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再次透過突破111,000美元的關口,創下新的歷史高點,再次點燃了加密貨幣社群的熱情。然而,這輪上漲似乎與之前的週期有顯著不同。
根據市場指標和鏈上資料,與之前的比特幣高點相比,存在三個突出的差異。這些差異表明市場更加成熟,投機性更低。讓我們詳細檢視。
#1. 低融資率:期貨市場顯示不太過熱
市場過熱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永續合約市場的融資率。這一比率反映了交易者為維持買入或賣出倉位而支付的成本,並揭示了市場的整體情緒。
根據CryptoQuant的資料,當比特幣在2024年3月和12月觸頂時,融資率急劇上升。這表明存在過度買入倉位和過熱市場。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隨後的劇烈價格調整。

然而,在2025年5月,儘管買入倉位增加,但融資率仍明顯低於之前的高點。這表明當前的價格上漲受到期貨市場投機的影響較小。
"與去年3月和12月相比,當前的永續融資率要低得多。這意味著近期的價格上漲主要由現貨市場推動,且不太過熱。強烈調整的可能性不高,"Coin Bureau的CEO兼聯合創始人Nic表示。
這種穩定性是一個積極訊號。它顯示市場正朝著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 ETF資金流入較弱:買入壓力來自何方?
在之前的上漲週期中,特別是在2024年3月和12月,美國現貨比特幣ETF在推高價格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Glassnode的資料顯示,這些ETF在那些時期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然而,在2025年5月的新高點,ETF資金流入相對溫和。

BeInCrypto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現貨比特幣ETF吸引了608.99百萬美元資金,連續六天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Glassnode的圖表顯示,在比特幣價格從70,000美元上漲到超過100,000美元的過程中,ETF資金流入仍遠低於之前的高點。據Nic稱,這意味著ETF投資者——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並非當前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
"最近的ETF資金流入不如之前突破歷史高點時活躍。這意味著ETF購買者(散戶和機構投資者)並非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貢獻者,"Nic補充道。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不是ETF,誰在購買比特幣?
一些人推測,像MicroStrategy(MSTR)這樣的大公司或其他基金可能正在悄悄積累BTC。然而,詳細資料仍不清晰。如果機構投資者更強勢地重返市場,這為更大的價格上漲留下了可能性。
#3. 散戶投資者缺席,社交指標處於歷史低點
本輪週期的另一個顯著差異是散戶投資者的缺席。
在之前的上漲市場中,每一個比特幣高點都伴隨著公眾的高度關注。這反映在高社互動動指標上。但這次,與比特幣相關的社交指標正處於歷史最低點。

具體而言,2025年5月的"比特幣"谷歌搜尋量幾乎沒有增加。這表明散戶投資者尚未大規模進入市場。
此外,CryptoQuant的資料顯示,被歸類為"蝦"(持有少於1個BTC)的錢包地址數量已降至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散戶投資者活動的缺乏可能是一個積極訊號。它表明當前的價格上漲並非由FOMO(害怕錯過)推動,而FOMO通常會導致泡沫和崩潰。相反,來自長期投資者的自然需求似乎發揮了關鍵作用。
所有這些因素都表明,市場正變得更加成熟,具有可持續增長的潛力。
比特幣是否能達到許多分析師預測的120,000美元?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但目前,這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的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