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o 圖像生成功能的發佈引發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當 AI 能夠按需複製任何藝術風格時,NFT 會發生什麼?上傳一張 NFT 圖片,輸入“吉卜力工作室風格”或“賽博朋克變身”之類的提示,該工具就能立即將其重新構想。想把你的加密錢包頭像變成小豆風格的角色嗎?沒問題。但隨著 AI 讓曾經專屬的視覺美學變得大眾化,NFT 生態系統正面臨一個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風格本身會成為爭奪所有權和價值的新戰場嗎?
數據來源:X
風格即所有權
多年來,NFT 的價值源於可證明的稀缺性和社區驅動的身份認同。像 CryptoPunks 和 Bored Ape Yacht Club 這樣的項目依靠算法生成的特徵來創造限量版的“獨特”資產,並將其與社會資本緊密結合。但 GPT-4o 克隆和混搭風格的能力挑戰了這種模式。我們能否邁向一個擁有風格成為核心價值主張的時代?
以 Azuki 為例,其受動漫啟發的頭像圖片成為了 Web3 酷炫的文化代名詞。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將“Azuki 風格”輸入 AI 工具,上傳任何圖像,並生成可接受的模仿效果。雖然這助長了 meme 驅動的病毒式傳播,但也削弱了曾經支撐 Azuki 底價的獨家性。根據 bitCrunch 的數據,Azuki 的底價已較 2024 年的峰值下跌了 44%,這與主要 PFP 項目的下跌趨勢如出一轍。然而,AI 的顛覆性力量也可能催化創新。NFT 能否從靜態藝術轉型為可擁有的風格,並像數字專利一樣獲得許可和貨幣化?
數據來源:bitsCrunch.com
效用與投機
NFT 交易量講述了一個令人警醒的故事。2023 年末,受基於比特幣的Ordinals炒作的推動,NFT 交易量短暫復甦,但隨後陷入停滯。到 2025 年 3 月,月交易量已降至 1.1 億美元,主要依靠提供切實福利的項目來維持:現實世界的獎勵、遊戲集成或高度參與的社區。
數據來源:bitsCrunch.com
這凸顯了一個關鍵的真理:當人工智能能夠毫不費力地複製美學時,NFT 必須提供超越像素的東西。想想線下體驗、遊戲實用性,或者與 DAO 綁定的治理權。投機泡沫已經破滅。剩下的是那些能夠提供獨特人類價值的項目——不可複製的社區紐帶或現實世界的影響力。
從靜態資產到動態共同創造
GPT-4o 不僅僅是一個威脅,更是一個合作者。雖然“動態 NFT”的理論早在 2021 年就已提出,但如今人工智能工具已將其變為現實。想象一下,NFT 會根據持有者的輸入而不斷演變:PFP 的風格會隨著趨勢而變化,每次迭代都會以帶時間戳的“版本”形式記錄在鏈上。這將 NFT 從凍結的 JPEG 圖像轉變為活生生的文物,其所有權歷史會加深情感和金融投資。
數據來源:X
但這引發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如果人工智能基於公開可訪問的區塊鏈數據進行訓練,那麼誰“擁有”某種風格?項目可能會為特定的美學申請專利,從而引發法律糾紛。或者,開源社區可以實現風格庫的民主化,通過版稅獎勵創作者。無論如何,NFT 的未來都取決於控制權與創造力之間的平衡。
NFT 作為元數據容器
從長遠來看,NFT 或許能夠徹底擺脫對視覺藝術的依賴。相反,它們可以充當多功能鑰匙——持有音樂流媒體、活動訪問權或 AI 生成內容的權利。例如,音樂 NFT 可以賦予持有者對專輯封面的部分控制權,同時將收入流鎖定在原始代幣上。稀缺性將從像素轉變為可證明的參與度:社區角色、敘事影響力或獨家合作。
在這一願景中,NFT 將成為人類聯繫的載體,而不僅僅是代碼。當風格商品化時,價值將流向那些培養歸屬感、創造力和共享故事的人。GPT-4o 並沒有扼殺 NFT,而是迫使它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