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貨幣夢碎:國際清算銀行“三項關鍵測試”否決其支柱地位

avatar
Bitpush
06-25

撰文:Daniel Kuhn

編譯:far,Centreless

原標題:國際清算銀行穩定幣未能通過“三項關鍵測試”,並不是真正的貨幣


國際清算銀行:穩定幣未能通過“三項關鍵測試”,並不是真正的貨幣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穩定幣不是貨幣。

這家有時被稱為「央行的央行」的機構在週二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與法幣掛鉤的數字資產未能通過使其成為貨幣體系支柱所需的「三項關鍵測試」:單一性、彈性以及完整性。

BIS 在其年度報告中審查下一代金融時表示:「穩定幣等創新在未來貨幣體系中將扮演何種角色仍有待觀察。但它們在衡量健全貨幣安排所應具備的三個理想特徵時表現不佳,因此無法成為未來貨幣體系的支柱。」

據該報告作者稱,穩定幣確實具有一些優勢——例如可編程性、偽匿名性以及「對新用戶友好的接入方式」。此外,它們的「技術特性意味著它們可能提供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交易速度」,特別是在跨境支付方面。

然而,與央行發行的貨幣及商業銀行和其他私營部門實體發行的工具相比,穩定幣可能會通過削弱政府的貨幣主權(有時是通過「隱蔽美元化」)並助長犯罪活動而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風險,作者如是說。

儘管穩定幣在加密生態系統進出通道中具有明確的角色,並且在通脹高企、存在資本管制或難以獲得美元賬戶的國家中日益普及,但這些資產不應被視為現金對待。

三項關鍵測試

具體而言,由於其結構設計,穩定幣未能通過彈性測試。以 Tether 發行的 USDT 為例,這種穩定幣由「名義上等值的資產」支持,任何「額外的發行都需要持有者全額預付款」,這施加了「預先付現約束」。

此外,與央行儲備不同,穩定幣並未滿足貨幣的「單一性」要求——即貨幣可以由不同銀行發行並被所有人無條件接受——因為它們通常由中心化實體發行,這些實體可能設定不同的標準,也不一定總是提供相同的結算保障。

作者寫道:「穩定幣的持有者會標註發行方的名字,就像 19 世紀美國自由銀行時代流通的私人銀行券一樣。因此,穩定幣經常以不同的匯率進行交易,破壞了貨幣的單一性。」

出於類似原因,穩定幣在促進貨幣體系完整性方面也存在「重大缺陷」,因為並非所有發行方都會遵循標準化的瞭解你的客戶(KYC)和反洗錢(AML)準則,也無法有效防範金融犯罪。

變革性的通證化

穩定幣 USDC 的發行商 Circle 在 BIS 報告發布後,股價週二下跌超過 15%。此前一天,CRCL 股票曾創下 299 美元的歷史新高,較其約 32 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價格上漲逾 600%。

儘管 BIS 表達了擔憂,但該組織仍看好通證化的潛力,認為這是從跨境支付到證券市場等領域的「革命性創新」。

作者寫道:「以央行儲備金、商業銀行貨幣和政府債券為核心的通證化平臺,可以為下一代貨幣和金融體系奠定基礎。」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