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穩定幣法》8/1生效,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穩定幣不是投機工具,三大門檻構成港元護城河

港《穩定幣條例》即將在 8 月 1 日正式生效,金管局總裁余偉文 6 月 23 日透過 HKMA 官網撰文,拆解了香港的穩定幣發牌制度與全球趨勢,並強調穩定幣只是提高支付效率的手段,並沒有升值潛力,市場不應將它當成投機標的。

三大門檻構成香港穩定幣護城河

余偉文指出,在 5 月三讀通過、即將於 8 月 1 日生效的《穩定幣條例》要求發行人取得牌照並符合三項核心標準:一是保持 1:1 法幣儲備與透明贖回機制;二是具備充足資本金、完善資產保管及嚴謹 AML 流程;三是提交可持續應用場景。金管局表示首階段僅發放少量牌照,凸顯其審慎取向。

與國際規範並肩而行

余偉文補充,條例設計採「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原則,內容呼應金融穩定委員會 2023 年發布的指導方針。歐盟《加密資產市場規範》(MiCA) 已於 2024 年上路,重點放在資訊揭露與投資人保障;美國正推動《GENIUS 法案》,聚焦 1:1 儲備與聯邦註冊。香港選擇在監管真空期率先落地法規,爭取話語權。

機遇與挑戰並存

雖然條例有望吸引合規導向的金融科技企業落戶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位階並帶動跨境支付創新。但高門檻可能排擠小型新創,市場多元性短線受限。

另一方面,穩定幣交易匿名性帶來的跨境 AML 難題,仍需各司法管轄區深化合作。

冷靜面對穩定幣價值

余偉文強調,與其期待價格上揚,不如專注如何運用穩定幣降低交易成本與提升結算效率。唯有回歸支付本質,穩定幣才可真正連接傳統金融與數位經濟,為香港與全球市場帶來長期價值。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