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投注的代價……著名交易員詹姆斯·韋恩清算價值 325 億韓元的比特幣“災難”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知名交易員詹姆斯·溫(James Win)在期待BTC上漲的情況下,使用高倍槓桿下注,結果被清算了約325億韓元的頭寸。這相當於240個BTC,儘管他部分手動降低了清算價格,但最終仍無法避免損失。

鏈上分析平臺Lookonchain於6月4日表示,溫仍持有價值約1,119億韓元(8,050萬美元)的770個BTC,該頭寸的清算價格為10.4035萬美元(約1.446億韓元)。根據Hypurrscan的資料,他的40倍槓桿BTC多頭頭寸目前記錄了約14億韓元(100萬美元)的未實現損失。

清算後,溫在X(原推特)上聲稱可能存在市場操縱,並以揭露操縱實情為由請求贊助。他在Hyperliquid平臺上一直因極高風險交易而備受關注。5月24日,在前一天遭受4,030億韓元(2,900萬美元)損失後,他立即以40倍槓桿進入了12.5億美元(約1.7375萬億韓元)規模的BTC多頭頭寸。然而,僅一天後他就平倉,轉而進入了1,529億韓元(1.1億美元)規模的空頭頭寸。

然而,這種交易策略反而成了毒藥。根據Lookonchain和Arkham Intelligence的資料,溫在5月一週內就遭受了約1,390億韓元(1億美元)的損失。儘管如此,他仍以"賺10億美元"為目標,重新進入了1,390億韓元規模的BTC多頭頭寸。

與此同時,溫大規模清算後,幣安聯合創始人趙長鵬提出了"暗池衍生品去中心化交易所"以減少市場操縱可能性。據趙稱,去中心化交易所實時公開訂單簿會導致前端執行或滑點等問題,在涉及槓桿和清算的衍生品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尤其嚴重。

傳統金融中已存在數十年的"暗池"具有不預先暴露大型機構投資者訂單的優點,可保證流動性和匿名性。但同時,這種不透明性也可能引發利益衝突問題。在加密貨幣市場逐漸接近正規化的過程中,暗池去中心化交易所是否能成為新的解決方案,備受關注。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

#比特幣#交易員清算#槓桿交易#加密貨幣市場#Lookonchain#Hyperliquid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