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貶至兩年多來的低點,資金正加速湧向新興市場。持有 800 檔新興市場股票的 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EEM)連續九個交易日上漲,創下該基金自 2016 年成立以來最長的漲勢,指數也重返烏俄戰爭爆發前的水準,顯示新的一波資金輪轉才剛在市場揭開序幕。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美元貶值帶動風險資產重估
Crescat Capital 宏觀策略師 Otavio Costa 接受 Benzinga 訪問時表示美元如繼續貶值,投資人將積極尋求自然資源與硬資產的配置和估值相對偏低的新興市場,如果大家相信美元將貶值,那麼就會想要配置到具備實質價值的資產,而新興市場就是這樣的投資機會。
Costa 認為美國當前的債務負擔已轉化為美元的結構性問題。他指出美國聯邦與地方政府利息支出占 GDP 的比重約達 5 %,遠高於德國、日本與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僅佔約 1 % 的水平,這意味著美國的財政彈性相對薄弱,未來可能面臨比其他國家更快面臨降息壓力,利差一旦縮小,美元就可能進一步走弱。
巴西市場為有潛力的新興市場
在估值方面,Costa 表示美國股票的周期調整本益比(The 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To-Earnings 簡稱 CAPE)已高達 35,接近歷史極值;相比之下,新興市場如巴西的 CAPE 僅約 12 ,他質疑為何不把資本配置到那些被低估的市場?他特別看好巴西,不僅因其股市估值具吸引力,當地的債券市場也具備不錯的報酬潛力。
加拿大可能成為美元走弱後的避風港
在已開發國家中,加拿大則是一個被低估的潛力市場。Costa 指出加拿大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反向投資標的,儘管不是新興市場,加拿大與天然氣和大宗商品的高關聯性具備市場機會, Costa 認為加幣長期受到市場低配,加上石油與天然氣價格高度連動,可能在美元走弱與商品上行周期中迎來補漲契機。
在固定收益方面,加拿大債券也因殖利率結構穩健與通膨控制較佳,對保守型資金構成吸引力。隨著市場重新評估風險與報酬,加拿大可能扮演已開發國家中的避風港角色。
全球市場輪動浮現 多國吸引資金目光
除巴西與加拿大外,Costa 也提到阿根廷與印度市場近來表現亮眼,特別是阿根廷在政治改革後資金回流明顯。亞洲方面,日本與歐洲股市近期表現優於美國,也進一步顯示投資資金正自高估的美股市場流向其他低估區域。
美元跌破心理關卡 市場看空氛圍升溫
美元指數近期跌至 98.2 點,為 2022 年4月以來最低水準。市場普遍認為總統川普針對聯準會主席鮑爾的罷免言論,強化了市場對美國政治干預貨幣政策的疑慮。包括高盛在內的多家投行也轉為看空美元,警告美元信心可能受損,進一步引發通膨風險。
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機構投資者的美元淨空頭部位已升至 2013 年以來新高,顯示市場對美元未來走勢轉趨悲觀。
新興市場與資源型經濟體成資金避風港
隨著美元走弱,新興市場指數已回升至 2022 年2月水準。Costa 強調,當前美國利息支出占 GDP 比重持續上升,將加重降息壓力,也將進一步推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與資源型經濟體,例如巴西與加拿大等地,尋求較高報酬與對沖風險。
美元持續走弱與全球資金輪動趨勢或將重塑投資格局。投資人可密切觀察此趨勢發展,並適時調整資產配置,以因應潛在的市場波動。本文純屬市場觀察,非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美國遊戲公司 Sharplink Gaming 宣布擬斥資 10 億美元建立以太坊金庫,卻因一份 SEC 文件讓股價暴跌逾七成。雖然高層急忙澄清市場誤解,但這場風波似乎凸顯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當加密資產儲備與傳統股市投資人結合時,是否反而放大了心理與敘事落差,為市場埋下不穩定因素?」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從飆漲熱點到閃崩危機:Sharplink 暴跌序曲
Sharplink Gaming 曾在 5 月底因宣布成立以太坊金庫,股價一度暴漲超過 20 倍,成為話題焦點。公司透過上市公司私募投資 (PIPE) 模式,向包括 Consensys、Galaxy Digital、Pantera Capital 在內的機構籌得 4.25 億美元。
(SharpLink 宣布十億鎂以太坊儲備計劃,SBET 股價狂飆歷經多次熔斷)
上週,該公司更宣布高達 10 億美元的 ETH 購買計劃,進一步深化其以太坊儲備策略。
然而短短兩週後,Sharplink 昨日向 SEC 提交 S-3 表格,登記逾 5,870 萬股股票供未來可能轉售,卻被市場解讀為「即將大量拋售」,引發恐慌性賣壓,盤後股價一度崩跌至 8 美元以下,日內最大跌幅超過 73%。

Lubin 澄清無實際賣股,仍難擋市場信任崩塌
Sharplink 董事長暨 Consensys CEO 的 Joseph Lubin 隨即在 X 發文澄清闢謠,強調 Consensys 與他自己皆未出售任何股份:
這份 S-3 文件是傳統金融中 PIPE 融資的標準流程,僅為登記未來潛在轉售權,並非實際拋售行為。
不難看出,這樣的解釋對市場來說顯然力有未逮,畢竟對大多數的投資人而言,即便再相信管理層,也可能在任何利空消息出現時選擇先賣再說,直接導致一場拋售踩踏。
傳統金融投資人,真的能承受加密資產波動嗎?
儘管 ETH 作為團隊金庫的資產配置邏輯在加密領域基本上算是常見,但對 Sharplink 這類上市公司而言,其投資人多來自傳統市場,或許缺乏面對加密資產波動的心理準備。
這正是這類「比特幣收購公司 (Bitcoin Acquisition Vehicles)」模式的核心矛盾:「股票的投資人傾向看到的是可預期的營收成長與穩健現金流,但加密資產帶來的是不可預期的劇烈波動與敘事變動。」
(比特幣儲備策略公司正熱:大規模買盤如何推高幣價、又成市場未爆彈?)
換句話說,當投資標的出現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這些投資人或將成為第一批跳船者。
轉型加密若無敘事支撐,只是風險轉嫁
Sharplink 並非唯一一家探索加密資產儲備的公開公司。從微策略 (Strategy) 到特斯拉、GameStop 甚至是川普媒體等,都在用股票包裝加密資產敘事。然而這背後的成敗關鍵,在於公司是否具備敘事控場能力。
以微策略為例,其成功部分來自 Michael Saylor 本人作為 BTC 敘事強力發聲者。然而其他公司若無類似領袖、投資人結構與預期不符、本業又是一門不賺錢的生意,炒作過後的風險反而會被放大數倍。
正如筆者在先前報導中指出:「當投資人不知道自己買的是科技股、金融股,還是加密貨幣投資基金時,這樣的混淆本身就是風險。」
重新思考「加密儲備」: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走微策略的路
Sharplink 的事件提醒市場,加密儲備企業並非解決公司財務困境的萬靈丹:「與其讓股票公司背負加密波動,不如專注本業轉型或回歸加密原生。」
若未來仍有更多公司試圖複製這種「加密貨幣作為炒作敘事」的模式,投資人也需要對這種公司帶有更高的風險評估標準,以避免傳統金融淪為加密波動的複製品。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