方面都進行更嚴格的監管。投資者可能會擔心,那些正在打貿易戰的國家,可能會把加密資產也納入更嚴格的管控範圍。
不同的加密資產,不同的反應
不同的加密資產,對關稅的反應可能也不一樣:
比特幣: 作為市值最大的加密資產,而且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投資比特幣,所以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比特幣越來越像傳統的風險資產了。這意味著,如果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下跌。
穩定幣: 那些跟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在貿易爭端期間可能會更受歡迎,因為交易員可能想先持有價格穩定的資產,但又不想完全離開加密資產市場,方便之後再入場。
實用型代幣: 那些跟特定的區塊鏈應用相關的加密資產,可能更多地受到關稅對其所屬行業的直接影響,而不是整個市場情緒的影響。
小結
關稅和加密資產價格之間的關係,是傳統經濟政策和新興金融技術之間一個很有意思的交匯點。雖然加密資產最初的設計理念是獨立於政府的貨幣政策,但市場證據越來越表明,它們仍然會受到包括貿易政策在內的宏觀經濟力量的影響。
2025 年 2 月,市場對特朗普總統宣佈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的反應,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所以,加密資產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全球宏觀經濟政策。雖然加密資產相比傳統資產有很多獨特的優勢,但它們仍然是全球金融系統的一部分,對全球宏觀經濟政策變動反應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