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繼續上漲?Coinbase 公開 2025 下半年加密市場利好關鍵

隨著 2025 年即將邁入下半場,Coinbase 最新報告指出加密市場正處於轉捩點。儘管美債殖利率走高、部分加密企業可能出現拋壓,但整體環境仍偏向利好。其中主要原因則是美國經濟優於預期水準,聯準會 (Fed) 有望降息,比特幣企業儲備風潮升溫,外加美國穩定幣與市場結構法案同步推進,將帶動比特幣上漲趨勢。

美國經濟回穩,衰退疑慮降溫

報告表示,年初由於川普重返白宮,並且以「高關稅」政策來要脅全球盟友重啟貿易談判,以及美中貿易緊張等影響,市場一度陷入「技術性衰退」的恐慌潮,外加 Q1 GDP 年化率下滑 0.2 更讓市場頭疼。

不過根據亞特蘭大聯準銀行 GDPNow 預估美國 Q2 成長率已上修至 3.8%,顯示經濟動能強勁,即使後續出現放緩,市場預期經濟只是小幅降溫,不會重演像 2008 金融海嘯那樣崩盤。而隨著美國 M2 貨幣供給與全球央行資產同步擴張,資產價格也獲得有力支撐。

從下圖可得知,在 2025 這一輪修正當中:

「比特幣與 Coinbase 加密市場指數 COIN50 雖有下跌,但波動明顯低於過去,顯示市場抗壓性提升,整體反應也較過往金融危機更加穩定。」

財報制度翻轉,比特幣成企業資產新寵

報告指出,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 (FASB) 自 2024 年底,開始放寬會計準則,企業得以用市值計算加密資產,獲利不用等到賣出才能認列,鼓勵更多企業進場布局。從下圖可以得知:

「2024 年以來,百萬美元級比特幣錢包數量激增,又隨著價格突破 10 萬美元,許多高資產玩家陸續加碼進場,強化市場對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的共識。」

發債買幣成企業新趨勢,短期賣壓可控、中長期則有待觀察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228 家上市公司總持有約 82 萬顆比特幣。除了微策略 (Strategy)、特斯拉 (Tesla),還出現不少以「買幣為主要業務」的新創企業,透過發債籌資進場。不過 Coinbase 也提醒,像這種企業有兩大潛在風險會影響市場情緒:

  1. 強迫賣壓 (Forced Selling):假設債務到期或無法再融資,可能會被迫賣幣還債。
  2. 動機性賣壓 (Discretionary Selling):即使只為了管理現金流等等,一旦賣出,就可能觸發其他企業或市場恐慌性拋售。

不過從下圖可得知:

「Strategy 和 MARA 等加密企業的可轉債多集中於 2029–2030 年到期,總額達 40 億美元,短期到期壓力有限,顯示目前市場賣壓風險仍可控。」

美國監管從執法轉為制度化,多數加密 ETF 申請恐 10 月才拍板

報告表示,美國監管於 2025 年上半年從「執法打擊」轉為「積極立法」,為市場帶來正向預期。以下為兩大重點法案進展:

  1. 參眾兩院穩定幣法案《STABLE Act》、《GENIUS Act》:進入國會協調階段,內容涵蓋儲備金、合規與破產保障,最快 8/4 休會前交由川普簽署通過。
  2. 市場架構法案 (CLARITY Act): 明確劃分 SEC 與 CFTC 的監管權限,奠定未來數位資產市場的監理基礎。

目前大概有 80 件加密 ETF 申請案,包含像是比特幣 (BTC)、以太幣 (ETH)、SOL、 瑞波幣 (XRP)等現貨 ETF,還有「實物進出型」、「質押」型等 ETF,正交由 SEC 審查中。部分申請最快 7 月會公布結果,多數申請案則可能拖到 10 月才拍板。

比特幣漲勢漸強,山寨幣則關注基本面

整體而言,Coinbase 看好 2025 年加密市場將維持利好,受惠於美國經濟數據持穩、降息預期升溫、企業持幣風潮延續,再加上監管法規逐步清晰,特別有利於比特幣 。

而山寨幣則仰賴各個基本面與政策風向,有機會的專案仍存於市場上,但需謹慎挑選。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當微策略:從Sharplink暴跌70%看加密儲備公司有何風險)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2008 年美國經歷金融海嘯之際,一個看似十分邊緣的總統候選人卻種下了今日比特幣運動的啟蒙種子。當年美國共和黨的眾議員 Ron Paul 被自由黨提名 (註:自由黨為共和黨的分支)參選美國總統,他推崇 Libertarianism (自由主義),強烈批評聯邦儲備 (Federal Reserve) ,並推動稽查彈劾聯準會,後來他雖然退選,卻喚醒新世代對貨幣主權的改革思潮, Ron Paul 直到今日都是自由黨的代表性人物,他最重大的影響就是啟發了知名的比特幣網紅 Isaac Miller, Miller 進入比特幣的世界之前,曾經幫助過 Ron Paul 的美國總統競選活動, Miller 延續自由主義思潮,成為堅定的比特幣信仰者和老 OG  。

Issac Miller 最近上 Supply Shack 節目暢聊他對比特幣與政治經濟、迷因幣和旁岔 Ordinals 的看法,以下為重點整理。全部原始訪談影片可在 Youtube 觀賞。

從自由主義到比特幣革命

Isaac Miller 與比特幣的相遇起始於好奇,他坦言當時並不具備電腦科學或經濟學背景,卻被比特幣欲重塑貨幣歷史的故事所吸引,他幫助 Ron Raul 競選美國總統時,開始從自由主義思潮與政治角度看待比特幣,真正開始意識到比特幣出世的意義。

他說自從 2008 年加入 Ron Paul 的總統競選活動後,他就對美聯儲的運作產生質疑 (這點倒是跟川普持相同立場),他覺得 FED 就是披著羊皮的狼,他後來無意間接觸到比特幣時,心想這就是對抗體制的金箭。他強調比特幣之所以重要,不只在於它的技術創新,而是其無可阻擋、無可更改的屬性,讓他重新燃起了改革社會的熱情。

比特幣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對於如今比特幣逐漸進入主流政治圈的現象,Miller 表示有些複雜的感受,雖然現在越來越多政客擁抱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貨幣,但他不認為支持與反對比特幣的政府會有太大差別,因為這股力量成為主流。

烏俄戰爭當中,比特幣被眾人所指責,在烏克蘭,人民認為比特幣很糟糕,俄羅斯人用它來洗錢​​和購買武器,另外方面,又有數十億美元透過比特幣捐贈給了烏克蘭。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比特幣政策也成為討論焦點,他認為比特幣已從創新科技,成為像網路和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

支持迷因幣、提醒粉絲勿沈迷,買比特幣

除了因為支持比特幣而成為重量級網紅以外,Miller 也因有自己的 Meme 幣而在幣圈被廣為人知,有人在 Pump.Fun 上幫他發一款與他同名的迷因幣,這款 $Issac Coin 爆紅,他還下重倉買下 10 % 的供應量表態支持,他坦言是為了好玩,他認為迷因幣就是好玩用的,他同時對社群承諾會支持這個專案,絕對不會賣,當這款迷因幣的市值超過千萬美元後,他又開始思考道德責任,他提醒眾人,這是娛樂屬性的迷因幣專案,任何人都不該把畢生積蓄投入,但他建議可以把錢投入在比特幣。他不否認迷因幣的魅力,甚至欣賞迷因幣文化現象所展現出的創造力與社群動能,但他認為比特幣才是最硬的資產。

對比特幣生態系和 Ordinals 的演變看法

對於被問到比特幣社群內部的分裂,尤其是如何看待 Ordinals 與比特幣原生代幣協議的問題時,Miller 認為比特幣本質上只需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也就是做為一個堅固穩定的貨幣平台;其他如以太坊等鏈,可以成為人類創造力的遊樂場,發展 DAO 和 AI 等更具創造力的應用場景,他覺得應將用途分類,他說自由市場會決定什麼能留下,比特幣只做一件事,而且可以把這件事做得非常好。

比特幣的演變總是讓他感到驚訝,他從未想過有人會說:這個聰比那個聰更稀有,要用一整個比特幣來換一個聰之類的話,但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讓他震驚,有了 Bitcoin Taproot 後有能力在比特幣上實現智慧合約,可以發行代幣等等,那麼問題是,還需要其他什麼嗎?他認為比特幣區塊鏈不是為這些東西而建構的,但他必須重新調整心態。

現在進場絕對不嫌晚

當被問到現在進場買比特幣太晚嗎?Miller 堅定地回答一點都不晚。大家可能錯過了比特幣只需以 100 美元購得的時間點,但不會錯過的是共同打造一個圍繞比特幣的生態系,為自己和後人留下遺產,他指出比特幣的價值不僅在價格,更在於其所建立的體制。

比特幣的黃金時代正到來

訪談最後,Isaac Miller 對當今許多只將加密貨幣視為賭博的人表示遺憾。他指出雖然迷因幣風潮吸引了無數新人進場,但真正的財富與自由,需要更長遠的視野與深度參與。他說比特幣不是一張樂透彩券,而是一場技術與自由的革命。他強調現在仍處於早期階段,唯一的門檻為心態與視野,而不只是價格。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近半年來比特幣價格的居高不下,一大推手其實來自那些專注於透過槓桿買入比特幣的新型企業「比特幣收購公司」。然而,在帶動市場情緒並推高價格的同時,也逐漸引起擔憂:「若特定公司控制大量比特幣,是否會衝擊流動性與波動性,更可能讓比特幣失去『央行儲備資產』的潛力?」

從財務策略到槓桿基金:微策略掀起的比特幣投資風潮

多間「比特幣收購公司 (Bitcoin Acquisition Vehicles)」近期透過槓桿操作與金融創新,專注於買入比特幣並將其作為資產配置核心。自 2020 年微策略 (現為 Strategy) 將公司資產大舉投入比特幣以來,這項策略便吸引眾多企業效仿,包括特斯拉Twenty One CaptialGameStop 甚至是川普媒體

(Strategy 引領潮流,一文詳解比特幣儲備策略公司投資指南)

最初他們是出於對法幣通膨的避險考量,但隨著比特幣價格上漲,這些企業開始發行可轉債或優先股等金融工具,以槓桿方式擴大比特幣部位,轉型為類似「封閉型基金」的存在。

截至目前,Strategy 持有逾 58 萬顆比特幣、市值近 630 億美元、佔總供應量近 2.8%。若計算實際流通量,其比例更高。

前五大比特幣儲備策略公司

槓桿與溢價:比特幣結合股權、可轉債的金融魔術

比特幣儲備策略公司透過股權或可轉債募資來買入比特幣,若其股價高於實際資產價值,投資人將支付「溢價」購入股票,而這筆溢價反過來又可用於增加比特幣持有量,進一步推升每股價值,形成一種正向回饋。

瑞士持牌加密銀行 Sygnum 擔憂,這種模式恐怕無法無限循環:

當市場需求飽和、情緒轉淡或比特幣價格回落,將使股票轉為「折價交易」,舊投資人受損,新資金也難以進場。

此外,當比特幣價格劇烈下跌,這些公司可能會被迫出售比特幣以償還債務,擴大市場下跌壓力,並對市場信心造成嚴重打擊。

(微策略 Strategy 清算疑雲再起:比特幣價格暴跌會如何影響這家企業?)

Sygnum:策略式囤幣恐讓比特幣離央行儲備越來越遠

Sygnum 對此警告,Strategy 及其模仿者的大規模比特幣囤積行為,正破壞比特幣成為央行儲備資產的可行性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與高流動性是其作為「數位黃金」的根基,但當單一企業掌控過多代幣時,將削弱其作為安全資產的中立性與可接納度。

比特幣的流動性與波動性是許多機構與央行考量的關鍵,然而這些「槓桿購買者」正在扭曲這些結構,可能讓更多保守型資金卻步。

市場貢獻與系統風險:比特幣儲備熱潮的雙面刃

不可否認,比特幣收購公司在推動市場價格、拓展投資曝險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彌補了 ETF 或其他管制型投資產品的空白。但當越來越多公司湧入這條賽道,投資人也需意識到估值上限與系統性風險。Sygnum 亦提醒:

將這些公司包裝為「企業財務策略」具有誤導性,因其本質更接近「高風險的投資基金」。

畢竟,策略式買盤固然讓人振奮,但當價格下跌、籌資困難或監管環境轉變時,這些公司將成為潛在的「賣壓引爆點」。

(CZ 談比特幣儲備公司:不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