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重啟共識:倫敦會談達成新框架協議

在倫敦進行為期兩天的高層會談後,美國與中國於週二達成貿易協議框架,雙方代表一致表示,這是為落實日內瓦共識與兩國領導人通話內容所踏出的關鍵一步。

中美領袖通話鋪路,紓解緊張關係

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在記者會上指出,雙方已就實施日內瓦共識達成一項框架協議。他表示:「我們已經達成一個實施日內瓦共識及兩位總統通話內容的框架。」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代表李成鋼也向記者做出類似表述,顯示這場談判確實取得實質成果。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週晚些時候進行了電話會談,成功為近期日益緊張的雙邊貿易關係降溫。此前雙方互指對方違反日內瓦貿易協議,矛盾一觸即發。

日內瓦會議曾促成 90 天關稅停火

在 5 月中旬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會議中,美中曾同意暫停 4 月起新加徵的互相報復性關稅,為期 90 天,並回撤部分已實施的限制措施。這次倫敦的會談正是對該共識的延伸與落實。

Lutnick 指出,他與美國貿易代表 Jamieson Greer 將返回華府,向總統川普匯報成果,待川普批准後,才會實際推動框架的執行。他表示:「如果習近平也批准,那我們就會落實這個框架。」

稀土與高科技出口成焦點議題

Lutnick 強調,中國對美國稀土出口的限制是本次協議中的「關鍵部分」。他表示,美方預期稀土問題能在這次框架中獲得解決。他進一步暗示,美國近期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的限制,有望在北京釋出稀土後獲得緩解。

這番言論透露出一種「互解互讓」的潛台詞:中國釋出稀土,美國則鬆綁高科技出口。

北京反應低調,官方媒體沉默

儘管中方高層參與此次會談,但與美方積極對外發表聲明相比,北京的反應顯得異常低調。在 Lutnick 發言超過一小時後,中國官媒仍未大篇幅報導此事,僅有少數報導援引李成剛的言論,指出本輪談判有助於建立雙邊互信。

這與上週中國官媒迅速公布習近平與川普通話的反應形成對比,或許反映出北京在處理此次談判成果上採取更為審慎的態度。

此次倫敦會談不乏重量級人物。除了美方的 Lutnick 與 Greer 外,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也短暫現身,他表示將返回美國赴國會作證。

中方則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共同領銜,顯示中國對這場貿易磋商的高度重視。

雖然美中雙方對達成框架協議展現出一定的共識與信心,但一切仍有待兩國領導人最終批准。實質執行與後續機制安排,才是真正考驗雙邊誠意與互信的關鍵。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近日成功 IPO 上市,對整體加密市場無疑是一大里程碑,卻也引爆加密社群內部一場關於「價值分配」的激辯。長年支持 USDC 但卻沒獲得任何回報的 DeFi 玩家紛紛質疑:「這場勝利,真的有他們的份嗎?」

誰造就了 USDC,如今卻被遺忘?

DeFi 分析師 Ignas 在 X 上直言,自己對於 Circle 上市成功「有點不是滋味」。他指出,早期採用 USDC 的正是加密原生社群與 DeFi 使用者,他們是最早支持穩定幣基礎設施的一群人,但如今卻未能分享到任何成果:

比特幣、以太坊乃至各種空投,一向獎勵早期用戶,這是加密世界的核心價值。但 USDC 卻沒有持有利息 (base yield)、沒有 $CRCL 股票配發、沒有空投,什麼都沒有。

Ignas 認為,Circle 成功雖為加密世界帶來光環,但對 DeFi 社群而言,卻是「站在場外看別人分紅」。

(為什麼 Ripple 收購 Circle 可能會成為「以太坊與 DeFi 的末日」?)

從鏈上走向傳統金融,是否背叛加密社群?

Circle 透過股票 ($CRCL) 進入傳統市場 (TradFi),普通投資者只能透過證券帳戶買入,這讓 Ignas 認為整個加密價值正被「吸取」。他擔憂 USDC 的繁榮,反而讓資金從鏈上流向了傳統金融體系,形成價值外流。

(傳統金融整合區塊鏈讓加密黯然失色:Cypherpunk 走向邊緣後留下了什麼?)

即便如此,他也承認 Circle 的成功對整體產業並非壞事:

支付應用會因此普及,穩定幣供應也將擴張,進而推升鏈上交易活動與底層公鏈估值。

他無奈道,「只是未來我會傾向支持,那些願意將報酬留給早期使用者的穩定幣專案,像是 Ethena、MakerDAO、Frax 等,而非 Tether 或 Circle。」

DeFi 協議上市潮?ETF 與 SPAC 成通道

Daily Degen 新聞撰文者 @rektdiomedes 對此回覆,表示這場「價值分配失衡」問題終將獲得解方:

未來 DeFi 協議將透過不同方式將價值傳遞給原生用戶與代幣持有人,可能是代幣估值重新定價、協議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上市、甚至推出 ETF 等方式。

他舉例,包括 Frax 正考慮透過 SPAC 上市,Aave 則可能在一兩年內藉由 ETF 進入傳統金融市場。

換句話說,即便當前原生用戶在 Circle 上市中被邊緣化,但長遠來看,這波合規化浪潮將帶動整體 DeFi 協議進入更寬廣的資本通路。

(SEC 修法支持 DeFi!主席 Atkins:礦工與區塊驗證者不違反證券法,支持加密創新)

Tether 定期買幣:回饋方式意外獲讚

有趣的是,也有人提到 Tether 的另類「回饋方式」。@happysubstack 指出,雖然 Tether 一向不透明、也未給予用戶直接分潤,但至少他們把部分利潤回流加密市場,像是大規模買入比特幣,間接穩固了市場價格。

(Tether 宣布開源比特幣挖礦系統 MOS:打造中小礦工的勝場,告別壟斷生態)

這一點也獲得 Ignas 認同,他甚至提出疑問:「那麼,會不會對加密領域來說,Tether 其實比 USDC 還要更好?

在缺乏直接回饋機制的情況下,Tether 的策略反而激起社群正向反應,突顯出 Circle 在價值回歸用戶方面的落差。

下一階段:穩定幣之戰回歸「用戶為本」

這場爭論不只是情緒反應,更揭示了加密產業正走向一個關鍵岔路:「穩定幣發行商到底是要服務傳統市場,還是專注加密原生社群?

DeFi 社群始終重視「價值如何分配」這件事,凸顯他們支持的不只是穩定幣本身,更是其背後代表的價值觀——是否福禍共享、是否透明、是否仍屬於這個鏈上世界。

隨著 Circle 登上傳統資本市場舞台,這場穩定幣的話語權之爭才正要開始。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