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go Markets 案的連鎖反應:鏈上“白帽”是否正在成為新的敘事?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 異常資料:在Mango Markets遭到攻擊後,Solana上與"白帽"行為相關的交易次數增加了3倍以上,這一意外趨勢在36小時內迅速蔓延至各個DeFi協議。灰色資金突然成為原本看似冷卻的資本市場的熱源。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駭客們備受讚揚?

🔥 鏈上資料:當"攻擊者"獲得公開報酬?

自Mango Markets遭到攻擊以來,相關錢包總共進行了超過83,000美元標記為"保護使用者"的交易,其中許多費用返還給駭客,金額達到總損失的10-15%。僅在48小時內,新接收到"漏洞賞金"的錢包地址數量比前一週增長了280%。甚至,像Immunefi這樣的平臺的交易量也在下行週期中出現了上升。
Twitter和Discord上的整體氛圍迅速變化:如果在過去幾年"攻擊者"都隱藏在聚光燈之下,現在已經出現了大量嘲笑過度"反駭客"專案的meme。
在Mango Markets事件之前,7月份DeFi因駭客攻擊造成的總損失僅在1800萬美元左右。僅在此事件發生後的72小時內,全市場的損失就飆升至3800萬美元,大部分是由於專案"被鏈上創新測試"。這不僅僅是資料,還影響著許多新興專案的運營選擇。

🚀 新模式:公開的"白色獎勵"和特殊資金流的出現

Mango Markets事件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損失規模(超過1億美元),還在於專案與駭客之間的"談判"機制。這次的攻擊者公開要求退還大部分資產,保留部分作為漏洞賞金 - 而社群大多數人表示同意。許多DAO甚至組織治理投票,以"合法化"攻擊者的行為並與"白帽"合作。

"我從未見過DeFi社群對駭客如此中立,他們甚至將攻擊者塑造成新的榜樣" — 一位鏈上分析師在X平臺上評論。

結果:許多專案立即更新公開的"漏洞賞金"政策,主動邀請"道德駭客"測試程式碼並公開獎勵流程 - 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迴避。資金開始流向那些願意為"用聚光燈換取風險"和"以安全為驅動的透明度"敘事支付高額獎金的專案。

💸 資金轉向:從DeFi疲勞到追逐漏洞賞金

舊但已過時

DeFi在下行週期的傳統模式是空投迴圈,追逐短期激勵。然而,當alpha變得稀缺且收益低時,許多"建設者"轉向挖掘程式碼漏洞,並利用鏈上知識以異常方式獲利,同時保持"道德"形象。

新且病毒式傳播

在社交層面,"好人駭客然後退還"的故事成為取之不盡的meme,重新吸引了原本在下行週期已經枯竭的注意力。各個專案抓住"漏洞賞金遠高於開發者薪水"的敘事,甚至主動為傑出的白帽團隊建立排行榜。
這是一個明顯的元敘事轉變:注意力 - 而非收益 - 被轉化為主要資產。建設者、攻擊者,甚至專案都將缺陷轉化為產品,將安全醜聞變為免費營銷機會。

⚠️ 道德疑問:策略、暫時現象還是長期趨勢?

持續的白帽執行現象再次提出問題:道德駭客和普通攻擊者之間的界限在哪裡?
這種模式本質上暗示了某種"概念置換":當漏洞利用不再是絕對的壞事,激勵越大,變成詐騙的風險就越高(就像曾經使用"漏洞賞金"作為幌子的遊戲跑路)。
DeFi歷史見證了許多"系統濫用行為正常化"的趨勢,從2020年的收益耕作到2021年的MEV三明治,現在是白帽賞金耕作。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將看到更多披著"道德"外衣的精細詐騙?

🌱 更遠的視角:當市場適應"高風險alpha"

一方面,這種模式正在幫助DeFi迴歸"程式碼即法律"的軌道,並考驗專案的實力。另一方面,公開獎勵安全測試行為可能很快成為新開發者和投資者的入職標準。
然而,成功的關鍵在於專案的透明度和反應速度:誰能更好地動員社群,既不鼓勵詐騙,又激勵誠實 - 誰就將成為DeFi寒冬中的最後生存者。

🎯 總結:當注意力成為最大資產

Mango Markets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安全事件。
它開啟了一個新的敘事,灰色資金在聚光燈下成為一種注意力資產 - 不僅針對攻擊者,還包括建設者社群、投資者和鏈上故事講述者。
在DeFi出現疲態之際,正是這些漏洞、戲劇性事件和社群實驗成為催化劑,幫助生態系統自我運轉、創新並塑造新的激勵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整個市場將不得不學會共處的元敘事。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