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包長期以來一直是加密貨幣的出氣筒。其糟糕的用戶體驗是導致加密貨幣無法進一步打入主流的原因。沒有人有自己最喜歡的錢包——只有最不讓他們惱火的那個。問題在於區塊鏈和私鑰管理的複雜性。經過多年的發展,隨著Pectra硬分叉即將帶來的重大升級,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變。下文,Denis和我探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這對蓬勃發展的錢包行業中的市場和權力結構的影響。
- 克里斯
加密用戶體驗(UX)歷來很差,個人會損失資金、選擇中心化解決方案或完全離開該領域。
為了提升 DeFi 用戶體驗,我們採取了兩項關鍵舉措。首先,通過提供白手套版 DeFi 的中心化解決方案。DeFi Mullet是一個使用鏈上協議的世界,但大多數用戶依賴 Coinbase 等中心化服務來保管密鑰並控制資金( Coinbase 對 DeFi 借貸協議 Morpho 的整合就是最好的例證)。其次,是通過一個實現原始加密願景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大眾採用自主託管模式,加密錢包無處不在。
DeFi 的高級用戶——罪有應得——願意忍受這種笨重,因為他們想要自由探索區塊鏈的每一寸。但普通用戶不想與私鑰有任何瓜葛。
加密錢包一直以來都令人失望;每一次週期都承諾推出更好的錢包設計,以最終獲得主流認可。這一次,這種炒作或許是有道理的。或者至少,這是中心化服務開始推動鏈上產品開發之前的最後一搏。
隨著以太坊即將推出的 Pectra 硬分叉(引入 EIP-7702)和新的收入模式(從應用內交換到 MEV 流量交易),錢包正在從笨重的密鑰管理工具演變為複雜的“編排層”。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 EIP-7702 如何在最近的升級(即 EIP-4337)的基礎上進行構建,哪些錢包最適合利用用戶友好功能,以及為什麼這些變化最終可以使錢包 UX 履行其自我託管的承諾。
賬戶抽象:EIP-7702 帶來了什麼
最近,加密貨幣用戶體驗的提升工作正在取得進展。正如我們在題為《 摘要!邁向互操作性的競賽》的文章中所討論的那樣,以太坊的最新重大升級 (EIP-4337) 於 2024 年上線。現在,市場注意力已轉向 EIP-7702,它將與即將到來的Pectra 硬分叉一同發佈。換句話說,這是一個討論其影響的絕佳時機。關鍵在於,有了這個新的基礎設施,我們終於能夠構建接近 Web2 可用性的用戶體驗,同時保留 Web3 的核心原則。
EIP-7702 將顯著改變以太坊賬戶的運作方式。以下是針對現有外部擁有賬戶(EOA,即默認賬戶類型)的一些顯著改進:
無需再進行代幣審批:審批和兌換將捆綁成一鍵式體驗,告別當前繁瑣的流程。未來,EOA 可以委託給智能合約,在單筆交易中同時執行審批和轉賬步驟。捆綁操作還能更高效地執行復雜的 DeFi 策略,無需單獨的交易簽名。
Gas抽象:用戶將能夠使用任何代幣支付Gas費用,享受贊助交易(由應用程序或錢包承擔Gas費用)的收益,並利用跨鏈Gas支付。目前,用戶必須獲取ETH或SOL才能發送USDC想象一下,為了匯款美元,用戶必須購買美聯儲股票。
賬戶恢復:根據錢包提供商的不同,我們將推出一些恢復選項,例如監護人、基於電子郵件的恢復以及舊版/繼承功能。許多加密貨幣用戶因為遺失了種子短語而丟失了代幣。
減少簽名:用戶將能夠設置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交互的預定義規則,從而提供有限的訪問權限,而無需持續審批。藉助 EIP-7702,用戶可以創建會話密鑰,通過允許用戶預授權交互來減少相關摩擦,從而減少過度簽名的需求。
Ambire 、Argent 和 Avocado 是首批添加基於 EIP-4337 智能合約的錢包。在開發者工具領域,Thirdweb 和 Alchemy 提供 SDK 和 API,方便開發者將符合 EIP-4337 標準的智能錢包嵌入到 dApp 中,從而加速其普及。
2024 年,EIP-4337 智能賬戶實現了大幅增長,用戶操作超過 1.03 億次,較 2023 年增長逾 10 倍。(注:用戶操作是 EIP-4337 更新後新增的一種用戶交易類型)。然而,大多數賬戶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主要由提供註冊獎勵的應用推動,只有Blocklords 和 OpenSocial等少數應用成功推動了重複使用。值得注意的是,87% 的用戶操作費用由支付機構承擔,降低了用戶交易成本。總體而言,EIP-4337 的採用已擴展到多個區塊鏈和用例,尤其是在遊戲和社交應用領域(儘管留住活躍用戶仍然是一個挑戰)。儘管如此,ERC-4337 捆綁交易僅佔 2024 年ETH + L2生態系統總交易量的 1.5% 左右。
錢包用戶體驗升級運動缺少的一個關鍵方面是隱私。Vitalik Buterin最近強調,隱私仍然是加密貨幣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注重隱私的加密貨幣Monero,儘管擁有才華橫溢的開發團隊和大量財務資源,但從未獲得主流採用。雖然 Tornado Cash 從 OFAC 制裁名單中移除是一個積極的進展,但區塊鏈社區——包括以太坊基金會——尚未優先考慮在第 1 層增強隱私。Vitalik在其 12 月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基於錢包的短期隱私解決方案,其中一些正在 Zupass 中實現。然而,要有一個合適的長期解決方案,這些改進需要在基礎鏈或應用層實現,就像最近推出的 PrivacyPools.com一樣。
新的用戶體驗堆棧:AI代理
除了基礎設施的改進之外,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錢包也可能迎來改進。Bitte.ai 通過將人工智能代理直接嵌入到 DeFi 應用程序中,開創了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技術。Bitte 的系統摒棄了傳統的點擊式界面,而是採用基於聊天的交互方式,由人工智能助手引導用戶、執行交易並管理 DeFi 活動。
Bitte 等項目允許用戶輸入自然語言命令(例如,“在 X 鏈上將 X ETH兌換為 X USDC ”、“存入 Spark”、“向 Mom 發送 0.5 ETH ”)。然後,AI 會確定最佳路徑,構建交易並呈現以供確認。這種基於文本的方法通過將多個 DeFi 協議整合到單個界面中,提高了可用性。為了增強安全性,AI 會分析用戶行為,並對可疑活動添加額外的確認步驟。
轉向人工智能驅動或基於聊天的用戶體驗的最大好處之一是意圖協議的興起。 正如我們之前所討論的,意圖代表用戶在交易請求中表達其期望的結果。這種方法消除了對請求執行方式的不必要限制,而是專注於預期結果。然後,被稱為“解決者”的專門參與者會相互競爭,以找到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實現用戶的意圖。
總而言之,錢包將受益於以太坊 7702 的重大基礎設施升級。藉助這一點,錢包能夠在永無止境的戰鬥中運用人工智能來消除區塊鏈交易的複雜性。
錢包終於可以賺錢了
在加密貨幣的大部分發展歷史中, 錢包都是缺乏商業模式的關鍵基礎設施。它們與用戶關係密切,卻難以獲取價值,作為用戶界面層,構建和維護成本高昂,且 難以盈利。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如今,Metamask正悄然盈利。MetaMask 通過應用內交易創造了 5000 多萬美元的收入。Phantom 剛剛完成 30 億美元的估值融資,據報道年收入為 9000 萬美元。現在,許多錢包將訂單流貨幣化或獲取 MEV——類似於 Robinhood 在傳統金融中將零售流量貨幣化的方式。
錢包一直以來都對投資者頗具吸引力,但卻未能持續投入足夠的資金將其打造成消費品。隨著收入來源更加可預測,投資者和公司肯定會更願意投入資源用於錢包的營銷和用戶獲取。
抽象=商品化(以及錢包的興起)
這些變化將帶來重大的商業影響。目前,用戶必須手動選擇區塊鏈,這增加了不必要的複雜性。未來,中介機構將根據安全偏好(例如,機構投資者青睞高安全性的區塊鏈)或特定的用戶目標(例如,選擇支持特定 DeFi 協議的區塊鏈)來自動化這一流程。
實現這種選擇的實體(例如錢包和意圖協議)可能會成為主導的分銷渠道,從而有效地控制用戶關係。這種轉變將使 Gauntlet 和 Block Analitica 等風險管理工具以及 L2Beat 等風險評估框架受益。這將影響 AI 默認將哪些鏈和協議作為“首選”選項。默認情況下,資產可能會被分配到更安全的網絡(例如以太坊)或第一階段的 L2 網絡(例如Arbitrum和OP ,由 L2Beat 分類),而高級用戶可以選擇風險更高的替代方案,包括第一階段的 L2 網絡。
然而,這一趨勢可能會面臨來自 L1 和 L2 鏈的阻力,因為它有使其商品化的風險。L1 和 L2 是業內資金最雄厚、根基最穩固的參與者之一,這使得競爭態勢難以預測。Uniswap 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區塊Uniswap,後來又推出了錢包,因此很可能繼續掌控其用戶關係。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像Metamask這樣的“以太坊聯盟”錢包正在將流量引向以太坊及其 L2。然而,隨著Metamask通過整合Solana來適應市場需求,人們不禁要問:以太坊基金會是否需要推出自己的“以太坊錢包”來捍衛其護城河?
誰擁有最終用戶?
如今,錢包已升級,擁有商業模式和 AI 驅動的用戶體驗,足以推動 DeFi 走向主流。然而,未來完全自主託管的局面尚無定論。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希望自主託管錢包能夠成功。它們秉承了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基本原則,並能防止鎖定。如果被廣泛採用,用戶控制的錢包將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夠劫持資金或制定規則。
這些路徑究竟是融合、共存還是碰撞,仍有待觀察——決定性因素遠不止用戶界面。正如我們去年秋季在《DeFi 一分為二》一文中探討的那樣,監管、流動性碎片化和協議治理也在推動 DeFi 走向不同的方向。短期內,我們可能會看到 DeFi 的“馬鮫魚”模式蓬勃發展,新用戶追求簡單易用,而更高級或更注重隱私的用戶則會擁抱功能強大、用戶友好的自主託管新浪潮。
如果後者能夠提供與中心化應用競爭的“恰到好處”的體驗,他們或許能夠實現加密貨幣的初衷。但如果密鑰管理的複雜性仍未得到解決,託管巨頭仍將是DeFi的門面。無論如何,錢包現在最有能力決定哪種版本的“金融自由”最終勝出,以及DeFi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零碎
Aave在以太坊上集成Chainlink SVR 用於清算 MEV 回收鏈接
CowAMM 遭受小規模漏洞利用鏈接
Rath Finance 推出新的 DeFi 收益打包方案Link
Hydro 團隊開發出應對無常損失的新方法Link
Compound Labs 重新崛起,計劃推出 Compound Foundation Link
由於鏈上活動放緩,3 月份 DeFi 收入下降Link
AtlasEVM 引入通用拍賣系統用於交易執行Link
Matcha 擴展到Solana ,並支持 SVM 和 EVM 鏈Link
思考與預測
Bunni:如何構建領先的Uniswap v4 hook [0xLukasinho/Auditless]
Celestia 的路線圖:TIA 時間,還是 DA 是一種商品? [Delphi Digital]
市場、操縱與去中心化神話[Decentralised Co]
DeFi 生態系統分析[我們的網絡]
解讀去中心化培訓[The Knower]
Euler v2:六個月內推出[Euler Finance]
人工智能代理的崛起[Flashbots]
在反壟斷新時代利用區塊鏈[DRC 和 Flashbots]
就這樣!歡迎反饋。點擊回覆即可。我仍然對這個meme感興趣:開源資本主義。
《Dose of DeFi》由Chris Powers撰寫, Denis Suslov 、 Zhev和Financial Content Lab協助撰寫。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