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下 11.2 萬美元歷史新高後,比特幣價格近期陷入盤整,市場情緒交織。鏈上分析師 Murphy 指出,比特幣似乎正進入勢能衰減階段,未來可能仍有反彈空間,但也需警惕深度回調風險。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分析師:市場動能開始轉弱
比特幣自上週創下 11.2 萬美元高點後,近期出現價格回落與多次利潤兌現現象,顯示市場多頭力道可能正在衰減。
(中美衝突升溫引發比特幣跌破 104K,CryptoQuant 分析:上行趨勢還沒結束)
分析師 Murphy 今早發文指出,5 月 29 日出現的第二波獲利了結 (Realized Profit) 金額略低於 5 月 23 日的第一波 (21 億美元),但卻帶來明顯的價格下壓,顯示市場承接力量、也就是需求方稍嫌衰弱。

鏈上數據顯示,短期持有者 (STH, 紅線) 供應也同樣持續下降,對比去年 11 月底與 RP 的背離,反映出當前投資者信心減弱:
這凸顯了 5 月這波上漲主要是由低流動性與籌碼惜售所推動,並非由強勁需求驅動,使得價格向上的空間受到限制。
(比特幣價格飆升藏隱憂,分析師:三項指標轉弱曝資金流入力道不足)
即便市場短期承壓,Murphy 仍認為比特幣可能出現反彈,甚至挑戰歷史高點:
根據過往經驗,第一次勢能衰減後市場仍可能創新高。若此次反彈出現且伴隨更大額的利潤兌現,價格有望突破 11 萬美元。
回調警戒線在哪?三大支撐區曝光
在勢能衰退下,比特幣的支撐位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根據 Murphy 觀察鏈上籌碼結構 (URPD, UTXO Realized Price Distribution),以下三個區域可能成為關鍵回調支撐:

10 萬至 10.5 萬美元:區間籌碼明顯堆積,反映市場對此價位的高度認同;而 10 萬不僅是技術面的支撐,也是代表著重要整數的心理關卡。
9.3 萬至 9.8 萬美元:區間籌碼多由「新買家」持有,入場動機較長期,並非短線投機,有望形成強支撐。
8.1 萬至 8.7 萬美元:最極限的潛在支撐區,但籌碼結構並沒有 B 及 D 區來得穩固。
他強調,其中 9.6 萬美元、也就是 STH 的 RPC (短期持有者平均成本) 可視為短中期趨勢的「牛熊分界線」,一旦跌破,可能代表前一波漲勢已宣告結束:
未來觀察重點應放在價格創高時,是否伴隨足夠的利潤實現量。若走勢背離且利潤兌現減少,可能是價格見頂的警訊。
PlanB:牛市仍續,惟動能恐轉弱?
比特幣分析師、亦是 Stock-to-Flow (S2F) 模型創建者 PlanB 也發文,透過一張 Bitcoin Market Cycles 對數圖表,視覺化呈現 2010 至 2025 年的比特幣市場週期,暗示比特幣仍處於牛市階段。
然而,圖表中的連續紅點、以及斜率趨於平緩,也讓社群對上漲動能是否減弱感到擔憂,詢問「什麼時候會出現黃色點 (籌碼派發)?」。而他則回覆:「鏈上交易數據尚未出現分發訊號。」也表明牛市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在勢能衰減的方向不明朗階段,投資人更需依照自身定位採取應對策略,以免在動盪市場中被驅逐出場。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日前 Hyperliquidd 上名為 James Wynn 的巨鯨,一舉一動都成為社群焦點。因為他短時間內就頻繁使用高達 40 倍的槓桿,開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倉位。而這也將 Hyperliquid 交易上鏈的透明度發揮得淋漓盡致,日前 Hyperliquid 創辦人 Jeff 就在推特上分享「為什麼透明交易可以提高巨鯨的執行力」一文。談論到為何對大戶來說,公開交易更能提升執行交易的效率。
(Hyperliquid 鏈上巨鯨 James Wynn 是誰?12 億美元的高槓桿博弈只為炒作?)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鏈上交易會被掃止損?
Jeff 表示在 Hyperliquid 成長過程中,懷疑者質疑平台的流動性。如今這些擔憂已消散,Hyperliquid 已成為全球最具流動性的市場之一。隨著 Hyperliquid 被一些巨鯨交易者使用,討論焦點轉向了透明交易的擔憂。許多人認為 Hyperliquid 上的大戶會:
- 在開啟部位時被搶先交易。
- 因為他們的清算和止損價格公開而被狙擊。
他認為這些擔憂可以理解,但事實恰恰相反:對大多數大戶來說,透明交易相較於私密場所能改善執行效率。高層次的論點是,市場是將資訊轉化為公平價格和流動性的高效機器。透過在 Hyperliquid 上公開交易,大戶給予做市商更多機會提供流動性,從而獲得更好的執行。十億美元的部位在 Hyperliquid 上執行可能比在中心化交易所更好。
ETF 也選擇公開再平衡部位
以全球最大的傳統金融 ETF 們為例,它們需要每天再平衡。例如槓桿 ETF 會在價格有利時增加部位,反之則減少部位。這些基金管理數千億美元的資產。許多此類基金選擇在交易所的收盤拍賣中執行交易。這在許多方面比大戶在 Hyperliquid 上公開交易更為極端:
- 這些基金的部位幾乎完全公開,這在 Hyperliquid 上也是如此。
- 這些基金遵循公開的策略,這在 Hyperliquid 上並非如此,大戶可隨意交易。
- 這些基金每天按可預測的方式交易,通常是大額交易,這在 Hyperliquid 上並非如此,大戶可隨時交易。
- 收盤拍賣給其他參與者充足的機會對 ETF 的流量做出反應,這在H yperliquid 上並非如此,因為交易是連續且即時的。
ETF 經理選擇了類似 Hyperliquid 的透明度。這些基金可以靈活地將其資金流私有化,但主動選擇公開其意圖和交易。為什麼?
另一個例子是電子市場的歷史。市場是將資訊轉化為公平價格和流動性的高效機器。電子交易在 2000 年代初是金融市場的突破性創新。之前的交易主要在交易場內進行,價差較寬。隨著程式化匹配引擎透明地執行價格丶時間優先原則,價差顯著縮小,使用者的流動性得到改善。公開訂單簿允許市場力量將供需資訊融入更公平的價格和更深的流動性。
為何 Hyperliquid 是更進步的訂單簿系統?
訂單簿按資訊粒度分類。這裡的 L0 和 L4 只是用來表達層次的不同,並非標準術語。
- L0:無訂單簿資訊 (例如暗池)。
- L1:最佳買賣報價。
- L2:訂單簿各層級的價格、總量,以及可選的層級內訂單數量。
- L3:單個匿名訂單,包含時間、價格和數量,部分欄位如發送者為私密。
- L4 (Hyperliquid):單個訂單,私密與公開資訊完全對等。
每增加一層訂單簿粒度,參與者可納入模型的資訊大幅改善。傳統金融場所停於 L3,但 Hyperliquid 進展到 L4。部分原因是區塊鏈的透明和可驗證特性。Jeff 認為這是一項優勢,而非缺陷。
隱私與市場效率之間的權衡涵蓋了從 L0 到 L4 的完整範圍。在此範圍內,L3 訂單簿是一種折衷,不一定是最佳的。反對 L4 訂單簿的主要論點是某些策略操作者偏好隱私。或許訂單放置會透露策略中的某些優勢。但量化巨頭 HRT 出身的 Jeff 指出量化公司本來就能從匿名資料中推演出大部分流量資訊。要在一段時間內開啟大量倉位而不洩漏資訊給精明的參與者是困難的。
Jeff 表示他認為金融隱私應為個人權利。他期待未來幾年區塊鏈產業能深思熟慮,以成熟的的方式實現隱私。重要的是不要混淆隱私與執行效率。它們並非手牽手的概念,而是獨立且可能相互衝突的重要概念。
隱私與交易效率須權衡
有人可能認為某些隱私是絕對有益的。但隱私並非不用付出代價,因為它與執行效率存在權衡。將有毒流量定義為交易後一方立即後悔的交易,其中「立即」的時間刻度定義了毒性的時間範圍。有毒流量可能與無毒接受者流量混雜,進而惡化所有參與者的執行效率。一個例子是高頻交易商在兩個平台間以最快的速度運行有毒套利接受策略。做市商為這些參與者提供流動性時會虧損。
做市商的主要工作是為無毒流量提供流動性,同時盡可能避免有毒流量。在透明場所,市場製造者可按毒性對參與者進行分類,並在無毒參與者執行時選擇性地增加提供量。因此,大戶能在透明場所比匿名場所更快地擴大頭寸。
如果想大額交易,最好的做法是事先告知全世界
回到 ETF 再平衡的例子,透明場所並不會比私密場所有更多搶先交易。相反,交易者能透過直接向市場宣告其操作而獲益。在透明場所,清算和止損並不會比私密場所更容易被狙擊。試圖在透明場所推高價格的行為會遇到更有信心進行均值回歸交易的對手方。
如果一個交易者想進行大額交易,最好的做法之一是事先告知全世界。雖然這看似違反直覺,但資訊越多,執行效率越好。在 Hyperliquid 上,這些透明標籤在協議層面適用於每個訂單。這為所有規模的交易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擴展流動性和執行效率。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知名 Gold 派投資專家 Peter Schiff 居然去 Bitcoin Conference 2025 踢館,直球對決捍衛比特幣和貨幣主權 (Monetary Sovereignty) 自由的 Trace Mayer ,兩人展開一番唇槍舌戰激辯比特幣的價值。
在這場精彩的對談當中,兩人回朔了貨幣的歷史和哲學及比特幣在市場秩序中的地位。 Trace Mayer 認為法幣已死,Peter Schiff 則堅持認為比特幣為投機的龐氏騙局和泡沫鬱金香。 Trace Mayer 為 Bitcoin Magazine 、Bitpay 、Kraken的早期投資人,他也是作家和比特幣教育推動者,他提倡用比特幣實現人類經濟自由( 非財富自由)。以下為對談的重點整理。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Gold 派踢館!Peter Schiff vs. Trace Mayer:比特幣與自由經濟的思想對決
在 Bitcoin Conference 2025 上,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知名 Gold 派投資專家 Peter Schiff 現身會場,對決比特幣老 OG、Bitcoin Magazine 投資人 Trace Mayer,兩人正面交鋒,展開一場關於比特幣價值與貨幣自由經濟的激烈辯論。這場唇槍舌戰,從貨幣的歷史根源開始一路談到人類經濟市場的哲學本質,兩人的立場南轅北轍,卻擦出了極為精彩的火花。
自由的貨幣 vs. 傳統的價值儲備
Trace Mayer 為比特幣早期推廣者,自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致力於比特幣教育,他主張用比特幣實現去中心化的自由經濟。他在談話當中直言不諱地指出法幣已死,央行無限制地擴張貨幣供給,比特幣是對抗這場機構劫貧濟富的選擇。
Mayer 強調比特幣的稀缺供給(2100 萬枚)、可驗證性、去中心化與抗審查性,都是在現代社會中實現個人主權與經濟自由的基礎。他認為比特幣就是數位黃金,是一場回應時代需求的技術革命。
Peter Schiff 的批判:比特幣是鬱金香泡沫,不具備貨幣功能
Peter Schiff 對 Trace Mayer 的說法毫不買單,他強調比特幣不具備貨幣的三大功能:儲備價值、銀貨交替和計價單位。 Peter Schiff 認為比特幣是虛的,不能製造任何東西,沒有任何實際用途,價值完全來自市場炒作,這就是鬱金香泡沫和龐氏騙局,只有早期進場的人賺錢,晚進場就被收割,比特幣波動性過高,不具備避險屬性,也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相比之下,黃金數千年來就被人類文明所接受,具有不可替代的實體價值與信任基礎。
比特幣是否能成為當代的金本位?
Trace Mayer 不認同 Peter Schiff 的批評,他反駁道,黃金雖有實體價值,但當今全球高度數位化,黃金難以攜帶和驗證、容易受審查且不具備靈活性;而比特幣可以在全球即時轉帳、完全透明、無需經過第三方,是一種更符合現代需求的貨幣技術。比特幣可不用經過銀行或政府就持有並轉移,這是一場關於人類信任價值的革命,人類可以信任數學,無需經過央行同意。
Peter Schiff 再度回擊:炒作而非創新
Peter Schiff 表示,比特幣是一場由市場情緒與槓桿推動的遊戲。他指出比特幣每次在全球市場危機時都未能發揮避險作用,反而與風險資產同步波動,這顯示出它並未具備成熟貨幣應有的屬性,這種數位資產波動劇烈,不適合當作任何長期價值儲存工具,投資人只是因為覺得可以高價賣給別人,才願意持有它。
最終論戰總結:這不只是錢,而是關於自由的選擇
Trace Mayer 在最後總結時說道,比特幣是針對舊金融體系的實驗。他相信比特幣的開源精神、全球共識機制以及對抗審查的能力,將在人類的貨幣歷史上寫下全新篇章。這不僅是關於金錢,更是關於主權與自由;人類正在用程式碼創造一個不可侵犯的新經濟體系。
對立的思想,激發市場的覺醒
這場 Peter Schiff 與 Trace Mayer 在 Bitcoin 年會的對話,不只是一場價值觀的對決,也提醒我們,比特幣不僅只是投資標的,而是人類經濟自由的深層哲學思考。不論選擇站在傳統還是創新,無可否認,比特幣已革新了人類貨幣史,成為全球金融體制破壞性創新的象徵,有趣的是至今發明比特幣的人「中本聰」依然藏身幕後,到底比特幣是體現烏托邦還只是場世紀末的終極實驗?無人知曉。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