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新高了,挖礦依舊是門好生意

avatar
Bitpush
05-24

原標題:漲了漲了!比特幣又創歷史新高!除了炒幣,挖礦竟藏著這些優勢?


加密貨幣市場迎來歷史性時刻,

比特幣價格一舉突破 11 萬美元大關!

Image

幣安平臺數據顯示最高觸及 111,880 美元


總市值飆升至 2.20萬億美元。


超越亞馬遜躋身全球資產第五位

Image

這場 "數字黃金" 的史詩級上漲,讓比特幣再次成為全球焦點

除了二級市場的炒幣熱潮,越來越多人將目光投向比特幣挖礦


Image

這個看似 "古老" 卻依然充滿魅力的領域,

究竟藏著哪些隱秘優勢?

這場數字黃金的史詩級上漲並非偶然:

機構化浪潮


傳統資本的 "加密軍備競賽"


上市公司已成為比特幣的重要持有者,持有總量達3490 億美元,佔流通量的 15%。


其中,Strategy 公司單家持有超500 億美元頭寸。


Image


摩根大通、Cantor Fitzgerald 等金融巨頭紛紛效仿 "MicroStrategy 模式":


通過囤積比特幣優化資產負債表,甚至推出專項基金吸引高淨值客戶。


這一趨勢標誌著加密貨幣從 "邊緣資產" 向 "主流配置" 的歷史性跨越


流動性虹吸

ETF 與指數納入的蝴蝶效應


比特幣 ETF 單週資金流入超 400 億美元,而標普500成分股Coinbase的納入,更讓被動投資者間接持有 "幣圈資產"。

Image


Glassnode 數據顯示,比特幣非流動性供應量已達歷史峰值,散戶拋售與機構吸籌形成鮮明 "剪刀差"。


市場籌碼正加速向長期持有者集中。


監管破冰

合規化打開資本閘門



美國《GENIUS 穩定幣法案》通過程序性投票,為傳統資本入場鋪設合規通道。


特朗普政府推動的 "戰略比特幣儲備" 計劃,既防範銀行體系存款流失,又為加密企業保留髮展空間。


Image


這種 "平衡術" 打破了長期以來的監管僵局,釋放出政策友好信號。


自價格從 74,500 美元的波動低點反彈以來,

已連續七週出現綠色蠟燭。



Image

如果比特幣在 5 月 25 日收於 106,500 美元以上,

那麼它將成為自 2023 年 10 月以來,

連續收盤上漲時間最長的一次


Glassnode 指出,


除了創下歷史新高之外,比特幣的市值和實際市值也分別創下 2.17 萬億美元和 9115 億美元的新高。


Image


比特幣挖礦:被低估的 "價值掘金術"

當大眾聚焦於幣價漲跌時

聰明的投資者早已盯上了挖礦

這個能從源頭獲取比特幣的核心環節。


相比二級市場的高波動性,挖礦有著獨特的優勢

成本可控

穿越牛熊的 "定投神器"



·固定成本鎖定:


通過提前佈局礦機與電力資源,礦工可將單枚比特幣獲取成本鎖定在相對低位


例如,部分高效礦機的電費成本僅為2 萬美元 / 枚,即便幣價短期回調,長期仍可通過持續挖礦攤薄成本


Image

·熊市逆勢積累:


歷史數據顯示,比特幣每四年一次的減半週期中,熊市往往是礦工低價囤幣的黃金期


當市場恐慌拋售時,礦工仍能以固定成本持續產出,待牛市來臨時享受資產增值紅利


被動收入

低門檻參與加密經濟


·無需盯盤操作:


相比炒幣需要實時關注市場動態,挖礦更像是 "數字黃金礦工"—— 礦機一旦部署完成,即可 24 小時自動運行,每日穩定獲取比特幣收益,尤其適合缺乏時間精力的投資者


Image



·碎片化參與可能:

隨著雲算力平臺的普及,普通人無需購買實體礦機,只需租賃算力即可參與挖礦,最低門檻僅需數百美元,真正實現 "用零花錢挖比特幣"


抗通脹屬性

對沖法幣貶值風險

·稀缺性加持:


比特幣總量恆定 2100 萬枚,且挖礦難度隨時間遞增,確保其天然具備抗通脹特性


在全球央行放水背景下,挖礦相當於提前 "囤積" 稀缺資產,對沖法幣貶值壓力


Image



·實物資產屬性:


礦機作為實體設備,兼具 "生產工具" 與 "固定資產" 雙重屬性。


即便未來幣價波動,優質礦機仍可通過二手市場轉讓或升級迭代,降低投資風險

技術紅利


區塊鏈底層增長


挖礦本質是為比特幣網絡提供算力支持,參與維護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生態。


Image


隨著比特幣市值攀升與應用場景擴展(如閃電網絡支付、DeFi 協議集成),算力需求將持續增長


礦工不僅能獲得代幣獎勵,更能深度參與 Web3.0 時代的技術革命


技術面解碼:牛市趨勢是否持續?

從價格走勢看,

比特幣自74,500 美元低點反彈後,已連續七週收漲

市值與實際市值同步刷新高點,顯示市場基本面與價格形成共振

多頭目標


13.5 萬到 30 萬美元的想象空間


加密貨幣交易員 Titan of Crypto 利用斐波那契擴展工具預測,


比特幣 2025 年目標價為135,000 美元


技術圖表顯示,1.618 斐波那契水平對應13.5 萬 – 14 萬美元區間,構成短期關鍵阻力位



Image


資深交易員彼得・布蘭特則認為,


牛市本質是不斷創高的過程,預計 8 月底價格可能突破12.5 萬 – 15 萬美元。

Image

而技術分析師格特・範拉根的預測更為激進,他指出:


比特幣突破四年期的看漲 "擴音器" 形態,預示著突破上方阻力位後可能出現大幅上漲。


支持比特幣再次上漲 170% 至 190% 的看漲觀點


風險警示

狂歡背後的理性聲音

儘管市場情緒高漲,Alphractal 首席執行官 João Wedson 提醒投資者警惕 "高槓杆陷阱":


BTC 熱圖顯示價格正逼近高槓杆區域,做市商可能對過度自信的交易者進行清算。

Image

他強調:


"公眾對歷史新高的痴迷可能會給多頭和空頭都帶來陷阱,永遠不要忘記倉位管理。"

炒幣到挖礦的轉變

重新定義加密投

比特幣突破 11 萬美元,既是市場對去中心化金融理念的投票,也是傳統金融體系加速擁抱加密資產的縮影。


當炒幣成為大眾狂歡時,挖礦正以更穩健的方式,吸引著追求長期價值的投資者。


Image


無論是成本可控的 "定投屬性",還是低門檻被動收入模式,挖礦都為普通人提供了參與加密貨幣革命的 "安全入口"。


當然,挖礦並非零風險—— 電力成本波動、礦機折舊、政策監管等因素均需謹慎評估。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 "數字黃金" 的時代,懂得從源頭掘金的人,往往能走得更遠

結語

2025 年比特幣創下 11 萬美元歷史新高,背後是機構化流動性監管的三重驅動。


除了炒幣,挖礦憑藉成本可控、被動收入、抗通脹、技術紅利等優勢,成為加密投資的 "另一種打開方式"。


儘管牛市前景被看好,但高槓杆風險市場波動仍需警惕。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

沒有一種策略絕對完美


唯有根據自身目標,選擇適合的路徑,才能在浪潮中穩立潮頭。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1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