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投資多個以太坊 Layer 2 的風投機構 IOSG 合夥人 Momir Amidzic 在推特文章聊到了以太坊及 Layer 2 該何去何從,事實上該文是接續他先前「以太坊再造:恢復對 ETH 的控制與價值」的文章。IOSG 投資部位包含 Arbitrum丶zkSync丶Stacks丶BOB丶Taiko丶StarkWare丶Aztec Network 等涵蓋以太坊丶比特幣的 Layer 2。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以太坊面臨內憂外患
在「以太坊再造:恢復對 ETH 的控制與價值」一文中,他首先提到了當初 2021 年的 Web 3 願景已逐漸消退,以太坊也遭遇重大挫折。不僅社群不再認同 Web 3 願景,以太坊還面臨來自 Solana 等平台的激烈競爭,爭奪剩餘的市場份額。有了外患還有內憂,L2 的分裂、價值累積侵蝕、生態系統控制稀釋以及凝聚力不足都進一步削弱了以太坊。
Momir Amidzic 指出這些問題影響了 ETH 的經濟價值,隨著 L2 的崛起也削弱了以太坊的影響力。這些問題最終導致 ETH 價格出現了劇烈的回條。對此 Momir Amidzic 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強化 L2 互操作性、優先發展以 ETH 為中心的基礎設施,以及採取果斷且以績效為導向的領導。他指出以太坊有堅實的基礎設施和充滿活力的開發者是其優勢,但必須迅速且有策略地行動,以恢復 ETH 的地位。
以太坊引以為傲的價值已被虛無主義取代
現階段以太坊從 Web 3 的狂熱轉向更為清醒的現實,導致對以太坊核心價值主張的重新評估。曾經理想化的去中心化願景丶用戶自主權,現已被對加密行業的更為憤世嫉俗的看法所取代,認為它不過是比特幣和數字賭場。這種情緒轉變對以太坊影響尤為嚴重。
還有一元素加劇了該現象,以太坊不再是 Web 3 願景的唯一代表。Solana 正崛起為加密消費者活動的中心。在這種背景下,本文旨在識別以太坊最緊迫的戰略挑戰,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應對這一不斷演變的格局。不過本文專注於探討 L2 相關議題。
L2 的分裂對以太坊丶用戶丶協議是三輸
Momir Amidzic 指出 Layer 2 的分裂破壞了用戶體驗和流動性。這影響了以太坊主網的可組合性優勢,並且這一優勢在當今的競爭者如 Solana 中仍然明顯。對於用戶來說,不一致的協議、標準和跨鏈麻煩,減弱了以太坊最初承諾的無縫互動體驗。開發者則需要在多個 L2 上維護協議,造成多餘負擔,而新創公司則必須面對複雜的 Go To Market 策略,被迫將有限的資源分散在各 L2 的用戶。
更關鍵的是,以太坊決定將 Layer 2 設定為主流的擴容方案,這有可能削弱其對自身生態系統的控制力,因為 Layer 2 事實上是由第三方開發運作,形同以太坊將擴容方案外包。隨著 Layer 2 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形成網路效應,進而演變成強大的護城河。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執行層 (Layer 2) 相對於以太坊的結算層表現更亮眼,形成槓桿作用,導致未來的以太坊社群忽視結算層的重要性。資產可能開始原生存在於執行層 (Layer 2),降低以太坊作為結算層的影響力和價值累積潛力,結算層逐漸被商品化。
筆者補充:將區塊鏈分為資料可用性層、執行層、結算層、排序器層、聚合層,Layer 2 的作法通常是使用自己的執行層執行交易,再將交易資料丟上以太坊主網做結算。根據共識機制 (Opmistic丶zk) 的不同,交易終局時間也有所不同。
(模組化敘事東山再起!結算層、執行層與聚合層如何帶來新機會?)
L2 興起影響 ETH 價值累積
L2 的興起影響了 ETH 的價值累積,回流以太坊主網的資金減少。這種轉變將經濟利益從 ETH 持有者轉移到 L2 代幣持有者 (筆者補充:大部分 L2 代幣價格從高點下滑 80~90%),削弱了因投資目的持有 ETH 的誘因。雖然這一趨勢明顯降低了 ETH 作為生產性資產的價值,但對於任何 L1 來說,這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挑戰。只是作為最成熟的公鏈,以太坊首先面臨了這一問題。
但 Momir Amidzic 也坦言 Solana 這類單體鏈甚至 L2 本身在不久的將來也可能面臨類似的挑戰。以太坊也面臨著重大的領導挑戰,在以太坊社群內,現實的績效目標需要與理想主義相平衡,這可能會讓進度變緩慢。ETH 持有者缺乏直接影響策略性關鍵決策的機制,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在不滿意時出售其代幣。
不過 Momir Amidzic 也指出事後看來,這些問題很容易被定義,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可能是出於監管考量以及減輕國家針對風險的結果,而非真正缺乏對治理和領導的洞察力。
以太坊應推動 L2 互操作標準
Momir Amidzic 提出的解方之一是讓 Layer 2 弱肉強食,留下 2~3 個有活動的主流 L2,而其他則會逐漸消失,或著轉向為特定使用場景服務的應用 rollup。另一個則是建立健全的互操作性標準,減少整個 rollup 生態系統的摩擦,降低任何單一 rollup 建立主導護城河的可能性。
他認為以太坊應該主動推動後者,趁還對 L2 有影響力時強制執行互操作性標準。他指出這種影響力正日益減弱,且以太坊拖延越久,該策略的效果就越差。若建議統一的 L2 生態系統,以太坊可以提升用戶體驗,並加強其對抗單一區塊鏈的競爭力。
但只依賴市場驅動的整合,對 ETH 來說風險極大。每個 Layer 2 很可能會優先考慮其自身代幣的價值累積,將 ETH 擠到一旁,削弱 Ethereum 的經濟模型。為避免這種結果,Ethereum 必須果斷行動,塑造其 L2 生態系統,確保價值和控制權仍與主網及 ETH 綁定。
ETH 定位為貨幣及純淨鏈上抵押品
生產性資產敘事並非 L1 代幣 (包含以太坊) 的可持續長期策略。L1 捕捉大多數 MEV 的窗口期很可能只剩未來五年,因為價值累積持續向上層轉移。與此同時,價值儲存敘事已被 BTC 穩固佔據,幾乎沒有空間容納第二種資產。如果 ETH 嘗試在此競爭,市場可能會將其視為「窮人的 $BTC」。類似於白銀作為黃金的次級替代品的歷史定位。
雖然 ETH 最終可能在價值儲存方面展現出明顯優於 BTC 的優勢,但這一轉變可能至少需要十年時間,而 ETH 無法承受等待這麼久。在此期間,以太坊必須開創獨特的敘事以維持其相關性。
Momir Amidzic 認為將 ETH 定位為「貨幣」及純淨的鏈上抵押品,為未來十年提供了最有前景的路徑。雖然穩定幣作為支付媒介主導著鏈上金融,但它們仍然依賴於鏈下帳本。區塊鏈原生、不可阻擋的貨幣角色尚未被確立,而 ETH 獨特地處於抓住這一機會的位置。然而,這需要以太坊重新掌控其生態系統的通用層,並優先推動 ETH 的採用,而非包裝 ETH 標準的擴散。
以太坊有兩種方式能確立生態系所有權
有兩種方式能重新確立以太坊生態系統所有權:
- 擴展以太坊的 L1 層,將性能提升至那些更中心化但性能更佳的競品水準,,確保消費者應用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體驗無延遲。
- 推出以太坊原生的 Layer 2,並將所有業務開發和採用努力集中於此 Layer 2。將活動集中於 ETH 擁有的基礎設施,以太坊可以加強 ETH 在生態系統中的核心地位。以太坊必須從過時的 ETH 對齊範式轉變為 ETH 擁有的生態系統模型,優先考慮直接控制並最大化 ETH 的價值累積。
然而,重新掌控生態系統控制權與加強 ETH 採用率都是微妙的決策,這些決策有可能疏遠關鍵貢獻者,如 rollups 和流動質押提供者。以太坊必須謹慎應對,平衡控制需求與社群分裂的風險,以確保 ETH 能成功建立其作為生態系統基石的新敘事。
(以太坊擴容方案 R1 登場!主打不發幣募資,新一代 L2 強調去中心化與公益性)
IOSG 合夥人替以太坊抓藥單:轉向績效導向
最後,Momir Amidzic 明確指出以太坊的領導層必須演進,以應對其治理和策略挑戰。以太坊領導者應該以績效為導向,具備更強的緊迫感,並採取務實的生態系統發展方法。這種演進需要放棄過去對可信中立性的承諾,因為這種承諾阻礙了決策,特別是在開發以太坊產品線和將 ETH 定位為具競爭力資產方面。
此外,市場已表達對於以太坊將關鍵基礎設施,從 rollups 到質押,外包給分散實體的不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以太坊必須從過時的與 ETH 對齊的範式轉向由 ETH 擁有的模式,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統一在單一代號:$ETH 之下。這一轉變將強化 ETH 的核心地位,並恢復市場對以太坊戰略方向的信心。
對 L2 及以太坊來說怎麼做最好?風投合夥人給出建議
在 5 月 9 號的文章中,Momir Amidzic 進一步指出他認為從以太坊及 L2 的角度,應該怎麼做最好。
對以太坊來說的最佳策略手冊:
擁有關鍵基礎設施:關於 L2,收購現有的或開發新的通用解決方案 (Ethereum R1),將價值承諾給 ETH。雖然專用的 rollup 可擴展、創新並吸引機構,但以太坊必須控制通用的 L2 活動。
強制執行互操作性標準,以解決流動性碎片化問題,先於市場力量自行解決。市場解決將導致 2-3 個主導的 L2,對基層具有槓桿作用,控制生態系統和資產發行。互操作性確保 L1 的長期價值。
L2 的最佳策略手冊:
主要的 L2 (Base、Arbitrum):
- L1 導入流動性到 L2,以實現網路效應和生態系統主導地位,與 Solana 的整合方法競爭。
- 忽略更廣泛的互操作性標準,專注於其生態系統內的標準。
- 積極將機構引入其 L2 (無論以太坊策略如何,僅限於當前的 L2)
較不具主導地位的 L2:
- 支持更廣泛的互通標準,以削弱主導 L2 的護城河。
- 積極引入機構使用專門化的 L2 。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2025 年 5 月 14 日,以太坊基金會宣布一項重磅計畫:「兆元安全」(Trillion Dollar Security,簡稱1TS)倡議,旨在大幅強化以太坊區塊鏈的安全性。這項計畫的終極目標,是讓以太坊成為全球經濟可依賴的基礎設施,承載數兆美元的鏈上資產。該計畫透過社群平台 X 公布,強調整個生態系統將共同參與,推動安全架構的全面升級。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以太坊基金會:「我們準備好讓世界上鏈」
以太坊基金會透過官方 X 帳號發出聲明:「我們宣布兆元安全(1TS)計畫:一項整個生態系統的努力,旨在升級以太坊的安全性,幫助世界上鏈。」這條貼文開啟了一連串的詳盡說明,闡述該計畫的願景、策略與領導團隊。
基金會指出,儘管以太坊目前已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智慧合約平台,但未來的挑戰需要更高層次的安全保障。「以太坊必須超越傳統系統的安全與信任標準,才能承載文明級的數位基礎設施。」
定義「兆元安全」:讓每人鏈上千元、機構存入兆元
1TS 計畫的核心理念是:打造一個讓數十億人願意在鏈上安全持有 1,000 美元、而機構則願意在單一智慧合約或應用中存入 1 兆美元的未來。這不只是強化區塊鏈的技術面,更是對全球數位經濟未來發展的承諾。
這種願景意味著,以太坊要能承載個人儲蓄、企業營運資金,甚至是全球性金融基礎建設的核心應用場景。
三大核心策略:從漏洞掃描到安全傳達
為了實現這一宏大目標,1TS 計畫將採取三大行動方針:
1. 全面盤點安全優劣
基金會將對整個以太坊技術堆疊進行詳細分析,找出現有的強項與潛在弱點。這份盤點將涵蓋錢包使用者體驗(UX)、智慧合約函式庫、共識機制、雲端基礎設施等層面,並最終匯整成一份全面性的安全報告。
2. 優先修復關鍵漏洞
根據安全分析的結果,基金會將針對最緊急、風險最高的問題進行修復。不僅著眼於短期的應急處理,也包括系統性升級,確保以太坊能抵禦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型攻擊。
3. 建立透明安全認知
最後,計畫將著重於「讓世界理解以太坊的安全性」。透過易懂的資訊公開與比較指標,幫助用戶、開發者與機構了解以太坊的安全架構,並能與其他鏈或傳統金融系統做出明確比較。
領導團隊與社群參與:集結專家與開發者力量
這項由基金會主導的計畫將由兩位核心成員領銜:Fredrik Svantes(@fredriksvantes)與 Stark(@0xstark)。他們將聯合三位生態系統指標人物作為顧問:
Samczsun(@samczsun):SEAL 組織創辦人
Zach Obront(@zachobront):Etherealize 聯合創辦人
Ethzed(@ethzed):Sigma Prime 聯合創辦人
基金會特別強調,此計畫需仰賴整個社群的參與。他們邀請所有以太坊開發者與相關機構提供建議,可透過 email(trilliondollarsecurity@ethereum.org)或官方問卷連結回饋意見。
這次的兆元安全計畫,顯然是對過去安全事件的回應,包括臭名昭著的 2016 年 DAO 被駭事件(損失超過 6,000 萬美元)。根據 ACM 2020 年的研究報告,以太坊因支援去中心化應用(DApps)而暴露於獨特的安全風險。
1TS 計畫顯然要一舉解決從錢包韌體、合約邏輯到基礎架構的各種漏洞,為整個區塊鏈世界建立新標準。
以太坊展望未來:打造全球經濟新基石
主流媒體與意見領袖也紛紛轉發與分析此計畫,預測它將成為以太坊發展的轉捩點。
目前,基金會已開放進一步資訊連結,供有興趣的開發者與機構深入了解。
隨著鏈上經濟加速發展,以太坊正邁向一個新時代:不只是去中心化的應用平台,更是支撐兆元資產的數位命脈。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