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學會"組隊打怪":MCP與A2A如何重構商業自動化

avatar
MarsBit
04-19

理解MCP與A2A:兩大協議如何催化激動人心的智能體時代

多智能體系統通過調用具備協作、協調與通信能力的專業AI模型,在解決複雜任務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歷史上缺乏標準化協議阻礙了系統互操作性,導致智能體難以協同解決現實問題。近期兩大協議——Anthropic的模型上下文協議(MCP)與谷歌的智能體間協議(A2A)——應運而生。它們從不同角度應對挑戰,但共享同一願景:通過增強連接能力使智能體更實用。

本文全面探討MCP與A2A,闡明其重要意義並分析潛在影響。我們將展示這些協議如何通過引入多智能體互操作性、結構化通信及上下文交換標準,在現有AI架構基礎上拓展能力,從而推動下一代高級現實場景AI應用的浪潮。

  1. AI智能體與多智能體系統的演進
  2. 近年來,人工智能(AI)在大語言模型(LLM)崛起的推動下取得重大進展。許多組織已開始嘗試智能體化AI——即具備不同能力的專業智能體通過協作或競爭來解決問題的系統。這些任務可能涵蓋供應鏈預測、客服自動化或商業智能定向數據分析等多樣化場景。

此前構建多智能體解決方案通常需要AI組件、數據源與外部工具之間進行定製化的臨時集成。這種方法帶來巨大開發障礙:

複雜通信:每對交互的AI子系統都需要專屬集成方案

上下文供給不一致:智能體常缺乏可靠統一的上下文數據或結果共享機制

高維護成本:單一子系統的改動可能破壞整個智能體生態系統

簡言之,假設您經營一家擁有以下配置的跨國企業:

• 客服機器人

• 定價引擎

• 處理物流數據的Python腳本

• 知識庫搜索工具

若缺乏通用標準,您將面臨:

N×M集成問題——每個新工具(M)都需要為所有智能體(N)手工編寫適配器

隱藏上下文——缺乏"工具功能"或"智能體知識"的共享語義

安全隱患——腳本擁有完整文件系統訪問權限,審計員卻只能查看不透明的日誌

迭代遲緩——將GPT-4替換為Claude Sonnet意味著重寫半數底層代碼

結果?60-80%的工程時間耗費在底層對接,而非創新。

Anthropic的模型上下文協議(MCP)與谷歌智能體間協議(A2A)這兩大新開放標準,旨在通過定義通用通信與上下文共享協議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協議使AI智能體能夠:

• 發現彼此能力與領域專長

• 協商任務拆分與委派方式

• 交換中間結果、結構化提示或相關數據

• 安全高效協作以實現複雜多步驟目標

對企業而言,這些進展開啟了新機遇——即構建更健壯的AI驅動工作流,無需高昂成本就能整合不同廠商與技術的多種能力。

  1. Anthropic模型上下文協議(MCP)
  2. Anthropic推出模型上下文協議(MCP)以解決大模型集成至現實應用時的碎片化問題。傳統上,連接AI系統與外部數據源(如數據庫、文件系統)或工具(如API、企業服務)需要定製代碼與私有邏輯。MCP通過標準化對話與能力交換,解決了"N×M集成"難題(N代表基於大模型的應用數量,M代表外部數據源數量):
關鍵洞見:採用MCP後,企業可為每個數據源或工具一次性構建符合MCP標準的服務器。任意數量的AI應用都能調用該服務器,顯著減少重複開發與集成成本。

數據從本質上說,MCP是一種客戶端-服務器協議,AI系統("主機"進程)通過該協議與各類MCP服務器通信。每個服務器封裝了大語言模型可調用的一組"工具"或"資源"。該協議使用JSON-RPC或類似消息格式來請求功能、交換內容或執行命令。

MCP服務器:

• 作為所需外部工具或數據源(Google Drive、GitHub、Postgres等)的封裝層,通過MCP接口暴露功能

• 提供資源(只讀數據)、工具(可執行服務/函數)和提示(可複用模板)

• 實現標準接口以接收請求並返回結構化響應

MCP客戶端:

• 嵌入在主機AI應用或環境內部(如Anthropic的Claude Desktop)

• 與每個MCP服務器實例保持一對一連接

• 管理請求、認證和會話生命週期

MCP主機:

• 用戶運行的主AI應用,通常是基於聊天的系統、IDE助手或帶輔助功能的代碼編輯器等LLM應用

• 生成MCP客戶端並對其進行管理

• 聚合來自多個服務器的上下文,協調對各服務器的底層調用

關鍵構建模塊:

• 資源:拉取的數據(如電子表格行或文檔)

• 工具:可觸發的操作(發送郵件、運行查詢)

• 提示:預設腳本或工作流以保持一致性

MCP使用JSON-RPC 2.0協議,可通過HTTP/SSE甚至本地管道運行。

對AI從業者的意義:

• 互操作性與可擴展性:遵循MCP後,開發者無需為每個工具或數據源編寫一次性集成代碼

• 實時數據可用性:智能體可獲取最新實時上下文以生成更相關響應,減少模型"幻覺"

• 安全與治理:MCP約束條件可與企業級控制集成,確保LLM會話只能訪問經批准的服務器(工具、數據)

對企業的啟示:

• 降低集成成本:單一標準化協議降低了用AI打通數據孤島的成本

• 戰略靈活性:若企業服務器遵循MCP,可輕鬆更換或升級AI模型,避免供應商鎖定

• 加速創新:隨著開發成本降低,非技術人員能更快構思新用例

應用MCP的真實案例:

• 接入GitHub或文件系統的AI編程助手(Zed、Replit、Codeium)

• 直接從聊天界面更新Salesforce的CRM機器人

• 同步處理Zoom和Jira的會議紀要生成器

• 允許用自然語言查詢數據庫的SQL聊天機器人

• 在授權前提下查看電子健康記錄(EHR)的醫療助手

• 後臺使用Puppeteer的自動化網頁抓取工具

憑藉Python、Java、Rust、Kotlin、C#和Swift的SDK支持,以及為主流平臺提供的預構建服務器,MCP生態系統正在快速發展。

3.谷歌智能體間協議(A2A)

與Anthropic的MCP並行,谷歌推出智能體間協議(A2A)以促進AI智能體間的對等協作。MCP主要關注連接AI智能體與外部工具/數據,而A2A則解決多個獨立智能體直接安全通信的場景——堪稱分佈式AI系統的"網絡層"。

關鍵洞見:A2A允許企業部署多個專業AI智能體(如銷售分析、風險評估、日程安排各一個),並使其協調任務而無需為每對智能體定製管道邏輯。

數據A2A採用HTTP、JSON-RPC和服務器推送事件(SSE)等廣泛標準實現流式傳輸。其核心組件包括:

1.智能體卡片

公開宣告智能體能力與認證方案的JSON文件,即詳細說明智能體的技能、終端節點及其功能

實現"發現"機制,使任何客戶端智能體都能識別其他智能體是否具備相關技能

2.任務導向消息

• 核心通信圍繞一個智能體向另一個智能體分配的"任務"構建

• 每個任務可包含多條消息(如澄清要求、進度更新等智能體交換的結構化負載),併產出"成果物"(最終或階段性交付物——報告、數據集等)

3.協商式交互模式

• 智能體可交換文本或更專業的數據(圖像、音頻、表單)

• 智能體能發現彼此支持的輸入輸出格式

4.默認安全機制

• 管理員可強制執行企業級智能體認證

• 最小化向外部AI服務暴露敏感數據或關鍵任務系統時的風險

數據

對AI從業者的意義

1.無縫多智能體協作:開發者可組合多個專業智能體服務,而非構建單一龐大系統

2.長時任務支持:智能體能追蹤耗時數小時甚至數天的任務,隨進度提供狀態更新(如研發、長期數據分析)

3.降低複雜度:通用"智能體握手"機制意味著連接不同AI服務時的編碼開銷更少

對企業的影響

• 提升生產力:多個AI解決方案可相互"對話",自動化跨部門工作流(如HR智能體與薪酬智能體協作)

• 跨平臺生態:採用A2A標準後,企業可投資專業AI供應商同時確保所有解決方案保持互操作性

• 未來適應性:新AI能力出現時,企業可更無縫地接入,與現有智能體"即插即用"

典型應用場景

• 支持機器人發現複雜問題後,呼叫診斷智能體,再由自動化機器人完成修復

• 旅行規劃智能體後臺協調航班、酒店和翻譯智能體

• HR場景:簡歷篩選→面試安排→候選人問答的智能體鏈

• IT運維:新員工入職流程跨HR、採購和權限管理智能體

4.MCP與A2A對比

數據

雖然Anthropic的MCP與谷歌的A2A都促進多智能體或多服務互操作性,但二者針對AI技術棧的不同層面:

數據

理論上協議可獨立運作,但實際常互補使用。LLM智能體可用MCP集成新數據/工具,再通過A2A與專精數據分析、知識檢索或企業資源規劃的第二智能體協作。混合使用這兩種協議,企業能以最小定製連接構建健壯的多層AI生態系統。典型組合場景包括:

數據

5.技術考量與挑戰

  • 協議開銷與性能

任何抽象層都會增加網絡帶寬和數據序列化開銷。MCP與A2A均採用輕量級JSON協議,但對超低延遲需求的組織需謹慎進行規模化性能基準測試

  • 安全與治理

雖然協議各自強調安全特性,但確保"智能體間"或"智能體-工具"交互安全仍需謹慎部署。例如通過MCP服務器向LLM開放機密數據時,需強化認證、授權、日誌和審計機制以確保符合監管標準與企業政策

  • 工具與數據質量

協議雖降低集成複雜度,但不保證外部數據正確性。數據真實性與工具可靠性仍至關重要,企業部署中可能需要自動化驗證步驟或"人在迴路"流程。區塊鏈的原生可驗證性可能發揮作用

  • 開發者技能缺口

實現或定製高級智能體系統需要精通併發、網絡與安全的工程師。廣泛採用需培養訓練有素的開發者,或依賴能封裝複雜性的商業解決方案

6.潛在行業影響

從商業視角看,這些智能體協議的標準化預兆著重大變革:

1.多廠商智能體生態

• 企業能更自由地組合不同廠商的最佳AI模塊

• 將出現"智能體市場",專業智能體可被低摩擦地發現與集成

2.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 金融、醫療等行業將出現符合A2A/MCP的專業智能體方案,實現垂直領域快速互操作

• 中小企業可採用已支持標準化協議的開箱即用AI方案

3.AI創業浪潮

• 構建新智能體解決方案的准入門檻降低,可能催生專業智能體供應商生態

• 初創公司可開發聚焦細分任務(如專業數據轉換)的微智能體能力,藉助標準化獲得廣泛採用

4.加速AI驅動轉型

• 由於採用新AI能力的摩擦減少,業務流程自動化更易實現

• 部門級或中小企業層面的長尾用例變得更具可行性

7.未來方向

  • 開源庫成熟化

MCP與A2A相關庫快速演進,預計將出現更健壯的開發者工具、CLI實用程序、儀表板和診斷工具,以更好調試和編排多智能體工作流

  • 邁向全自主智能體

雖然協議確保明確定義的消息交換,但仍需進一步研究錯誤糾正、優雅故障恢復和智能體自省(如遠程智能體無響應時的決策機制)。未來改進可能催生真正具備故障彈性的多智能體系統

  • 與外部物聯網流實時互操作

隨著AI向IoT和邊緣計算延伸,智能體需近乎實時響應傳感器數據。MCP與A2A都需要新策略來處理物理設備的快速數據流,並在專業智能體間分發這些洞察

  • 標準組織與治理

可能出現管理協議升級的聯盟或行業委員會。主流AI廠商、開源維護者、學術界和監管機構協作可防止生態碎片化

8.結論

Anthropic的模型上下文協議(MCP)與谷歌的智能體間協議(A2A)標誌著AI智能體與外部系統交互、共享上下文和協作處理複雜任務的標準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技術上,這些協議提供結構化、安全且廠商中立的接口,消除了定製集成的高昂成本。MCP與A2A的協同效應將重塑AI格局——通過實現專業自主智能體間的上下文延續與任務協調,這些協議為高級企業自動化、多廠商協同和AI驅動轉型的新疆界打開了大門。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