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PA 公布穩定幣會計新準則:發行方資產與代幣必須清楚對帳,是否挪用儲備須揭露

為解決穩定幣市場長期存在的透明度爭議,美國會計師協會(AICPA)公布《2025 年穩定幣報告準則》,首度針對「由法幣資產支持」的穩定幣制定一套具體的揭露規範。此份準則涵蓋發行中的可兌換代幣數量、對應資產組成,以及雙方是否實現 1:1 備抵,為審計人員與投資大眾提供可驗證的資訊架構。

哪些代幣才算「可兌換」?AICPA 要求清楚分類

新準則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明確揭露各類代幣的分類與流通狀況。報告將代幣分為三大類:

  • 可兌換代幣:即刻可依照合約條款兌換為等值法幣。

  • 暫時不可兌換代幣:如尚未解鎖的時鎖代幣、臨時受限制帳戶中的幣。

  • 永久不可兌換代幣:包含測試用幣、永久凍結代幣等。

發行方需從區塊鏈上「實際鑄造數量」出發,扣除上述非可兌換類型,推算出真正在市場上流通且可被兌換的穩定幣數量,並揭露相關區塊鏈地址與智能合約資訊,供公眾查驗。

贖回資產構成必須具體揭露:現金、美債、持有人資訊一併說明

在資產揭露部分,準則要求發行方全面說明支撐穩定幣的儲備內容,並涵蓋下列要點:

  • 資產類型:現金、等同現金、貨幣市場基金、短期美國國債、回購協議等。

  • 持有人身分與管轄地區:需揭示資產是由哪類金融機構持有,所在國家與受何種監管。

  • 資產是否已質押或有其他用途限制

  • 帳戶性質:例如是否為專戶(custodial)、是否具破產隔離保護。

這些資料將幫助投資人判斷,若有大規模贖回需求時,資產是否能迅速動用、且不受法律或金融風險牽制。

1:1 備抵與時間落差:稽核機制首次被納入準則

報告第三部分明確指出,發行方應揭露可兌換代幣總量與儲備資產總額的比對情況,並回答一個核心問題:「是否維持 1:1 備抵?」

根據準則,若發行方條款明訂每一枚穩定幣應對應一美元的儲備資產,那麼第三方審計師就必須依此進行驗證,揭露資產是否足額,並說明任何可能產生盈餘或短缺的情況。

此外,報告也要求揭露「時間落差」與「臨時性差異」的具體金額與原因,包括:

  • 已付款但尚未鑄造的代幣。

  • 已贖回但尚未發放資金的請求。

  • 因帳戶限制或技術問題,暫時無法兌換的情況。

這些資訊必須列入報表中,並揭露是否已超過發行方條款中允許的處理時間,確保公眾了解這些差異是「暫時性的」而非系統性風險。

資產可否被挪用?AICPA 要求「揭露權限」,但不直接禁止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並不禁止穩定幣發行方動用儲備資產,例如用於回購協議、放貸、再質押等操作。相反地,AICPA 強調的是「誠實揭露資產使用權與限制」

根據準則,發行方必須揭露自己是否擁有資產的轉移權、出售權、出借權或再質押權,以及資產是否僅能用於贖回代幣。此外,也要求說明資產存放於何種帳戶類型,是否具備破產隔離、是否已購買保險,或是否已被用作擔保品。

這意味著,只要資訊揭露完整,市場參與者可以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做出判斷。對某些發行方而言,這提供了操作彈性;對投資人與審計機構而言,這則是一把照妖鏡。

AICPA 準則不是強制法規,但可能成為審計依據

雖然這份準則尚未具有法律效力,但其設計明確對應美國會計鑑證標準(AT-C Section 205),意味著未來穩定幣公司若接受第三方審計,極可能須依此標準操作。

AICPA 亦建議發行方在建立條款與營運規則時,即納入該準則內容,以降低法律與聲譽風險。

業界觀察人士指出,AICPA 準則雖未具法規效力,卻可能成為美國監管機構未來立法的基礎。穩定幣如 USDC 發行方 Circle、或正積極朝合規方向邁進的 Tether,若率先採納該準則,將有助於提升市場信任度。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隨著歐盟去年起正式執行 MiCA 法規,加密交易所也陸續於當地落地合規。Kraken 近期宣布獲得愛爾蘭央行核發的 MiCA 牌照,代表該平台已能向歐洲經濟區 30 個國家提供合法數位資產服務,也預告著歐洲正成為全球加密業者的新合規戰場。

Kraken 搶先完成佈局:MiCA、MiFID、EMI 三張歐洲牌照在手

總部位於美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Kraken 宣布,已從愛爾蘭中央銀行獲得 MiCA 許可,可於歐洲經濟區 (EEA) 內向 30 個成員國提供加密資產交易、支付與資產管理等服務。這項進展讓 Kraken 成為少數已獲完整歐盟許可的加密交易平台之一。

這張 MiCA 牌照是 Kraken 歐洲擴張計畫的關鍵拼圖,在此之前,該公司已分別在 2023 年和今年 3 月獲得英國 FCA 與愛爾蘭央行頒發的電子貨幣機構 (EMI) 牌照,並在今年 2 月拿下金融工具市場指令 (MiFID) 許可證

該公司共同執行長 Arjun Sethi 表示:「信任是加密產業中最有價值的貨幣,我們一直致力於達到歐洲地區的黃金標準。」

MiCA 成為交易所歐洲合規主戰場,各大平台加速搶牌

Kraken 並非唯一一間拿下 MiCA 牌照的交易所,隨著該加密監管法案於去年正式生效,搶牌也成了歐洲加密企業的首要任務。目前具體進程包括:

  • Coinbase 已在德國與愛爾蘭取得執照

  • OKX、Bybit、Crypto.com 在今年宣布完成 MiCA 註冊

  • Gemini 傳出正在馬爾他進行申請程序

MiCA 的推出,象徵著歐盟首次建立統一的數位資產監管體系。該法規涵蓋穩定幣、加密資產發行與交易平台營運等領域,目的是提高市場透明度與用戶保護,同時減少監管套利與國家間法規落差。

(Coinbase 正式取得 MiCA 牌照,盧森堡為歐洲營運總部)

Tether 拒絕配合,轉向投資間接參與

不過,根據 MiCA 規定,穩定幣若要在歐洲流通,需提交完整的資產儲備證明並接受監管審查,也因此並非所有加密公司都有意迎合 MiCA。USDT 發行商 Tether 公開表示不會為其穩定幣申請 MiCA 註冊,並導致包括 KrakenCrypto.com 等多家有意落地的平台陸續下架 USDT。

當然,隨著 USDT 市值縮水近 3%、超過 40 億美元,Tether 並不打算放棄當地鉅額的儲備收益,選擇投資荷蘭區塊鏈公司 Quantoz Payments 所推出的歐元穩定幣 EURQ、以及歐洲穩定幣發行商 StablR 的合規穩定幣 EURR 和 USDR,間接參與歐盟市場。

(USDT 市值因 MiCA 生效縮水,Tether 選擇投資而非犧牲收益間接參與歐盟市場)

看好美國監管明朗,Kraken 積極備戰 IPO

在歐洲積極擴張的同時,Kraken 也在調整美國佈局。上週宣布將全球總部遷至懷俄明州,該州以親加密政策與友善的監管環境著稱。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與 SEC 對加密產業態度的日漸開放,當地加密企業的 IPO 消息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看著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上市的亮眼表現,上架美股也成了交易所新的新目標。

Kraken 當然也不例外,從精簡組織架構到收購衍生品交易平台擴張產品線,無疑都是為其未來能順利在美國上市鋪路。

(監管鬆綁掀交易所 IPO 上市潮:誰能複製 CRCL 漲幅成下一個翻倍飆股?)

合規或退場,交易所始終得選邊站

Kraken 拿下愛爾蘭 MiCA 牌照,不僅是對歐盟監管體系的肯定,也揭示下一階段加密市場的競爭核心將轉向「合規力」。在各國監管陸續明朗化之際,願意主動合規的交易所正獲得政策紅利與用戶信任,而對抗法規的玩家則將另尋解方。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