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Google和比特幣:2011 年發生了什麼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這是《Supply Shock》時事通訊的片段。要閱讀完整版本,請訂閱


回顧 12 年前本周公布的朱利安·阿桑奇和當時的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之間長達五小時的秘密會談的官方記錄,同樣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施密特與資深全球事務調解人、時任內部智庫 Google Ideas(現為 Jigsaw)負責人的賈里德·科恩 (Jared Cohen) 合作撰寫了一本名為《新數位時代》的,內容涉及美國全球影響力與社群媒體的交匯。這次事件的背景是 2010 年代初阿拉伯之春所謂的「推特革命」。

這次會議是以研究該書為藉口召開的,施密特和柯恩在同一時間拜訪了一些科技領袖。阿桑奇在 2014 年出版的《當谷歌遇見維基解密》一書中發表了他對這次會面的描述

2011 年中期,儘管阿桑奇因反對引渡到瑞典而被軟禁在英國農村,維基解密仍然非常活躍。阿桑奇寫道:「施密特深入挖掘,直接向我詢問維基解密的組織和技術基礎。」在一次引人注目的銀行封鎖切斷了維基解密與美國銀行、萬事達卡、維薩卡、西聯匯款和 PayPal 的聯繫後,維基解密剛開始接受比特幣捐贈。

阿桑奇當時對這次訪問並沒有多大感想,並認為施密特是「一位在政治上沒有野心的矽谷工程師,是西海岸電腦科學研究生文化美好舊時光的遺物」。

但在深入了解谷歌與美國外交政策的融合之後,他有不同的看法。 “當維基解密深度參與發布美國國務院內部檔案時,美國國務院實際上已經潛入維基解密指揮中心,並向我索要免費午餐。”

午餐期間,比特幣被提到了幾次。第一個有點尷尬:當阿桑奇問起時,曾擔任 Sun Microsystems 軟體工程總監的施密特好奇地表示他沒有聽說過比特幣(科恩則表示他「昨天才讀到這篇文章」)。

2011 年,朱利安·阿桑奇在秘密會議上向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描述了#Bitcoin https://t.co/9LdBouHdMZ pic.twitter.com/EalZa4LIu9

— 維基解密 (@wikileaks) 2015 年 12 月 9 日

對施密特和阿桑奇來說,關於比特幣最深刻的印像似乎是,它只是這項技術的一種表現。

也許全球 DNS 制度可以進行徹底改革,以類似於比特幣的方式運作,從而使網路擺脫集中控制、審查和操縱。與傳統金融機構一樣,DNS 供應商容易受到國家的審查,阿桑奇告訴施密特,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從該國網路上過濾維基解密的內容。

因此,基於全球分散式帳本構建的互聯網路由系統可以允許將維基解密發布的內容分配給始終可在區塊鏈上存取的加密哈希值,就像比特幣一樣。

這種系統在起義期間尤其有效,因為政府通常會透過切斷網路存取來壓制公民的抵抗。如果一個真正的點對點通訊網路足夠去中心化,它就會成為資訊自由的技術,就像比特幣是貨幣自由的技術一樣。

阿桑奇當時正在描述Namecoin ,這是比特幣的早期分支,基於中本聰最初提出的BitDNS 概念。

「我認為我們應該對此進行更多的研究,以便我們大致了解它......這樣我們可能會對此有更多的疑問,」施密特告訴阿桑奇,然後想知道是否有可能破解該系統的加密,徹底破壞它。

谷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洛克希德·馬丁之於二十世紀,技術和網路安全公司之於二十一世紀,」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和谷歌創意前總監賈里德·科恩如是說。 ……

— 維基解密 (@wikileaks) 2025 年 3 月 22 日

阿桑奇和維基解密詳細闡述了谷歌與美國外交政策之間的聯繫

施密特對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和貨幣的稀缺性表現出了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阿桑奇對難度設定的清晰解釋。

「隨著時間的推移,稀缺性會增加,這對人們加入比特幣系統的激勵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你現在就應該加入比特幣系統。越早越好。你應該成為早期採用者,」阿桑奇說。 “因為有一天你的比特幣會值很多錢。”

當然,阿桑奇是對的。自從與Google執行長秘密會面以來,比特幣上漲了 5,000 倍(百分之五十萬)。

一年後,阿桑奇抵達厄瓜多爾,向倫敦的厄瓜多爾大使館尋求庇護,在那裡躲藏了七年,以避免因強姦指控而被引渡到瑞典。阿桑奇隨後在倫敦監獄服刑五年,他的團隊一直反對被引渡到美國。去年 6 月,作為與聯邦政府達成認罪協議的一部分,阿桑奇獲釋。

同時,網路如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的嚴格審查,許多情況下甚至受到Google自身的控制,而比特幣仍然是免費的。我們只能希望阿桑奇服刑的日子最終仍能有所意義。


在您的收件匣中獲取新聞。瀏覽Blockworks新聞通訊: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1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