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機構入場全景圖:持倉、穩定幣、立法齊頭並進,巨頭在重塑 Web3?

Crypto 世界,正在迎來一股熟悉而強大的力量。

作者:imToken

Crypto 世界,正在迎來一股熟悉而強大的力量。

北京時間 6 月 18 日凌晨,美國參議院以 68 票贊成、30 票反對通過了被譽為加密支付立法里程碑的《GENIUS 法案》,不僅意味著穩定幣首次以聯邦法律形式被正式納入金融監管體系,也象徵著加密行業正加速駛入制度化、主流化的快車道。

與之同步的,是一批傳統金融巨頭與上市公司們開始從「探索試水」走向「深度擁抱」:有的公開把鏈上資產納入財務報表,有的投身穩定幣戰局,有的則在打造屬於自己的鏈上支付通路與金融賬戶體系。

本文就將盤點一下近期 TradFi 巨頭與傳統機構玩家在加密領域的動作彙總,從資產配置、穩定幣競爭、政策拐點三個層面,勾勒出一幅機構進場時代的 Web3 全景圖。

「微策略」熱:Crypto 湧入資產負債表

提到「機構入場」,Strategy(原 MicroStrategy,即微策略)幾乎是繞不開的經典範本。

作為比特幣的超級擁躉,Strategy 早在 2020 年 8 月就首次宣佈購買比特幣,並從此走上持續加倉之路。

而截至 2025 年 6 月 15 日,Strategy 已以約 420 億美元的價購買了 59.21 萬枚比特幣,均價約 70666 美元,不僅在美股公司中遙遙領先,也在全球比特幣持有實體中名列前茅。

這項策略也使 Strategy 股價幾乎與比特幣高度綁定,被市場稱為「BTC 的美股 ETF 替代品」,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一批新興公司正在複製這一路徑,掀起一股「類 Strategy 模式」浪潮:

  • SBET(SharpLink Gaming):從 iGaming 營銷平臺轉型為以太坊原生資產配置平臺,獲得 ParaFi、Pantera 等頭部加密 VC 投資,並宣佈採用「以太坊國庫策略」(Ethereum Treasury Strategy);
  • EYEN、DFDV、SRM 等:分別圍繞 HYPE、SOL、TRX 等建立財務敞口,成為散戶市場追捧的「加密映射股」;

這類「Crypto 映射股」加上 Circle 和 Coinbase,正在美股掀起一輪「Crypto × TradFi」概念炒作熱潮,背後反映的則是一個趨勢的悄然形成,即加密資產正從「投機資產」變為「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

這也意味著一種結構性轉變:數字資產正從投機標的,變成機構資產負債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開始具備「配置級」地位。

穩定幣新戰場,誰來印「下一張美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機構化動向,則是傳統金融巨頭及新興玩家們紛紛扎堆發行穩定幣。

無論是與 Trump 關聯頗深的 USD1,還是最近剛剛上市的 Circle(USDC),隨著穩定幣合規進程加速,一眾金融與科技巨頭紛紛下場爭搶「新美元」的主導權。

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多個傳統巨頭都在以不同方式「親自下場」發行或託管穩定幣:

  • 早在 2023 年,PayPal 就推出 PYUSD 穩定幣,並陸續整合入自家錢包、Checkout 流程;
  • 而前不久,對 Crypto 態度激烈的摩根大通也正式提交了「JPMD」穩定幣商標註冊申請,流露出將其私鏈內結算能力拓展到公開鏈甚至國際清算系統中的意圖;
  • Visa 和萬事達卡近兩個月也在密集推進「從錢包到商戶」的穩定幣全流程佈局,探索將穩定幣嵌入信用卡支付體系,從錢包端到商戶結算端構建完整鏈上支付路徑;

這自然是趁上了合規穩定幣政策鬆動甚至鼓勵的東風,可以說,穩定幣的爭奪戰,已從 Crypto 原生項目走向傳統金融巨頭的牌桌。

除此之外,得益於穩定幣在跨境貿易、清結算等維度的天然優勢,一些原先非金融業務的巨頭也開始紛紛探索穩定幣,譬如零售巨頭沃爾瑪、亞馬遜就傳出正在研究發行穩定幣,有望幫助它們繞過傳統支付網絡節省數十億美元手續費。

以及最近頻頻見諸報端的京東穩定幣,預計將在 2025 年底取得牌照並同步上線 JD 穩定幣,且首批發行可能會同時錨定港元與美元作為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在穩定幣領域的動作備受關注,背後不僅是一場公司層面的技術佈局,更是對國際貿易與供應鏈金融環節的深度變革。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幾年,穩定幣或將重演當年信用卡網絡的崛起歷史——先由巨頭鋪路,再由政策加持,最後在支付中落地為標準。

從穩定幣開始,機構化邁入新週期?

如果現在回頭看,會發現 Crypto 的機構化是已經經歷了多年蟄伏蓄力,早在 2019 年,Libra 的橫空出世就一度讓不少人驚呼「數字美元」時代的到來,但這個全球支付體系的野望也幾乎成為了 Libra 唯一的高光時刻,此後在監管壓力的重重阻礙下,Libra 不得不逐步收縮目標並最終謝幕。

儘管如此,Libra 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數字美元」實驗的大規模實踐進程,特別是 2020 年以美元為核心的穩定幣實現爆發式增長,迅速滲透到更廣泛的金融場景中,成為跨境支付等應用的美元替代品。

而從去年開始,全球市場對加密貨幣的認可度更是極度攀升,文初提到的《GENIUS 法案》,更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可以說機構加速佈局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監管立場的重大轉向:

作為一項專門聚焦穩定幣發行與管理的聯邦級立法,它明確穩定幣發行方須滿足 1:1 儲備、審計報告和贖回義務,且支持銀行、持牌機構、受審計企業申請發行資格,這無疑為華爾街的大玩家們打開了一道合規之門。

所以在法案落地預期明確前後,我們才能陸續看到多個變化在加速發生——除了 Circle 的上市與亮眼表現、JPMorgan、PayPal 等紛紛加快穩定幣產品合規備案進程,包括 Franklin Templeton、Fidelity 等傳統資管機構已啟動數字資產託管與再發行嘗試。

如果說以往穩定幣是 Web3 世界的「民間硬通貨」,那麼合規穩定幣可能將成為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中的全球貨幣副本。

當熱,隨著機構和高淨值人群入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單純交易的業務模式已無法滿足日益複雜的市場需求,非交易業務的競爭正在成為新一輪機構化浪潮下的戰略核心,這也是機構與巨頭帶來的新變量。

結語

從 BTC/ETH 的財務敞口,到鏈上支付網絡的重新搭建,再到對加密法規的實際影響力,機構正在逐步重構 Web3 世界的基石,這些傳統金融玩家顯然不僅僅是試水,而是打算深耕長期產業鏈。

未來幾年,加密行業的格局也許不再只是「項目與協議」的角逐,而是加密原生企業 vs 金融巨頭再造版圖。

這也意味著,真正的敘事戰才剛剛開始。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