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正在裁減約7,000個工作崗位,佔其員工總數的3%。
這一舉措並非因為業績不佳或收入下降。這是戰略的明確轉變——更少的管理層,更多的工程師,以及對人工智慧的更多投資。
裁員影響了各個部門和全球辦事處的員工。但被裁減的大部分是中層管理人員和非技術崗位,這是科技行業的一個普遍模式。其資訊是:減少開支,加快產品週期,為更大規模的人工智慧支出騰出空間。
轉變背後的數字
微軟本季度收入為700.7億美元。這超過了華爾街的預期,顯示出強勁的業務健康狀況,公司計劃在本財政年度支出高達800億美元——主要用於為訓練和執行人工智慧模型而設計的資料中心。
這是基礎設施支出的一個大幅躍升,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微軟在其他方面要進行削減。
人工智慧模型計算密集,需要新型硬體。儲存、冷卻和電力需要擴充套件:建立這種能力需要資金、時間和更少的內部延遲,微軟似乎正在削減任何阻礙推進的因素。
管理層被裁減
大多數裁員針對中層管理人員和支援性員工。這些職位負責協調、審查和報告,但不直接編寫程式碼或設計系統。儘管這些職位長期以來一直幫助大型公司運作,但現在被視為快速行動的障礙。
訊息人士告訴《商業內幕》,微軟希望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比例更高。這不僅僅是為了節省成本,還是為了減少工程師與最終決策之間的中間人數量。
分析師裡希·賈盧里亞告訴《金融時報》,像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有"太多層級"。他說,公司正在試圖削減官僚主義,以追求人工智慧領導地位。
微軟尚未公開詳細說明哪些部門受影響最大。但報道顯示,微軟的子公司領英也在這一更廣泛的轉變中遭遇裁員。
符合行業更廣泛的趨勢
微軟並非唯一一家精簡管理層的公司,亞馬遜、谷歌和Meta都採取了類似做法。他們正在移除層級,並將更多決策權下放給產品開發人員。
對於微軟來說,這些變化是在幾輪早期裁員之後進行的。2024年初,公司基於績效裁減了約2,000名員工。這一新一輪裁員的目標是組織結構,而非員工產出。
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800億美元投資
微軟的投資計劃將人工智慧置於其增長的中心。據路透社報道,公司計劃在2025財政年度支出高達8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用於支援人工智慧的資料中心。
這些資料中心為大型語言模型、自然語言工具和企業人工智慧系統提供動力。沒有它們,即使是最好的模型也無法大規模執行。
公司的舉動顯示了其對擁有人工智慧骨幹網路的嚴肅態度。這不僅僅是軟體更新,還關乎物理硬體、雲計算能力,以及對人工智慧構建和使用方式的嚴格控制。
微軟早期與OpenAI的合作為其提供了領先優勢,但谷歌、Meta、亞馬遜和蘋果都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微軟似乎押注於,先發優勢只與其背後的基礎設施一樣強大。
員工反應反映複雜情緒
與大多數裁員一樣,員工反應各不相同。社交媒體上的一些帖子表示理解,另一些則對工作安全和團隊穩定性表示擔憂。
一些前員工形容氛圍為"緊張但在意料之中"。許多人表示自微軟2024年的績效裁員以來就一直在為變化做準備。
有人擔心過分關注人工智慧會削弱支援性崗位,另一些人則認為裁減管理層會造成混亂而非澄清。
儘管如此,公眾情緒顯示出對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工作形態的日益接受,即便是在最大的公司中也是如此。
對行業意味著什麼
微軟的重組定下了基調:強勁的收入不再保證工作安全,人工智慧的增長現在主導組織架構,而非相反。
中層管理不再安全,非技術崗位必須證明對人工智慧目標的直接價值。即使是產品團隊也可能面臨更大壓力去實現自動化或精簡。對員工來說,資訊很清晰。瞭解人工智慧如何融入你的工作,否則就可能被排除在計劃之外。
對於其他科技公司來說,微軟的策略可能會成為路線圖。在人工智慧上投入更多意味著在其他方面投入更少,許多公司可能會遵循這一策略以保持競爭力。
長期問題仍然存在
短期邏輯很清晰。微軟正在透過削減組織結構來為人工智慧增長提供資金。但隨著時間推移,公司需要平衡創新與內部支援。
移除中層管理可能會加快某些工作,但也可能減少導師指導、培訓和背景情境——這些有助於保持團隊一致性的要素。
人工智慧可能需要更多資料和計算能力。但人仍然是構建工具、提出正確問題和設定目標的主體。公司現在如何對待這些人,將決定他們未來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