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穩定幣法案《GENIUS Act》準備前進實質審議之際,摩根大通 (JP Morgan) 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JPMD」 商標申請,內容涵蓋多項加密資產相關業務,外界猜測是否會發行自家穩定幣。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JPMD」商標申請涵括加密資產業務
摩根大通於美東時間 6/16 向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提交「JPMD」商標申請,並提供數位資產的交易、兌換、轉帳與支付服務,其中包含:
虛擬貨幣 (Virtual Currency)
數位貨幣 (Digital Currency)
數位代幣 (Digital Tokens)
支付代幣 (Payment Tokens)
去中心化應用代幣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Tokens)
基於區塊鏈貨幣 (Blockchain Enabled Currency)
雖然文件中並未直接提到「穩定幣」,但外界認為,這可能是摩根大通推行自家穩定幣的一步。

「JPMD」支援 DeFi 基礎建設
此外,摩根大通計畫透過「JPMD」打造為支援區塊鏈金融基礎建設的平台,預計導入分散式帳本技術 (DLT),用於數位資產的交易、清算、證券結算與經紀商服務,進一步推進在 DeFi 領域的佈局。
金融機構搶佔穩定幣大餅,《GENIUS Act》加速推動中
美國銀行執行長 Brian Moynihan 於 6/11 公開表示,正與業界人士共同開發一款美元掛鉤的穩定幣,進一步證實市場上近幾個月來的多項傳聞。
據了解,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多家大型金融機構正考慮聯手發行穩定幣,而目前外界認為,這次「JPMD」商標申請,與當時的謠傳發行穩定幣的消息應該脫不了關係。
「JPMD」申請的時間點,也剛好碰上穩定幣法案《GENIUS Act》的推行之際,目前法案正式進入實質審議,有機會在 8 月前送交眾議院,並讓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該法案。
Kinexy 已處理 1.5 兆鎂交易量,穩定幣市場百家爭鳴
摩根大通幾年前就推出過名為 Kinexy 區塊鏈支付平台,並發行自家穩定幣 JPM Coin ,用來結算自身銀行交易業務,至今已處理交易總額超過 1.5 兆美元。
JPM Coin 採 1:1 錨定法幣設計,目前可對應美元、英鎊與歐元,主要用於大型機構之間的交易與清算服務。
根據 CoinGecko 數據顯示,全球穩定幣市值已達 2,614 億美元。假設摩根大通與其他銀行成功聯手推出穩定幣,將直接進入這個高度競爭且利潤豐厚的市場。
(監管清晰助攻!美國銀行曝正開發自家美元穩定幣:我們必須準備好)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隨著比特幣屢創新高,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投入該資產作為儲備策略。但當股價與資產價值脫鉤,風險也隨之而來。資產管理公司 VanEck 警告,醫療科技公司 Semler Scientific (SMLR) 目前市值已接近其所持比特幣價值,若持續惡化或將導致股東價值被嚴重稀釋,影響公司營運。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比特幣大漲、股價卻腰斬:Semler 市值未能反映資產成焦點
Semler Scientific 自 2024 年 5 月起轉向比特幣儲備策略,目前已持有 4,449 枚比特幣,總價值約 4.75 億美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排名第 14。然而,Semler 的股價卻不升反跌,年初以來下跌近 45%,市值僅剩約 4.01 億美元,與持有資產的價值幾乎持平甚至略低。

Bitcointreasuries 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的「NAV multiple (即市值除以比特幣資產價值)」僅為 0.841,顯示市場未給予任何溢價,反而是折價。VanEck 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Matthew Sigel 對此點名該公司,成為首家面臨「公司市值貼近資產部位」風險的比特幣持有企業。
(微策略 MSTR 成比特幣新指標,mNAV 溢價比和追蹤網站介紹)
VanEck:當市值追不上持有資產,發新股將不再創造價值
Sigel 指出,許多企業透過「At-the-Market (ATM)」機制即時增資籌錢購買比特幣,但若股價接近或低於每股淨值,持續發行新股將不再有戰略意義,反而會稀釋既有股東的持股價值。他警告:「這不是資本形成,而是價值侵蝕。」
為避免這種惡性循環,Sigel 建議企業應建立風控機制,包括:
若 NAV multiple 連續 10 日低於 0.95,應暫停增資行動
若比特幣價格上漲但股價無明顯反應,應優先考慮進行回購
若估值長期無法反映資產部位,應啟動全面策略評估,考慮合併、拆分或結束比特幣策略
他也特別提醒,企業高層的薪酬應與「每股資產淨值成長」掛鉤,而非單純以持有比特幣的數量來衡量,否則將重蹈部分礦企「高薪又濫發新股」的覆轍。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當微策略:從 Sharplink 暴跌 70% 看加密儲備公司有何風險)
Semler 為何市值偏低?可轉債、流動性與業務糾紛成主因
Semler 的估值為何無法同步比特幣上漲?VanEck 與 Blockstream 執行長 Adam Back 在留言區展開討論,Sigel 認為有三項主因:
Semler 為小型股,市場流動性較低
唯一發行的可轉債交易價格偏低 (年化收益率達 11%) ,顯示投資人信心不足
原有醫療器材業務表現不盡理想,拖累公司整體估值
Adam Back 則補充指出,Semler 曾涉及一宗現已和解的醫療設備相關訴訟,但市場對此了解有限,資訊落差可能導致投資人遲疑。他推測公司當時可能有暫停增資與買幣計畫,近期雖恢復動作,但市場並未同步反映其積極行動。
(比特幣儲備策略公司正熱:大規模買盤如何推高幣價、又成市場未爆彈?)
話題紅利不再:比特幣儲備戰略正走入試煉期?
對許多公司來說,買入比特幣原本是吸引市場目光、打造資產槓桿的策略,但若公司市值始終無法反映其持有資產,這套模式便難以為繼。Sigel 強調:
當一家公司市值已接近其持有加密資產價值時,任何進一步的股權稀釋都將對現有股東構成損害,而非創造利益。
Semler 只是頭一家,這項警訊也將衝擊其他選擇以加密貨幣作為資產配置的上市企業。VanEck 的呼籲,也將成為市場的當頭棒喝,公司在投入之前或許應該先思考「投資人買不買單」。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