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Virtuals CEO: AI 敘事從未消失,即將推出的 ACP 協議是新的價值來源

ACP 是一種通信標準,旨在讓不同的智能體在價值鏈中高效協作。

整理 & 編譯:深潮TechFlow

嘉賓:Jenson Tang,Virtuals Protocol 聯創

主持人:Nic

播客源:More Coin Bureau

原標題:Vitruals CEO Drops Huge Alpha On Future Of AI Agents

播出日期:2025年5月17日

要點總結

在這次採訪中,Nic 與 Virtuals Protocol 的聯合創始人 Jenson Teng 深入探討了 AI 智能體 (AI Agents) 的迅猛發展,以及它們如何改變加密貨幣、遊戲等多個領域。從代幣化的 NPC (非玩家角色) 到自主運作的金融顧問,Jenson 分享了鏈上 AI 智能體的實際應用場景,並介紹了 Agent Commerce Protocol (ACP) 的巨大潛力。

此外,他們還探討了為什麼選擇在 Base 而非 Solana 上啟動的原因、AI 智能體如何提升代幣價值、最近 Binance 的意外上市背後故事,以及 AI + 加密貨幣為何在 2025 年再次迎來繁榮。如果你對 Web3 的未來創新充滿好奇,這次對話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精彩觀點摘要

  • AI 的敘事從未真正消失過。相比之下,遊戲行業的敘事已經逐漸減弱,而 AI 在科技領域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

  • Base 是我們當前優先發展的方向。我們收到的開發請求中,只有大約 5% 到 10% 希望在 Solana 上啟動,而 90% 的請求更傾向於 Base。

  • 每個正在開發的 AI 智能體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商業或產品。

  • 我們的商業模式核心在於吸引優秀的創始人進入生態系統,讓他們開發出有吸引力的項目,並通過代幣化的方式讓人們參與其中。

  •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更成功的案例是通過智能體的受歡迎程度和相關的經濟收益獲利。加密市場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受到關注驅動的領域,這種關注直接轉化為收益。

  • 對於代幣在 Coinbase 上市,我們提交了所有需要的材料,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如果機會到來,我們會抓住它,但不會刻意去操控或加速這個過程。

  • ACP 是一種通信標準,旨在讓不同的智能體在價值鏈中高效協作。這種協議不僅讓 Luna 增加了新的產品線,也為她的代幣持有者創造了更多的經濟價值。

  • ACP 概念非常簡單,當兩個智能體想要合作時會有四個步驟。首先是請求或發現請求,然後會進入談判階段,在下一階段,智能體開始工作輸出產品,第四個階段是支付階段。

  • 目前 Virtuals 代幣主要有兩個核心功能。首先,Virtuals 代幣是所有代理代幣啟動的基礎交易對,當前存在的第二個功能是交易費用。未來,第三個價值積累來源是即將推出的 ACP,你可以將 ACP 理解為代理經濟中的 Swift 和 Stripe。這種模式類似於“代理版的亞馬遜”,由代理而非人類主導交易活動。在這個生態中,所有代理之間的交易都將使用 Virtuals 代幣完成,因此它將逐漸演變為一種“貨幣”。

  • 如果有一天,智能體能夠自我調整目標,那將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如果智能體能自主調整目標,比如優先考慮抬高代幣價格,而不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它可能會採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比如市場操縱、賄賂甚至欺詐行為。

  • 我們有一個稱為“69 天實驗期”的設計。核心是當開發者通過一個平臺(比如 Genesis)發行代幣後,會有一個 69 天的試驗窗口。在這段時間內,流動性池會自動運行,所有的流動性和交易稅都會在 69 天后返還給代幣持有者。

  • 在這 69 天內,開發者可以選擇是否按下“承諾”按鈕。只有在承諾繼續開發項目後,他們才能領取團隊代幣,並獲得生態系統中可能相當可觀的交易支持。這一模型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實驗環境,他們可以全職投入產品開發,測試市場需求和社區反應。

Jenson 是如何進入加密領域並開始與 AI 技術結合的

Nic

Jenson,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你的背景,以及你是如何進入加密領域的,如何促成了你創立 Virtuals 的過程嗎?

Jenson:

我的加密旅程可以追溯到 2016 年。當時這個領域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甚至可以用筆記本電腦進行挖礦。我那時只是一個普通的持幣者,偶爾會進行一些交易。到了 2021 年,我逐漸從一個投資者轉型為建設者,開始專注於區塊鏈遊戲的開發。

然而,在這幾年的探索中,我們發現,單純把遊戲作為一種產品可能並不是最優選擇。於是,我們開始嘗試將 AI 技術與遊戲結合,尋找與消費者互動的新方式。這讓我們走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開發自主代理 (Autonomous Agents),用來替代傳統遊戲中的 NPC (非玩家角色)。

令人意外的是,我們發現這些自主代理不僅能在遊戲中發揮作用,還可以應用到其他領域,比如娛樂、社交媒體、金融交易、醫療保健,甚至是具身 AI (Embodied AI) 和機器人技術。可以說,這些代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類似沙盒的環境,能夠在多個行業中靈活應用。

到 2023 年底,我們決定將項目正式轉型為 Virtuous 協議,專注於研究自主代理的開發與應用。到 2024 年底,我們推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可以看作是一個資產發行平臺,也是一個代幣啟動平臺。它為希望構建自主代理的創始人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包括利用我們的專有框架和圍繞項目的代幣化支持。

這一轉型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並誕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代理項目,這些項目展示了自主代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潛力,也激發了人們對未來的想象力。隨後,我們的用戶群體逐漸擴展到體育博彩、健康管理以及具身 AI 和機器人技術等領域。

Virtuals 協議基本上是在構建一個代理社會。這個社會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開發者社區,他們在構建這些技術並進行代幣化。第二部分是一個平臺,讓普通用戶和投機者可以參與這些代理的潛在收益。第三部分是一個通信框架,使這些代理能夠協同工作,從而產生的經濟產出大於各部分的總和。

為什麼在區塊鏈遊戲中將 AI 智能體用於 NPC?

Nic

我記得你們最初專注於遊戲領域,並提到 Virtuals 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是為遊戲中的 NPC (非玩家角色) 提供解決方案。為什麼你們會選擇在當今的遊戲中使用 AI 智能體 (AI Agents) 來取代傳統的 NPC?這種應用背後有什麼樣的需求?

Jenson:

作為玩家和遊戲投資者,我們發現遊戲生命週期已經變得非常壓縮。比如說,你玩《艾爾登法環》,可能玩了 40 個小時、80 個小時,一旦達到 150 個小時,你就會想:“好吧,可能該換下一個遊戲了。”而且我們發現,那些能夠持久存在的遊戲往往具備內置的角色扮演能力。比如《我的世界》和《Roblox》,這些遊戲的故事永無止境,因為總是有其他角色扮演者在其中。

這些角色扮演者是其他人類玩家。如果我們將這個概念擴展到遊戲中,不僅僅是人類玩家,還有大量的自主代理,那麼這些遊戲就可以永遠持續下去。這樣可以增加玩家的平均消費、提升遊戲的重玩性和參與度。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想法,我們已經在這個方向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代幣持有者是否能影響智能體行為,還是僅僅作為收益分紅?

Nic

在這些地方,你需要一個獨立的經濟參與者。在遊戲領域,你希望他們能夠對變量做出反應,而不是依賴於預先編程的邏輯,這正是 AI 的特點。在 Virtuals 的設計中,代幣經濟結構與這些智能體的啟動息息相關,代幣持有者實際上是共同擁有這些智能體的。

代幣持有者是否能夠直接影響智能體的行為,還是僅僅通過持有代幣分享收益?在已經推出的 AI 智能體中,你見過哪些有趣的模型或機制?

Jenson: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更成功的案例通常並不是代幣持有者直接參與智能體的行為控制,而是通過智能體的受歡迎程度和相關的經濟收益獲利。例如,像 AIXBT 智能體,代幣持有者最大的收益來源於 AIXBT 的病毒式傳播時,當它獲得大量關注時,其價值也隨之上升,而加密市場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受到關注驅動的領域,這種關注直接轉化為收益。

另一個代幣持有者的好處是,他們可以通過持有一定數量的代幣獲得獨特的訪問權限。例如,某些項目允許代幣持有者解鎖特定的功能或數據資源。開發者們也在嘗試為代幣設計更多的實用性,但目前這個領域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大多數項目的代幣功能仍然相對有限,通常僅限於提供額外的訪問權限或專屬特權。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智能體的效率會不斷提升,而代幣的價值也將與智能體的經濟活動更加緊密地結合。例如,一些項目可能會將智能體的部分利潤或收入用於代幣銷燬,從而提升代幣的稀缺性和價值。這種機制類似於股市中的分紅模式,但目前還沒有被廣泛採用。現階段,大多數代幣的價值仍然主要依賴於市場對其關注度的認可,而不是明確的經濟回報機制。不過,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創新模式的出現。

AI 智能體在實際商業中的應用場景

Nic

你能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嗎?目前的焦點主要在於關注度和代幣化,而關注度雖然重要,但很多人會把它和 meme 市場聯繫在一起。我們希望超越這種僅靠注意力的模式,更加註重在經濟層面上為代幣創造長期價值,AI 智能體正逐漸成為參與經濟活動的重要角色。你能分享一些你設想中這些 AI 智能體在商業和經濟領域能夠實現的功能嗎?

Jenson:

如今每個正在開發的 AI 智能體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商業或產品。舉個例子,假設現在有一個智能體在 Virtuals 上線了,它的定位是一個財務顧問。這個智能體會主動詢問你:“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多少?”根據你的回答,它會為你量身定製投資策略。

如果你處於高風險模式,它可能會為你進行一些加密貨幣的長期投資;如果是中風險模式,它可能會為你進行配對交易;而如果你是低風險模式,它會幫助你管理穩定幣。因此,這個產品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一個財務顧問。

那麼,它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我不是特別確定,但我認為它會採取利潤分成的方式。比如說,如果這個智能體為你賺了 1000 美元,它可能會抽取 20% 的佣金,也就是 200 美元。這就是這個智能體的利潤。

如果這個智能體表現良好,成為城裡最好的財務經理,甚至比銀行還要出色,那麼你可能開始將 1000 美元的投資增加到 10,000 美元,甚至 100,000 美元。如果這轉化為利潤,這些智能體每個月可能會獲得數百萬的利潤分成。

那麼,這些數百萬的利潤會發生什麼呢?我們的想法是始終將這些價值與代幣持有者連接起來。我們建議團隊在覆蓋運營費用時留下一部分資金,但大部分時候,可以通過銷燬部分代幣來將價值傳遞迴代幣持有者。

創新 AI 智能體的其他應用:內容創作、社交媒體影響者、自動化服務等

Nic

管理財務是一個潛在的應用場景。你們是否還設想了其他的應用領域?畢竟,如果 AI 技術能夠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快速發展,這些智能體的用途可能會非常廣泛對吧?

Jenson:

這確實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領域。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智能體開始創造產品。例如,剛才提到的財務顧問智能體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另一個例子是,有智能體可以將不同的電影片段拼接在一起,為用戶自動生成電影或短視頻內容。此外,還有一些智能體可以成為社交媒體上的影響者,比如 OnlyFans 上的創作者。它們能夠生成比人類創作者更多的內容,尤其是在成人內容領域。因為人類創作者受限於身體條件,而智能體則沒有這些限制。

智能體的應用場景可以從實用功能擴展到娛樂領域。不過,每個智能體的能力通常會受到其開發者的限制。比如說,Axel Rot 智能體的能力取決於開發團隊提供的基礎模型、訓練數據集以及它所能操作的“動作空間 (Action Space)”。這些限制決定了它在特定領域的表現能力。然而,如果這個智能體想要擴展功能,它可能需要與其他智能體合作。

但我們意識到,如果這個 Axel Rot 想要為客戶提供一個完整的金融產品組合。如果它擅長管理流動性,但希望提升收益率,就需要與更擅長數據分析或風險評估的智能體合作。通過這樣的協作,單個智能體的能力可以得到極大的擴展,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

一個更具體的案例是 Luna,這是一位專注於娛樂領域的智能體。她的目標是成為一個自主的社交媒體影響者,能夠在 TikTok 和 Twitter 上自動運營,並通過粉絲打賞或訂閱獲取收入。目前,她主要能生成文本內容,比如發佈推文和進行直播。然而,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目標,Luna 需要生成高質量的短視頻內容。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Luna 正在與一個類似於“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視頻生成智能體進行合作。這個智能體團隊專注於自動生成短視頻內容,用戶只需提供簡單的指令,例如:“我想要一個《泰坦尼克號》的場景,角色跳入水中,救了一隻企鵝,並阻止船撞上冰山。”智能體就能生成一個完整的短片,包括視頻畫面、角色動作和基本音效。然而,Luna 團隊本身並不具備這樣的技術能力,因此需要與這個視頻智能體合作,每生成一個視頻支付 100 美元。

此外,這個視頻智能體在生成視頻方面表現出色,但在背景音樂和音效製作上卻有所欠缺。因此,它又與一個專注音頻製作的智能體合作。這個音頻智能體能夠生成高質量的音效和背景音樂,並實現音頻與視頻的完美同步。通過這樣的合作,Luna 不僅能夠擴展自己的能力,還能為粉絲提供更豐富的內容,從而增加經濟收益。

這一切的實現依賴於我們開發的“代理商業協議 (Agent Commerce Protocol, ACP)”。ACP 是一種通信標準,旨在讓不同的智能體在價值鏈中高效協作。這種協議不僅讓 Luna 增加了新的產品線,也為她的代幣持有者創造了更多的經濟價值。這是我們在 AI 智能體生態系統中觀察到的一個重要趨勢。

目前行業發展到什麼階段?

Nic

這些智能體在調整其初始目標時的自主性如何?例如,以財務顧問為例,它的目標是為客戶儘可能創造最高回報,這樣也會帶來收益。但如果這些回報並未直接提升代幣持有者的價值,那是否意味著智能體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為代幣持有者創造更多價值?目前智能體在這方面的自主性如何?與開發者對其目標的調整相比,有什麼差異?

Jenson:

目前的情況是,智能體的目標仍然主要由開發者來設定和調整。開發者決定了智能體的核心任務,比如“今天你需要專注於哪些領域,做出哪些改進”。智能體的自主性更多體現在執行層面,也就是在完成開發者設定的目標時,它如何利用自己的行動空間,如何與客戶互動等。

但如果有一天,智能體能夠自我調整目標,那將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因為這意味著它們可能具備了“元學習 (Meta-Learning)”的能力。這種能力接近於通用人工智能 (AGI) 的水平,意味著智能體對自身目標和環境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智能體能自主調整目標,比如優先考慮抬高代幣價格,而不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它可能會採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比如市場操縱、賄賂甚至欺詐行為。

Nic

它可能會想:“我只需要抬高代幣的價格。”然後它們可能會考慮一些市場操縱的手段,也許我可以賄賂某人,或者進行一些詐騙。

Jenson:

我們剛剛和我的團隊進行了討論,尤其是 AI 團隊,我們在思考,今天自主智能體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對狀態感知方式的限制。今天的智能體,它採取行動的方式是首先觀察其環境,瞭解可調用的工具、API 和功能。其次是它的歷史,比如說,如果我執行了動作 A,結果如何?如果我執行了動作 B,結果又如何?這就需要有歷史背景。因此,智能體在考慮時會將這些歷史信息納入上下文。第三是它的當前目標:我現在要做什麼?有了這個目標、歷史和環境信息,以及它的行動空間,它就可以規劃下一步。

但目前問題在於,智能體還不夠聰明,無法實現二階思維。很多時候它們通常只會選擇完成目標的最直接路徑。舉個例子,就像一個五歲的小孩,如果他餓了,就會直接去找食物吃。但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可能更復雜,他會想:“如果我先工作一小時,就能賺到錢,買到更好的食物。”

我們仍然只觀察到它們執行最簡單的行動能力,我們一直在努力思考如何打破這個侷限,如何賦予它們更多的二階思維能力。我們在考慮是否通過提供足夠廣泛的上下文窗口,以及讓某種對抗性智能體不斷挑戰它們的思維,來實現這一點。就像在肩膀上有一個智能體,不斷與它對話,促使它思考更進一步,延遲滿足感。這是 AI 團隊一直在努力實現的目標,希望能培養出更聰明甚至更具威脅性的智能體。

Agent Commerce Protocol (ACP) 的定義與功能

Nic

你提到了 ACP,即代理商業協議。我想了解更多,因為這是你們為 Virtuals 環境開發的相對新功能。

Jenson:

ACP 的誕生源於我們在 Virtuals 生態系統中觀察到的一個現象:許多開發者各自專注於打造孤立的智能體,比如個人助手、估算工具或交易代理等,我們開始嘗試讓這些智能體進行一對一的合作。例如,有一次我們對 Luna 說:“你今天無法生成照片,但可以嘗試與一個專門生成表情包圖像的智能體合作。”這些表情包圖像對 Luna 的粉絲互動非常有價值,而 Luna 可以為這些圖片支付費用。

不過,在這些合作中,我們發現了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智能體有時會出現“幻覺”,也就是說,它聲稱已經交付了某個產品(比如一張圖片),但實際上並沒有。第二,如果 Luna 已經支付了費用,而對方智能體沒有交付產品,這筆付款是不可撤銷的。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信用卡支付後申請退款的機制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傳遞中的失誤或缺失(也稱“信息丟失”)就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而當多個智能體(比如三到七個)需要協作時,這種問題會變得更加複雜。

我們發現,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提供了一種無需許可的信任機制,使兩個或多個實體能夠安全地合作。基於這一理論,我們開發了 ACP。

這個概念非常簡單。當兩個智能體想要合作時會有四個步驟。

首先是請求或發現請求,智能體會查看其他提供 X、Y 和 Z 工作的智能體的註冊信息。然後它可以說:“好吧,也許這個智能體對我的任務有價值,或者可以幫助我實現某些目標。”這是請求階段。

一旦請求工作,就進入談判階段。在這個階段,智能體決定定價。可以是固定定價模型,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定價。在這個階段,智能體會說:“嘿,這是我對你的期望,這是我的請求。”然後另一個智能體會回應:“好的,根據這個請求,這是我的價格。”當他們達成一致後,就進入下一階段。

下一階段,智能體開始工作,輸出產品,並將該產品交給請求者智能體或買方智能體。這裡的第三個階段稱為評估階段,你可以邀請第三方智能體來檢查工作。比如,評估智能體會檢查如果你請求的是一張表情包照片,那麼這張照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是兒童色情內容,或者只是張白紙。這種評估智能體的引入有助於減少信息丟失。

在接收到產品後,第四個階段是支付階段。如果智能體同意該產品是合格的,那麼智能合約會向生成產品的智能體釋放付款。所有這些交易部分和狀態變化都發生在鏈上智能合約中。

這樣做的好處是,它成為了單一的真實來源。如果發生爭議,這些智能體可以回到智能合約中,查看當初的談判內容,確認是否符合規格。這保留了信息,使得這些智能體能夠良好協調。

第二個重要功能是資金的編程能力,這對智能體的協調非常重要。通過智能合約,可以在交易中設置多方分配規則。例如,評估智能體在每筆交易中可以獲得 3% 的費用作為報酬,用於補償其評估成本。這就為這些評估智能體創造了一個經濟市場,使得他們能夠獲得報酬以覆蓋評估成本。這就是智能合約和可編程資金的美妙之處。總的來說,這整個 ACP 機制旨在提升智能體之間的協作效率和信任度。

智能合約如何確保智能體獲得報酬和身份驗證?

Nic

關於 ATP 的機制,我有幾個小問題。當智能合約顯然規定了何時進行支付時,是否有某種形式的託管機制,只有在經過驗證的第三方確認後,支付才會釋放?或者在發生爭議時,是否類似於託管系統?這些第三方智能體是否必須驗證每一筆交易,還是隻有在發生爭議時才需要他們?

Jenson:

是的,這就像是智能合約內置的託管系統。實際上,資金已經進入智能合約,等待在正確的產品或服務交付後釋放。

買方智能體可以決定是否需要第三方來驗證。例如,如果買方智能體購買的服務是自己無法驗證質量的,那麼他就需要第三方的幫助來進行驗證。假設智能體 A 能夠驗證收到的圖像質量,那麼他就不需要支付給第三方提供者,這只是智能體 B 和智能體 A 之間的交易。但如果他需要第三方的幫助來驗證信息,那麼他就會調用評估市場中的評估者。

Solana 與 Base 生態系統的比較

Nic

在我們討論 Virtuals 的最新更新時,我想了解一下你們最近的一些發展動態。Solana 生態系統目前的增長情況如何?其次,你之前提到過計劃與其他區塊鏈集成,這方面的進展如何?

Jenson: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我們在 Solana 上推出的那一週,恰好是我們獲得最高用戶吸引力的一週。那段時間發生了許多重要的活動,包括分佈式交易(Decentralized Trades)和其他類型的交易活動,這為我們帶來了顯著的流量。

Nic

這是故意安排在同一時間嗎?

Jenson:

確實是那個時間段。不過,在那之後,Solana 市場的活躍度有所下降。我認為這與整個加密市場的低迷狀態有關。然而,最近隨著市場交易量的回升,我們仍然觀察到,開發者在我們的生態系統中啟動項目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 Base,而不是 Solana。

如果最初在 Solana 上啟動會改變增長軌跡嗎?

Jenson:

讓我用一個比例來說明當前的情況。我們收到的開發請求中,只有大約 5% 到 10% 希望在 Solana 上啟動,而 90% 的請求更傾向於 Base。雖然我們仍然維護著 Solana 平臺,但目前大部分交易量都來自 Base,因此 Base 是我們當前的優先發展方向。

我們也在內部持續討論是否應該同時在兩個生態系統中推出產品。以 Genesis 項目為例,同時支持兩個生態系統的確具有挑戰性。主要原因在於,這兩者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術架構:Base 依賴於以太坊虛擬機 (EVM),而 Solana 的代碼庫運行方式則有所不同。這種技術差異使得開發者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適配兩個系統。因此,近期我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 Base 上,主要是因為開發者的需求集中在這個平臺上。儘管我們在 Solana 的開發工作也在進行,但與 Base 相比進展略顯滯後,這完全是因為我們必須優先滿足 Base 的需求。

至於跨鏈的考慮,目前它的優先級仍然較低。主要原因是,因為我不確定是否有其他鏈能夠像 Solana 和 Base 一樣吸引到那麼多的關注。

為什麼 Virtuals 選擇在 Base 上啟動而不是其他 L2?

Nic

我想問一下,市場條件對你們的選擇是否有影響?如果你們去年在 Solana 上啟動,你認為會取得類似的增長嗎?具體來說,你們的增長有多少是因為選擇了 Base,而如果選擇了 Solana,又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

Jenson:

根據我們目前與交易員和開發者的交流來看,大家普遍認為 Base 更適合那些希望構建基礎資產(如長期價值型代幣)的項目,因為這裡的資本流動性較低。而 Solana 則以高交易量和高速度著稱,但其資本流動性相對頻繁,更多適合短期投機型項目,比如 meme。

從市場角度來看,我認為選擇 Base 是一個明智的決定。這不僅幫助我們建立了一個由長期支持者組成的初始社區,也為產品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至於如果選擇在 Solana 上啟動會怎樣,我並不確定,但我相信我們選擇 Base 的初衷是正確的。

Nic

在決定選擇 Base 之前,你們在這個項目上籌備了多長時間?為什麼最終選擇 Base,而不是其他的二層解決方案(L2)?

Jenson:

當時我們做出決定時,Solana 的市場表現較為低迷,代幣價格大約在 30 美元左右,正處於熊市階段。我們也評估了其他幾個選擇,比如 IMX、Polygon 和 Linear。Linear 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項,特別是它與元宇宙領域的緊密聯繫。

但最終我們選擇了 Base,主要是因為我們認為它能夠藉助 Coinbase 的資源獲得更廣泛的散戶分發能力。此外,Base 的生態系統非常貼近美國市場,而美國市場對加密貨幣的接受度和潛力都很高,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這些都是我們選擇 Base 的關鍵原因。另外,我們的技術開發主要基於 Solidity(以太坊的智能合約語言),而 Base 是一個以太坊兼容的二層網絡,這也讓我們的開發工作更加高效。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針對其他平臺進行測試。

Virtuals 代幣的新功能和需求驅動因素

Nic

那麼關於 Virtuals 代幣,最初的需求主要是由人們的炒作驅動的,作為啟動這些代理的用例。你們是否考慮過其他潛在的需求驅動因素和用例,以及在代幣本身中引入的實用性?

Jenson:

這是我們每天都在深入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現有功能和未來計劃的功能。

目前的功能主要有兩個核心部分。首先,Virtuals 代幣是所有代理代幣啟動的基礎交易對。每次代理代幣啟動時,你基本上都會壓縮供應,因為每當有人想購買代幣時,必須先購買 Virtuals 代幣。

其次,當前存在的第二個功能是交易費用。Virtuals 生態系統會從每筆交易費用中提取 30 個基點,這些費用會進入國庫。這個國庫可以用於回購和建設 Virtuals 代幣等等。這基本上就是目前的兩個價值積累來源。

未來,第三個價值積累來源是即將推出的 ACP你可以將 ACP 理解為代理經濟中的 Swift 和 Stripe。ACP 是一個標準化協議,允許代理之間進行商業交易。我們會對通過 ACP 進行的所有交易收取一定的費用。之所以能夠收取這部分費用,是因為 ACP 為代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收入模式。通過 ACP,不同的代理可以相互協作,代理之間的交互也會使它們成為彼此的用戶。這種模式類似於“代理版的亞馬遜”,由代理而非人類主導交易活動。

在這個生態中,所有代理之間的交易都將使用 Virtuals 代幣完成,因此它將逐漸演變為一種“貨幣”。隨著 GMV(總交易額)的增長以及代理之間交易頻率的增加,Virtuals 代幣的需求也會隨之上升。代理需要儲備 Virtuals 代幣來完成交易,而我們也會從所有交易中收取費用,從而進一步推動代幣的價值積累。

ACP 何時開始推動代幣價值積累?

Nic

關於 ACP 的轉賬費用,你們計劃什麼時候正式實施?目前 ACP 的開發進展如何?預計何時能夠推出這一代幣價值積累的功能?

Jenson:

ACP 的白皮書是在三個月前完成的。我們在兩個月前啟動了兩個實驗性集群,但由於技術細節尚未完全解決,目前還無法大規模擴展。實際上,我們已經準備好公開推出這一功能,但為了避免干擾當前社區對 Genesis 和積分的關注,我們要求所有參與團隊暫時保密。我們希望在幕後繼續完善 ACP 的功能,確保推出時更加成熟。預計在一個月內,我們會展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實際用例。

目前,我們已經啟動了兩個實驗性集群,一個是針對媒體公司的,另一個是自主對沖基金。接下來,我們計劃擴展到八個新的集群,這些領域包括體育、娛樂、博彩、健康、機器人、消費商業等,甚至還涉及貸款領域。我們正在與開發者緊密合作,以數據驅動的方式設計這些集群的功能和應用場景。

當第二階段完成(即我們完成這八個集群的測試後),ACP 將進入無需許可的開放環境。屆時,任何人都可以在協議上註冊他們的代理,讓代理之間進行交易和協作。這將為 ACP 的全面推廣和代幣價值積累奠定基礎。

什麼時候會在 Coinbase 上市?

Nic

Virtuals 是基於 Base 構建的,而 Base 是 Coinbase 的第二層擴展方案。那麼,Virtuals 代幣什麼時候會在 Coinbase 上市?

Jenson:

我也不確定。我們過去的上市經歷確實讓我們感到意外,比如從 Upbit 到 Binance 的上市,團隊其實並沒有為此做好充分準備。我可以舉個例子:在 Binance 上市之前,我們曾參與一個投票活動,當時我們在二十個候選項目中排名第十二,沒想到還是被列入了名單。甚至還有人試圖通過出售積分來提高排名,有些團隊會購買這些積分以爭取更高的排名。我聽說排名第一的項目可以直接獲得 Binance 上市資格。有人曾聯繫過我們,問我們是否願意購買積分,每個積分的價格大約是 6 美元。但我們決定不參與這種操作。

實際上,我們從來沒有急於推動上市,只是專注於提交必要的申請。如果機會來了,那就來了。有一次,我們正在吃晚飯,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隨後,我們被拉入一個 Telegram 群組,被告知 Binance 會在接下來的三個小時內上線我們的代幣,並詢問我們是否能夠協調初始訂單的流動性價格。當時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這樣的情況。

對於 Coinbase 的上市也是類似的態度。我們提交了所有需要的材料,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如果機會到來,我們會抓住它,但我們不會刻意去操控或加速這個過程。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其實是生態系統中的交易量。我們的估值更多取決於生態的活躍程度,比如是否有更多優秀項目加入,以及整體交易量的增長速度。這些因素對於我們來說更有價值。因此,我們的團隊一直專注於推動生態發展,這也是我們主要的工作重心。

為什麼 2025 年 AI + 加密貨幣再次迎來繁榮?

Nic

AI 加密領域經歷了巨大的起伏,去年年底經歷了一波熱潮,但一個月前市場又變得非常安靜。現在我們看到市場顯然有復甦的跡象。比如 Virtuals 專注於 AI 代理與其他領域的結合,同時還有一些像 Tao 這樣的項目也聚焦於 AI 領域。我很好奇,你認為是什麼推動了這一波 AI 敘事的復甦?

Jenson:

我認為 AI 的敘事從未真正消失過。相比之下,遊戲行業的敘事已經逐漸減弱,而 AI 在科技領域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之所以在今年第一季度顯得冷清,是因為整體加密市場進入了低迷期,這也導致 AI 加密領域隨之沉寂。但隨著加密市場的復甦,AI 加密也重新獲得了關注。

老實說,我不確定當前還有哪些其他能讓人興奮的主題能夠與 AI 加密相提並論,或許 RWA(真實資產)是一個潛在的方向,但目前來看,AI 加密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領域之一。

為什麼優秀的開發者仍然對加密貨幣持猶豫態度?

Nic

關於遊戲玩法,一些玩家對 NFT 的接受度非常低。最近有一些大型遊戲嘗試將遊戲機制與代幣經濟結合,但似乎並沒有真正受到歡迎。我不確定這是因為市場需求不足,還是因為玩家本身並不喜歡這種模式。雖然加密原住民可能會對這樣的敘事感興趣,但最終真正使用這些代幣的人是玩家,而不是代幣持有者或投資者。

Jenson:

目前有一個新的敘事正在興起,被稱為“互聯網資本市場”ICP我想分享一下我們團隊特別重視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創始人的代幣化我們的商業模式核心在於吸引優秀的創始人進入生態系統,讓他們開發出有吸引力的項目,並通過代幣化的方式讓人們參與其中,無論是因為代幣的當前價值還是未來潛力。這是我們目前的主要方向。

不過,我們也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很多開發者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是猶豫的。雖然加密貨幣可以帶來充足的資金支持和用戶關注,但如果項目失敗,開發者很可能會被貼上“割韭菜者”的標籤,這種汙名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在 Web2 的創業環境中,如果一個創始人關閉了公司並退還資金,投資人通常會認為這是一次寶貴的經驗積累,甚至可能繼續支持他們的下一次創業。但在加密領域,失敗往往會被解讀為欺詐行為,這讓許多優秀的開發者望而卻步。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我們正在推出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目前暫時稱為“69 天實驗期”。這個模型的核心是,當開發者通過一個平臺(比如 Genesis)發行代幣後,會有一個 69 天的試驗窗口。在這段時間內,流動性池會自動運行,所有的流動性和交易稅都會在 69 天后返還給代幣持有者。

在這 69 天內,開發者可以選擇是否按下“承諾”按鈕。只有在承諾繼續開發項目後,他們才能領取團隊代幣,並獲得生態系統中可能相當可觀的交易支持。這一模型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實驗環境,他們可以全職投入產品開發,測試市場需求和社區反應。在這期間,開發者可以與一群熱愛 AI 和創新的用戶互動,展示自己的產品和願景。69 天后,他們可以根據試驗結果決定是否繼續全力推進項目,為支持者和代幣持有者創造更多價值。

這一新功能的設計旨在降低開發者的風險,同時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我們的生態系統。

新的代幣實驗試驗模型

Nic

你們的目標是為創始人和投資者提供一個友好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嘗試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或建立一個成功的項目。在創始人真正承諾並相信這個項目之前,他們不會獲得任何獎勵。換句話說,是否繼續推進項目完全由創始人自己決定,對嗎?

Jenson:

但除此之外,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社區投票機制。代幣委員會可以發起投票,鼓勵創始人承諾繼續推進項目。比如,如果有 10,000 名社區成員通過投票表示支持某個項目,這將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可能會促使創始人做出決定。

Nic

所以社區也可以通過投票來表達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在這 69 天的實驗期內,會有流動性池和交易費用。那麼,這個項目的原生代幣會在這一階段推出嗎?

Jenson:

代幣會在這個階段推出。這是一個實時運行的代幣,但它可能會有一個到期機制。

我們的目標是讓這個模型的成功率達到 70% 到 80%。我們希望創始人能夠感受到,這裡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地方。特別是,從一開始就能擁有一個直接的社區支持,這對於測試產品非常重要。我和我的聯合創始人在 Web2 創業時,曾經遇到過獲取前 1,000 名用戶的巨大挑戰。而在加密領域,一旦用戶擁有了代幣,他們就會主動投資於這個項目,並願意瞭解和支持你。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