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25日金融界訊息,KB國民銀行於23日向專利廳申請了17個將韓元和公司品牌相結合的商標權,如'KBKRW'、'KRWKB'等。同一天,KaKao銀行和KaKao Pay分別申請了12個和18個商標權。這些商標權申請被解讀為超越簡單品牌推廣的市場先發戰略。
他們的舉動與全球穩定幣市場的快速增長密切相關。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場規模已超過1,800億刀,其中大部分由美元基礎的USDC和USDT佔據。美國參議院在6月透過的'GENIUS法案'為私營穩定幣發行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成為市場擴張的訊號。
歐盟透過'MiCA(加密資產市場)規範'制定了穩定幣發行和流通的全面框架。新加坡實施了'支付服務法',香港推出穩定幣發行者許可制度,阿聯酋實施數字資產監管,亞洲地區的競爭也十分激烈。
在國內,國民、新韓、友利、農協、企業、水協、花旗、SC第一銀行等8家銀行組成聯盟,正推動成立合資公司以發行韓元穩定幣。他們正與開放區塊鏈協會和金融結算院合作,討論共同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在相關法律制度完善後,今年底或明年初將具體落實法人設立。
銀行業聯合的背景是為了確保穩定性和掌握主導權。一家大型銀行的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與其單個銀行獨自發行穩定幣,不如共同搭建基礎設施,分散風險並提高市場信譽。"
然而,發行權方面的行業分歧也很明顯。銀行業和韓國銀行認為出於穩定性考慮,應優先賦予銀行發行權。他們擔心如果民間以存款或國債等為擔保發行穩定幣,在贖回激增時可能會在金融市場全面擴散風險。
相比之下,金融科技行業反對銀行壟斷。KaKao Pay考慮到支付領域的實際使用可能性,申請了'PKRW'、'KKRW'等18個商標權。多納爾公司目標轉型為穩定幣運營商,已招聘金融機構經驗的關聯專家,開展支付測試和基礎設施升級。
加密資產交易所也專注於生態系統建設。Bithumb制定了透過最高3000萬刀的穩定幣培育公開招募,未來定位為流通主體。
發行方式的討論也很活躍。"信託模式"(將客戶資金存放在獨立信託賬戶)和"存款通證模式"(直接與銀行存款關聯)被視為主要候選方案。信託模式客戶資金安全性高,但對銀行來說盈利能力較低;存款通證模式與現有存款關聯操作簡便,但監管風險較大。
李在明政府的數字資產培育政策也為行業動向提供了支援。總統在競選承諾中曾承諾引入韓元基礎穩定幣,近期國會也頻繁釋出了民病德議員的《數字資產基本法》等相關法案。
不過,從國外案例來看,法律化過程中的試錯似乎不可避免。美國的GENIUS法案和STABLE法案仍在眾議院協調中,歐洲也在MiCA規範實施過程中持續完善細節指南。
釜山區塊鏈特區已開始進行數字資產實證和穩定幣相關實驗。在全國範圍內立法之前,正在考慮在特區內充分積累實證資料,然後逐步擴散。
金融業預期引入韓元穩定幣將帶來降低跨境匯款成本、擴大金融包容性、擴充套件數字經濟生態系統等效果。特別是在亞洲地區提升韓元作為數字支付手段的地位也是主要動力之一。
但仍存在如Terra-Luna事件類似的、設計不當的穩定幣可能暴跌的風險、大型科技公司壟斷擔憂、貨幣政策影響等課題,因此需要精心設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