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普通加密資產,是穿透實體經濟的金融管道。”一位基金經理這樣說,“香港人把充電樁變成了資本武器。”
01 雙城棋局:16萬億蛋糕與錯位競爭當波士頓諮詢拋出2030年全球代幣化資產將達16萬億美元的預測時,亞洲兩大金融中心已展開截然不同的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路徑:
1.香港的實體錨點:朗新科技旗下9000個充電樁通過螞蟻鏈發行收益權憑證,中小運營商融資成本從年化15%降至6.8%
2.新加坡的金融基因:貝萊德BUIDL基金在以太坊上發行代幣化國債,75名富豪獨佔93%份額,最低認購門檻500萬美元

這場競賽的本質是金融話語權爭奪戰。2024年新加坡財富管理規模激增42%,吸引高盛、花旗設立RWA中心;香港則祭出組合拳:8月1日生效的《穩定幣條例》允許商業票據儲備,博雅互動等Web3概念股單日暴漲7%。
02 充電樁革命:螞蟻鏈的實體資產攻防戰朗新科技的充電樁資產證券化,揭開了RWA賦能實體經濟的新篇章。螞蟻鏈的區塊鏈技術為每個充電樁加裝“金融大腦”:電流數據實時上鍊,發電收益按秒分配,投資者通過數字錢包隨時交易收益權份額。
直擊行業痛點:中國85%公共充電樁由民營企業運營,其中82%運營商擁有充電站少於10個。傳統金融機構因資產零散、評估成本高拒絕放貸,螞蟻鏈的“AIoT+區塊鏈”方案將盡職調查成本壓縮90%。
“我們給每個充電樁發數字身份證。”螞蟻鏈工程師透露關鍵技術:動態確權:通過電流波動識別設備狀態,停機超48小時自動凍結資產收益穿透:充電費用直達鏈上賬戶,規避運營商資金挪用風險分級:市中心樁年化收益12%,偏遠地區達19%
首批上鍊的9000個充電樁融資1億元,中小運營商融資週期從3個月縮短至72小時。一位浙江運營商感慨:“過去用房產抵押才貸到50萬,現在靠6個充電樁拿到120萬。”
03 監管暗戰:沙盒對決與合規閃電戰當香港金管局測試債券代幣化時,新加坡金管局突然收緊數字證券牌照審批——這場監管博弈已從政策競賽升級為技術戰爭。
香港的閃電戰術:對阿里系開放“監管沙盒綠色通道”,朗新項目從申報到過審僅27天允許商業票據作為穩定幣儲備,螞蟻鑫能光伏電站代幣獲准發行
新加坡的反制:要求RWA項目嵌入實時審計系統,鏈上儲備證明需每小時更新對未開源合約項目徵35%懲罰稅,直指ZKsync的22億美元“影子銀行”
更深層較量在法律框架:香港依託大灣區司法協作,允許內地法院直接調取鏈上存證;新加坡則引入可變智能合約,遇到制裁可自動凍結資產。當歐盟MiCA法規要求RWA項目每日提交合規報告,東西方法律衝突在鏈上提前爆發。04 螞蟻矩陣:阿里系RWA生態閉環螞蟻鏈背後,阿里已構建覆蓋實體資產全週期的“親兒子矩陣”:朗新集團(持股10.75%):充電樁收益權代幣化樞紐吉大正元(持股10.48%):為政務數據上鍊提供量子加密新開普(控股30%):校園一卡通系統導入2.1億學生消費數據資產君正集團(持天弘基金15.6%):打通支付寶8億用戶資金通道
這個閉環正吞噬更多實體場景:協鑫能科將光伏板發電量轉化為動態收益憑證元隆雅圖推動冬奧“冰墩墩”IP鏈上版權拆分交易市北高新嘗試把上海2000萬人口數據煉成合規資產
“螞蟻的野心是把中國實體經濟裝進區塊鏈。”一位投行董事指著屏幕上的曲線——阿里系RWA項目上線後,相關企業股價平均跑贏恒指31個百分點。
05 終局推演:兩種文明碰撞下的16萬億市場當花旗預測2030年代幣化證券規模達5萬億美元時,香港與新加坡的戰爭已超越金融中心之爭,演變為實體資產數字化與傳統金融鏈上化兩條路線的終極碰撞。
新加坡的致命誘惑:貝萊德BUIDL基金年化收益5.3%,但75名富豪獨佔93%份額Maple Finance信貸池收益率衝上10%,底層是越南地產泡沫貸款
香港的破局點:充電樁代幣吸引3.2萬散戶,人均投資僅3100元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將製造業產能轉化為RWA標的
更深遠影響在貨幣主權層面:香港允許RWA與人民幣掛鉤,新加坡堅守美元本位。當特朗普簽署《GENIUS法案》要求穩定幣100%錨定美債,東方陣營正用充電樁、光伏板、白酒提貨權構建去美元化價值網絡。
2025年6月15日,新加坡金管局宣佈批准首箇中國RWA基金入境。同日,香港中環交易廣場巨幕亮起新標語:“這裡上鍊的不是數字,是14億人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