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突破10萬美元大關
企業需求是新供應量的3倍
美國正在籌建戰略儲備
而傳統金融界依然懵懂——某分析師竟將比特幣的稀缺性比作…她的牙齒
顯然這遠非頂點
而是一次價值重估浪潮的開端
自2024年1月以來 信號持續釋放:
• 現貨ETF獲批
• 第四次減半完成
• 特朗普籌建比特幣儲備
• 國債公司每週都在成立
這不是炒作 而是資本正湧入地球上最堅硬的資產
Bitwise數據顯示2025年企業買家吸納的比特幣將達到新供應量的3倍
塞勒模式不再邊緣化
正成為新標準
稀缺性正與機構級規模激烈碰撞
比特幣國債公司幾乎每週都在湧現。
這將本輪牛市的潛在頂點推得更高……
……但同時也帶來了槓桿風險。
有些公司會爆倉,
另一些則會成為比特幣的企業支柱。
現在聚焦這張圖表:
當比特幣價格接近礦工盈虧平衡成本時,礦工被迫拋售。
但隨著價格加速上漲,他們會轉為長期持有者(HODLers)。
健康的礦工 = 拋壓減少 = 價格爆發性上漲。
我們才剛剛突破礦工盈虧平衡成本……
但更令人震撼的是:
即使漲到10萬美元,比特幣仍未真正突破。
以黃金計價時並非如此。
以黃金計算的比特幣價格仍低於2021年高點。
這是一場長達四年的蓄勢——
一次史詩級硬通貨整合。
如果比特幣在黃金計價下突破——尤其是在黃金本身經歷2025年曆史性上漲之後——這將不僅僅是又一次上漲。
而是意味著比特幣正在超越當年表現最佳的硬資產……
以及過去5000年來最堅硬的貨幣。
這是一場貨幣價值重估。
與此同時,《金融時報》試圖解讀比特幣、邁克爾·塞勒及其公司戰略(MSTR)。
但他們依然不得要領。
"我的牙齒也挺稀缺的……"
當頂級分析師都能錯得如此離譜時,
這並非危險信號——而是證明我們仍處於早期階段的絕佳例證。
歷史不會等待《金融時報》慢慢理解。
它正由那些洞察變革本質——並敢於在趨勢明朗前行動的人書寫。
這不僅是市場週期。
而是世代難逢的機遇。
抓住它。
想參與塑造比特幣的未來嗎?
今年九月,當形勢最為關鍵之際,
"BTC in DC"活動將匯聚比特幣開發者、思想家與倡導者來到華盛頓。
政策制定。教育普及。信號釋放。
這裡,比特幣將與權力正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