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鏈上數據漸趨透明,加密產業卻陷入最黑暗的道德低谷。鏈上偵探 ZachXBT 近日發文,指出加密領域已進入「犯罪超級週期」,政客帶頭發幣、法院撤銷多起爭議訴訟、協議開發者對駭客洗錢視而不見。他擔憂,區塊鏈的腐敗或將導致眾多鏈上生態難以持續。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犯罪當道:協議對非法被盜資金坐視不管
ZachXBT 在文中批評,當今加密世界的規則已經顛倒,犯罪進入了超級週期 (supercycle),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猖獗。他指出:「有協議目睹超過 50% 的鏈上活動來自被盜資金,但團隊卻選擇坐收手續費,什麼都不做。」
(Hyperliquid 淪洗錢工具恐遭監管關切?資安團隊:James Wynn 也是同道中人)
以北韓駭客組織 Lazarus Group 為例,Zach 揭露其成功利用小型 OTC 場外交易商及部分混幣或隱私協議,洗白包括 Bybit、DMM Bitcoin 和 WazirX 等多起駭客事件,而這件事情也沒了下文:
我估算,在 Tron 鏈上流通的非法資金規模至少落在 50 至 100 億美元,且大部分難以溯源。
畢竟,比起通報監管或凍結黑錢,開發團隊更在意的是維持數據表現和收入來源,在利益面前,道德顯然已被選擇性忽略。
詐騙正當化,監管放任 KOL 帶頭割韭菜
不只是駭客,Zach 也點名社群與 KOL 的共犯結構。他表示,過去多年來有無數網紅、社群具影響力者 (KOL) 與專案方未公開其接受報酬的推廣行為,這在多數司法管轄區實則違法,卻總是發生:
政府機構其實能對多年來從未揭露付費廣告的所有 KOL 或專案開罰,賺個 5 千萬到 1 億美元。如果他們把時間花在監管上,而不是追捕開源開發者或去中心化協議,情況可能會好一些。
他坦言,「這種情況之所以普遍,只是因為從來沒有真正一個夠嚴重的後果出現。」
(中國社群平台經歷 519 以來最大規模的幣圈網紅大清洗!許多 KOL丶群聊遭封禁)
這種行為背後的邏輯是殘酷而現實的,沒有法律後果,幾乎等於短期內沒有停止的可能。
區塊鏈是照亮了黑暗,還是放大黑暗?
面對加密產業的種種醜聞,有用戶質疑區塊鏈是否只讓犯罪更加猖獗,並沒有讓人們看得更清楚?Zach 則回應:
兩者皆是,鏈上確實非常透明,但這領域錢太多,讓一些本來沒準備好的人,突然暴富後變得自滿、草率而輕忽風險,給了駭客許多免費的賺錢機會。
另一方面,如同 MyEtherWallet 創辦人 Tayvano 所說,或許加密領域本身的獎勵制度就已偏離正軌,做正經事的人受到法律制裁、而 RugPull 的人總逍遙法外:
我不認為事情會改變,除非創造新價值的認真開發者,能夠比那些榨取價值、毫無意義地轉移價值的人獲得更多獎勵。
因此,她認為加密領域將吸引更多反社會、自私且腐敗的人,而那些誠信、合作且自我犧牲的建設者,反而遭到排擠與打壓,這裡似乎已不是一個適合創造未來的地方。
(寫在 ABCDE Capital 退場後:當 VC 相繼下班,加密還有值得 Build 的未來嗎?)
短期暴利的代價,是長期信任與架構的崩解
最後,Zach 也點出了一個矛盾的現象:「現在其實是做壞事最划算的時候」,但這也悲慘地象徵著產業已經處於一個最危險的轉捩點。
回顧敘事了無新意的近半年多來,代幣發射平台 Pump.fun 至今創造了 7 億美元的驚人收入,一個純然價值抽取的賭博平台成了大宗:
不管你喜不喜歡,賭博仍是這個產業最主要的使用場景。
Zach 坦言,比起解決問題,人們更熱衷於複製套利模型。這不只讓詐騙更盛行,也讓整個加密世界失去了最初「去中心、信任和創新」的核心價值。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近日生態代幣剛上架 Binance Alpha 便連兩日達成破億交易量的 AB 公鏈,近期因其高 FDV、高度控盤的代幣分布與華麗的總統級幕後團隊,在社群中引發高度關注與質疑,擔憂其是否即將面臨高估值的泡沫危機或價格崩潰,成為下一個 ZKJ。
(Polyhedra 強調技術穩健:ZKJ 暴跌因異常交易所致)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萎靡專案死灰復燃,AB Blockchain 是什麼?
AB 前身為 2018 年啟動的 Newton Project,於 2025 年正式品牌升級為「AB」。根據官網介紹,AB 採用高性能主鏈輔以多條側鏈架構,主打模組化與擴充架構設計,支援多鏈互操作性,目標是成為串接現實資產 (RWA) 與 Web3 應用的橋梁。

AB 的技術架構分為三層:基礎設施層、協議層與應用層,並支援包括以太坊或 Solana 等主流公鏈互通。其原生代幣 $AB 被設計為平台的 Gas、智能合約執行、治理與生態獎勵的主要工具,未來將廣泛應用於 DeFi、NFT、DAO、遊戲與供應鏈等場景。
該生態代幣 $AB 近日上線 Binance Alpha,並在短短幾天內取得亮眼成績:幣價上漲近 60%,24 小時交易量達到 8.7 億美元,近兩天交易量已超越先前上線所有交易量的總和,流動性驚人。

總統站台還是「盜圖背書」?團隊頁面驚見各國總統總動員
然而今早,加密社群對 AB 官網中的團隊頁面提出強烈質疑。多則推文指出,該核心團隊成員頁面竟列出「塞爾維亞前總統 Boris Tadić」、「世界華商投資基金會創會主席馬興利」、「活躍於阿拉伯及紐約科學界的政策家 Dr. Moneef R. Zoubi」等。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AB 慈善基金會中可以說是「總理大集合」,董事會與高級顧問成員中包含了前愛爾蘭總理、前匈牙利總理、前馬爾他總理、前保加利亞總統等,陣容相當華麗。

這樣的團隊呈現方式讓社群質疑 AB 是否試圖「利用名人頭像背書」,增加可信度;而該頁面排版粗糙、語法籠統、產品內容模糊,被質疑網站是廉價外包廠商所架設,引發信任危機。
代幣分佈失衡?高度控盤 97% 添風險
除團隊身份問題外,更引發市場恐慌的是代幣分布情況。Gmgn 數據顯示,$AB 的釣魚錢包比例高達 99.6%、最大持有者持倉佔比 97.3%,幾乎全為控盤狀態。這種極端集中不僅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不足,也為價格操縱與砸盤風險埋下隱患。

在 DeFi 生態中,這種高度集中的代幣分布常與潛在的「拉高出貨」策略有關。社群認為,若你是流動性提供者 (LP) 或持有大量 $AB 的投資者,應當高度警覺潛在的價格風險與技術性崩跌。
15 億 FDV 憑什麼?估值泡沫與應用落地的落差
目前 AB 的完全稀釋估值 (FDV) 高達 15 億美元,該估值對比已有廣泛應用與市場認可的專案,如 $INJ、$LIDO、$CAKE 等。批評者質疑:「一個實用及普及性尚未明朗的鏈,是否有資格站在與這些成熟 DeFi 專案相同的估值水準上?」
儘管 AB 的敘事聚焦於 RWA 上鏈與跨鏈技術,但當前尚無大規模部署或生態應用證據。現在來看,這樣的高估值或許就只是虛胖,只怕只會成為壓垮市場信心的導火線,並引發嚴重的市場崩潰。
半年內上各大交易所:AB 是顛覆創新還是韭菜收割機?
在加密市場中,敘事與落地往往存在巨大落差。AB 的 RWA 整合願景固然吸引人,但從團隊透明度、代幣分布結構與估值基礎來看,背後的疑點似乎比賣點還多。
當社群已開始發出「下一個崩盤幣」的警告,而專案方仍遲遲沒有回應,那麼 $AB 的真正價值,恐怕只有把轎子抬到最後的人才能看得最清楚了。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