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的核心承諾之一一直是控制權。控制你的身份、資產和資料。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它仍然與他們實際使用的網際網路脫節。
他們在亞馬遜購物,透過銀行獲得報酬,在Spotify上流媒體,使用谷歌登入。所有這些活動和資料都存在於Web2中。
而Web3對此一無所知。
這不是區塊鏈或智慧合約的侷限性。這是訪問的侷限性。Web3沒有辦法獲取定義我們數字生活的真實世界資料——至少,不依賴中心化的中介或暴露敏感資訊。
在我們以一種無需信任且私密的方式彌合這個差距之前,區塊鏈將保持為一個強大但孤立的平行系統。
為什麼Web3尚未突破
我們不斷透過銀行、社交媒體、流媒體平臺、政府門戶線上互動。但所有這些都發生在嚴格控制的生態系統內。我們的數字身份分散在各個平臺,每個平臺都持有我們生活的一小部分:這裡有一份銀行對賬單,那裡有一份護照掃描件,還有一份LinkedIn工作歷史。
這種分散造成了兩個根本問題:
- 資料孤島:你的線上身份分散在各個平臺,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規則和許可權。
- 所有權赤字:你實際上並不擁有自己的資料。充其量,你只能訪問它,而這種訪問可能被撤銷、限制或被他人貨幣化。
這些問題體現在我們每天面臨的摩擦中。想要證明收入?你可能需要提供完整的銀行對賬單。需要驗證地址?準備上傳整份水電費賬單。這些系統假定完全透明是建立信任的唯一方式,因為沒有基礎設施可以進行選擇性、可驗證的披露。
Web3承諾給使用者控制權,但到目前為止,至少在日常的、源自Web2的資料方面,它還沒有兌現這一承諾。
缺失的拼圖:可驗證的Web2資料
這是真正的瓶頸:使Web3應用能夠獲取我們已經生成的資料,同時不損害使用者隱私或引入新的可信中介。
這裡有兩個關鍵挑戰:
- 可驗證性:我們如何密碼學地證明來自Web2源的資料是合法的,而不依賴中心化的預言機或API?
- 隱私:我們如何只證明必要的內容?不暴露其背後的完整資料?
Chainlink和其他預言機提供商已經部分解決了可驗證性問題,特別是對於資產價格或天氣狀況等公開資料。但對於個人、使用者特定的資料,如財務記錄、資格、身份憑證,則需要不同的方法。這些資料點存在於登入後、加密通道內,它們並非設計用於提取或共享。
這就是zkTLS的用武之地。
- ElizaOS現在有一個外掛,允許代理生成經過零知識證明的行為日誌,使人工智慧決策可驗證和可審計。
- Ketl使舉報人和專家能夠證明隸屬關係或洞察力,而不暴露身份,為匿名通訊帶來可信度。
- zkTLS還被用於驗證機器學習的訓練資料,在保護貢獻者隱私的同時確保真實性。
隨著代理和人工智慧變得更加自主,zkTLS將它們錨定在事實上。這一願景與諸如Anthropic的模型上下文協議(MCP)等新興標準相一致,該協議定義了人工智慧系統如何接收結構化資料輸入。雖然MCP尚未考慮加密證明,但zkTLS可以為未來代理架構中值得信賴、注重隱私的上下文提供基礎。
從憑證到所有權
zkTLS不僅僅使Web2資料在Web3中可用,還使其可以被擁有。曾經被平臺隔離的憑證現在變得可移植、可程式設計且注重隱私。
隨著越來越多的應用採用這項技術,我們將看到複合效應:更多可驗證的資料帶來更強大的應用,這些應用賦予使用者更大的控制權,併為使用者按照自己的條件解鎖資料提供更多理由。這不是要替換現有系統,而是要讓使用者對這些系統產生影響,並建立一條信任、隱私和可組合性共同擴充套件的道路。
未來之路
如果加密技術想要進入主流,就需要在使用者已經使用的網際網路上與使用者見面。zkTLS提供了使這成為可能的基礎設施。
它實現了:
- 來自Web2服務的資料的加密信任
- 無需第三方的隱私保護驗證
- 使用者可控的可組合身份層
- 建立在可驗證真實世界互動基礎上的新一類應用
隨著我們的線上生活越來越多地透過可驗證的宣告變得可訪問,一代新的應用將會出現,這些應用將給使用者更大的控制權,減少摩擦,並釋放真正的價值。zkTLS不僅僅是區塊鏈上的一個典型熱門技術,更是一種思考資訊如何在平臺之間流動以及網際網路上如何建立信任的新方式。這就是zkTLS解鎖的那種影響力。
延伸閱讀
- https://x.com/yeak__/status/1900225807794033056
- https://www.shoal.gg/p/zktls-verifiable-data-composability
- https://x.com/paramonoww/status/1889317871551180955
- https://reclaimprotocol.org/ecosystem

zkTLS:Web2資料和Web3應用之間的橋樑最初發表在Medium上的IOSG Ventures,人們透過突出和回應這個故事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