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塞勒,Strategy的創業家,最近降低了量子計算對比特幣的威脅。在接受CNBC的採訪中,塞勒認為這種技術的風險主要是為了推廣量子趨勢的籌碼而被誇大。當真正的威脅出現時,比特幣協議完全可以透過及時的軟體升級來適應。
塞勒指出:"谷歌和微軟無法銷售能夠解密現代演算法的計算機,因為這將摧毀他們自己、銀行系統和美國。"這一觀點闡明瞭大型科技公司在面對密碼學破壞風險時的防禦本質。
目前,正在研究許多提案,以使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更好地抵禦量子攻擊,包括BTQ和其他初創公司的抗量子硬體加密。一位比特幣程式設計師甚至提出了透過硬分叉將錢包地址轉換為量子安全地址的BIP。
據塞勒稱,比特幣協議每年升級,以應對新出現的安全風險。他強調,更大的危險來自釣魚攻擊,而非量子計算。儘管如此,並非所有專家都同意塞勒的觀點。Presto Research最近的報告警告稱,幣圈在不久的將來仍"未準備好"迎接量子威脅。
總之,幣圈正面臨關於量子風險的眾多不同意見。儘管比特幣的適應能力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但在技術進步的背景下考慮保護措施從未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