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花'策略的採用已成為2025年主要金融趨勢之一。從日本的元星球到歐洲的區塊鏈集團,上市公司正在重組資本結構,以優先積累比特幣(BTC)。
比特幣金融服務公司Unchained的前市場研究總監、Semler Scientific的比特幣策略總監喬·伯內特表示,這些公司不僅僅是跟隨美國,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走在前面。在與BeInCrypto的獨家採訪中,伯內特深入解釋了企業轉向數字黃金的原因,以及比特幣如何重構企業準備金。
比特幣,企業會計穩定資產
BeInCrypto最近報道,至少61家企業已採用比特幣財務策略,更多企業正在加入這個名單。像巴西的Mellius或日本的ANAP控股等企業現在都在將比特幣加入資產負債表。
伯內特認為,這不僅僅是一時的潮流,而是比特幣在未來10年內作為企業財務資產的崛起。
"重要的不僅僅是融資規模,還有意圖。全球企業正在圍繞比特幣最佳化金融基礎設施。現在不僅僅是資產負債表對沖,而是建立基於硬通貨原則的完整財務引擎。"他說。
那麼是什麼推動了這種全球轉變呢?他解釋說,比特幣解決了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缺口。在通貨膨脹侵蝕現金儲備的地區,美元訪問受限,或跨境支付緩慢且成本高昂的情況下,比特幣提供了一個吸引人的替代方案。
即使在穩定的市場中,動機也是不同但戰略性的。企業正在將比特幣分配為長期儲備資產,並被其獨特的貨幣特性所吸引:固定供應、全球中立性、透明發行。
"在兩種背景下,比特幣不是在取代系統,而是對那些超越短期市場週期思考的企業來說,成為重要的對沖工具。"伯內特告訴BeInCrypto。
管理層強調,持有比特幣可以保護資本,但將其整合到資本結構中可以轉化為"運作資產"。比特幣的全球交易能力、即時結算和對資本控制的免疫性,使企業能夠獲得信貸、改善流動性並減少對傳統金融系統的依賴。
這在信貸匱乏或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市場中尤其有價值。
"對於有遠見的企業來說,採用比特幣不僅僅是儲存價值。這是建立靈活且有彈性的資產負債表。它可以在現有和新興的金融系統中運作。"他提到。
企業資本結構中持有比特幣的未來
儘管企業已經將比特幣用作準備資產和貸款抵押,但伯內特預測,這一資產將在未來10年成為企業資本結構的基礎要素。
"越來越多的企業可能會發行債務以獲取比特幣,或在信貸和流動性策略中使用其作為抵押。這是MicroStrategy開創的策略,現在正在公共和私營市場中被採用。"管理層表示。
這種方法正引起關注,因為企業重新考慮如何平衡股權、債務和現金儲備。據伯內特稱,隨著比特幣作為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大,企業可以創造資本籌集和金融運營管理的新方法。
因此,企業可以開始在傳統銀行系統之外運營,透過基於比特幣的策略進行財務管理和資本形成。
但這對傳統金融機構意味著什麼呢?隨著BTC需求增加,傳統金融機構將面臨重大挑戰。
"比特幣挑戰了傳統金融機構建立的核心假設。這是一種可以最終結算的持有資產,不能被凍結、反轉或中介。"伯內特提到。
但他補充說,一些機構已經在適應。像BNY梅隆和BBVA這樣的銀行正在探索托管和諮詢服務。
然而,伯內特認為,這些機構仍然依賴於不適合數字資產的傳統金融系統和基礎設施。因此,如果不更深入地整合到比特幣固有的生態系統中,這些機構將難以完全支援以比特幣為金融策略中心的企業。
因此,銀行需要採用更先進的比特幣專用系統,在分散的數字貨幣框架內運作。
"差距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將比特幣視為核心基礎設施的機構和拖延的機構。早期行動的機構將處於更好的位置,能夠支援在資產可以全球、透明、無需可信中介的世界中運營的客戶。"伯內特提到。
企業應對比特幣準備金風險的方法
比特幣準備金策略並非沒有挑戰。Signum最近警告,企業可能面臨破產風險,並可能引發市場不穩定性。
伯內特承認了這些擔憂。他解釋說,風險的原因更多在於執行,而非比特幣本身。
"如果無法使用短期資本、無法獲取流動性,且沒有內部流程來處理市場波動,這就是一個脆弱的結構。比特幣並不會造成風險,而是一些公司忽略了應用於其他波動性資產的結構。"他對BeInCrypto表示。
據伯內特稱,解決方案在於有紀律的策略。使用長期資本、制定明確政策並避免槓桿的企業,可以將比特幣視為穩定的準備金,而非投機性押注。
多機構託管、信用准入、強大的內部控制等堅實基礎設施,對於確保比特幣能順利融入更廣泛的財務戰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