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gic Tony
2025年6月9日,華盛頓不僅見證了一場普通的圓桌會議,更見證了美國金融監管史上可能的一次“範式轉移”。新任SEC主席保羅·阿特金斯的講話,如同一聲破冰的巨響,宣告了美國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監管哲學正從“圍堵”轉向“疏導”。這不僅是Web3行業的重大利好,更可能在全球範圍內觸發一場關於金融創新的監管競賽。本文將深度解析此次講話的核心內涵,並結合中國國情與全球視野,為從業者提供戰略性前瞻。
一、阿特金斯新政的三大支柱:為DeFi發展掃清核心障礙
阿特金斯主席的講話精準地拆除了懸在DeFi頭上的三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構成了其監管新政的三大支柱。
支柱一:為網絡基礎參與者正名——“質押非證券”
原文引用:“I am grateful to the Division of Corporation Finance staff for clarifying its view that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 a proof-of-work or proof-of-stake network as a “miner,” “validator,” or “staking-as-a-service” provider is not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federal securities laws.”
中文釋義:“我感謝公司金融部的工作人員澄清其觀點,即自願參與工作量證明或權益證明網絡作為‘礦工’、‘驗證者’或‘質押服務提供商’,不屬於聯邦證券法的範圍。”
此番表態的法律意義極為重大。它將維護區塊鏈網絡安全與共識的“技術服務”行為,與發行“投資合同”的金融行為進行了明確切割。此前,SEC對Kraken等交易所的Staking服務處以重罰,其邏輯在於Staking提供了回報預期,符合豪威測試(Howey Test)中“對他人努力的利潤預期”這一條,因而被視為證券。阿特金斯的表態,實質上是為這些網絡基礎設施的維護者提供了監管“安全港”。
我們理解,這將直接利好所有主流的PoS(權益證明)公鏈生態。以太坊(Ethereum):作為最大的PoS網絡,其生態內的流動性質押協議如Lido、Rocket Pool以及中心化交易所的質押服務,在美國的合規陰雲將大大消散。而Solana, Cardano, Polygon等:這些同樣依賴質押來維護網絡安全的公鏈,其驗證者和委託人將能更安心地參與網絡治理與建設,吸引更多來自美國的資本和參與者。
支柱二:捍衛技術中立原則——“代碼非罪”
原文引用:“Engineers should not be subject to the federal securities laws solely for publishing this type of software code… it would be irrational to hold the developer of a self-driving car liable… for a third-party’s use of the car to commit a traffic violation or to rob a bank.”中文釋義:“工程師不應僅僅因為發佈此類軟件代碼而受到聯邦證券法的約束……追究一個自動駕駛汽車開發者對第三方利用該車進行交通違章或搶劫銀行的責任,是不合理的。”
深度解讀:這是對“工具中立”原則在數字時代的強力重申。Tornado Cash開發者被捕事件,讓整個開源社區風聲鶴唳。阿特金斯用“自動駕駛汽車”的類比,清晰地表明瞭立場:法律懲罰的是行為,而不是工具。開發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協議(DEX)或混幣器,本身不應被視為經營證券業務或洗錢,除非開發者本身參與了非法運營。
支柱三:開啟合規創新之門——“創新豁免”
原文引用:“I have directed the staff to consider a conditional exemptive relief framework or “innovation exemption” that would expeditiously allow registrants and non-registrants to bring on-chain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market.”中文釋義:“我已指示員工考慮一個有條件的豁免救濟框架或‘創新豁免’,該框架將迅速允許註冊和非註冊實體將鏈上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
這是整篇講話中最具前瞻性和顛覆性的一點。設立“創新豁免”(或稱監管沙盒),標誌著SEC的監管角色從“事後懲罰者”轉變為“事前引導者”。
美國的這一舉動,將對其他金融中心構成強大的競爭壓力。英國、新加坡、阿聯酋、歐盟等已經或正在探索類似框架的國家,可能會加快步伐,優化政策,以爭奪全球Web3的資本、項目和人才。一場圍繞“如何更好地監管創新”的全球競賽已經鳴槍。
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以“穩定壓倒一切”為重要原則,短期內不可能直接效仿美國的“創新豁免”。但是,這一舉措將極大地激勵和推動香港的Web3政策。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創新區”,其虛擬資產政策的開放程度和靈活性,將在與美國的競爭中變得至關重要。內地可以繼續嚴守金融風險底線,同時通過香港這個窗口,間接參與到全球Web3的創新浪潮中。
二、專題聚焦:Tornado Cash案在中國法下的審視
阿特金斯為開發者辯護,但Tornado Cash的陰影猶在。若此案發生在中國,開發者將面臨何種境遇?
根據中國《刑法》,開發並運營類似Tornado Cash的工具,最可能觸及的罪名是《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簡稱“幫信罪”)。
此罪名的構成要件核心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託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法律分析的關鍵在於對“明知”的認定:
純粹的技術開發者:如果一個開發者僅編寫並開源了混幣協議代碼,未參與後續運營,也未從中獲得與非法資金規模掛鉤的收益,那麼要證明其“明知”特定用戶利用其代碼進行洗錢,證據鏈上存在難度。他可以辯稱自己只是創造了一個具備隱私保護功能的“技術工具”。
協議的運營者/獲利者:但如果開發者通過收取交易費用、發行治理代幣並從中獲利,且有證據表明其對平臺被大規模用於洗錢活動持放任態度,甚至通過宣傳吸引非法資金,那麼被認定為“明知”的風險將急劇升高。
在中國嚴格的司法實踐下,即便僅是開發者,一旦其開發的工具被廣泛用於犯罪活動,其面臨的法律風險遠高於美國。中國法律更強調結果和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對“技術中立”的豁免空間相對有限。
三、圓桌之內:華盛頓的Web3群英會與他們的“八卦”
這場圓桌會的嘉賓名單本身就是一出大戲,個個都是行業內的“頂流”。
Erik Voorhees (Venice AI):Web3圈無人不曉的“老炮兒”,一個堅定的自由意志主義者。他早年創立的ShapeShift交易所,就因堅持不進行KYC(瞭解你的客戶)而與監管機構“硬剛”多年。讓他來參會,本身就代表了SEC願意傾聽最“激進”的聲音。
Peter Van Valkenburgh (Coin Center):他是華盛頓的“加密佈道者”,以其冷靜、嚴謹和極具說服力的風格著稱。多次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他像一位大學教授一樣,耐心地向議員們解釋比特幣和加密技術的原理。他是行業與監管之間最理性的溝通橋樑。
Michael Mosier (Arktouros):這位老兄的履歷堪稱“跨界之王”,曾是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的代理主任,後來又跳到Chainalysis和Espresso Systems擔任法務。他既懂監管的“屠龍術”,又懂行業的“生意經”,是撮合雙方的絕佳人選。
Rebecca Rettig (Jito Labs):DeFi法律界的“大女主”,曾在Aave、Polygon等多家頂級DeFi項目擔任首席法務官。她對於如何為去中心化協議設計合規架構,有著極為豐富的實戰經驗。
這個陣容說明,SEC這次是帶著誠意,請來了行業內最懂技術、法律、資本和監管的“大腦”們,共同求解。
四、殊途異路:中美DeFi監管的戰略分野
對比中美對DeFi的態度,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兩條截然不同的戰略路徑。
美國,搶佔未來金融制高點。美國將DeFi視為與互聯網早期同等級別的創新浪潮,其監管策略的核心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激發本土創新活力,從而確保美國在全球下一代金融體系中的領導地位。這是一種“擁抱風險,引領創新”的進攻型戰略。
而中國則是堅守金融主權與穩定。中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穩定是壓倒一切的硬任務。DeFi的無國界、高波動性和“金融脫媒”特性,與中國“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國家戰略存在根本性衝突。因此,中國選擇了“技術可用,金融禁用”的策略,嚴防DeFi對現有金融體系的衝擊,並牢牢守住資本管制的紅線。這是一種“築牢防線,穩中求進”的防禦型戰略。
五、結語:抓住時代機遇,與專業同行
阿特金斯主席的講話,是Web3行業從“野蠻生長”邁向“合規發展”的歷史性拐點。對於所有從業者而言,這既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我們的戰略智慧和合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創始人與開發者而言,您需要構建的不僅是顛覆性的技術,更是一套穩健的、經得起推敲的全球化法律架構。真正的去中心化將是您最堅實的法律護城河。
對於投資者與基金而言,政策風險的降低,將釋放巨大的市場潛力。但項目的內在風險——技術、團隊與經濟模型——依然是投資決策的核心。穿透“去中心化”的敘事,識別真正有價值的標的,將是穿越週期的關鍵。
這一監管範式的轉變將深刻影響每一個生態參與者。我們鼓勵您將此份深度分析轉發給您的合作伙伴、團隊成員及投資人,共同探討和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在變革中搶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