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即服務”時代開啟!Paxos Labs化身“穩定幣代工廠”,能否撼動USDT/USDC雙巨頭?

avatar
ODAILY
06-26

原創|Odaily 星球日報(@OdailyChina

作者|Wenser(@wenser 2010 

“美國穩定幣第一股”Circle 股價持續飆升,既點燃了資本對區塊鏈概念股的熱情,也讓一眾傳統企業蠢蠢欲動。特別是政策層面的放寬——美國穩定幣監管法案《天才法案》與香港穩定幣監管法案陸續通過,不少傳統公司想要在穩定幣這一利潤頗豐的蛋糕上分一杯羹。

基於上述需求,老牌穩定幣發行商宣佈成立 Paxos Labs,旨在幫助機構發行品牌穩定幣、部署代幣化收益率策略以及管理代幣化資產。Odaily星球日報將於本文探討該平臺發展及背後的 Stablecoin as a Service(SaaS)商業模式是否成立,供讀者參考。

Paxos Labs:被 Paxos 寄予厚望的“SaaS”平臺

6 月 19 日,Paxos 官方宣佈推出 Paxos Labs——“嵌入式鏈上金融產品基礎設施層”。光看這個名稱,很難不讓人將其與 L1、L2、L3 等區塊鏈網絡分層關聯起來。

詳解 Paxos Labs:立志成為品牌穩定幣基建

平臺具體介紹中提到:“我們幫助平臺啟動: 品牌穩定幣;收益率策略;結構化代幣化資產;所有這些都直接體現在用戶體驗中。”

而在提及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對接斷層之後,Paxos Labs 強調道:“通過 Paxos Labs,平臺可以藉助推出品牌穩定幣以發展他們的品牌並創建他們的經濟體系;讓用戶通過可編程收益金庫賺取收益;提供定製的結構化產品,如代幣化固定收益策略。”

翻譯一下,Paxos Labs 將幫助機構及平臺實現 3 大目的:

  • 發行屬於自己的穩定幣,並接入整個加密經濟體系;

  • 方便對應的穩定幣用戶藉助穩定幣實現生息理財;

  • 方便將傳統金融工具(如債券、票據)轉化為鏈上資產靈活調用。

至於其背後保障,主要包括:

  • DeFi 原生基礎架構;

  • 企業級可靠性;

  • 來自可信發行商網絡的 RWA 資產集成。

官方公告的最後,Paxos Labs 留下了對應的“聯繫方式”——https://paxoslabs.com/connect;並表示:“如果你是某集成 DeFi 產品的平臺或準備加速分發資產的 RWA 發行商,歡迎聯繫”。

耗時 6 個月內部孵化,計劃 18 個月內成為一站式商店

Paxos Labs 聯合創始人兼負責人 Bhau Kotecha 表示,Paxos Labs 由 Paxos 內部孵化,耗時 6 個月左右,背後誘因為與 DeFi 市場和 RWA 資產建立聯繫的 B 端需求有所增長;其優勢在於易於集成的 API,方便客戶快速集成 DeFi 產品,而無需承擔接入 DeFi 系統的複雜性。

而在提及未來發展計劃時,Bhau 表示:“在未來 12 到 18 個月內,Paxos Labs 的目標是成為面向機構、提供鏈上產品整合服務的一站式商店,以幫助合作方提高用戶參與度、留存率和商業化變現程度。”

此前,Paxos 旗下的機構級穩定幣包括:Paxos Digital 新加坡發行的 Global Dollar(USDG);Paxos International 發行的 Lift Dollar(USDL)以及 Paxos Trust Company 代表 支付巨頭 PayPal 發行的 PayPal USD(PYUSD)此外, Paxos 曾於 2019  年與幣安合作髮型 BUSD,一度躋身穩定幣市值前三。

Paxos Labs 最大特點:面向機構,專注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與 Fireblocks、Anchorage 或 Galaxy Digital 等專注於託管或直接訪問 DeFi 協議的公司不同,Paxos Labs 主要為機構提供 API 和相關基礎設施服務,方便後者向最終用戶提供鏈上產品。

此外,Bhau 明確表示:Paxos Labs 將利用 Paxos 的監管專業知識,企業級基礎設施和建立安全和合規金融系統的豐富經驗,與多家資產發行商合作,支持定製穩定幣,而不僅僅是 Paxos。

換言之,Paxos Labs 更像是一個基建技術提供方,作為中間角色連接資產發行商與具有穩定幣發行等需求的機構。

SaaS (Stablecoin as a Service)模式背後:市場、收益及穩定幣支付主流化

在無數穩定幣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當下,Paxos Labs 轉而將目光瞄向了眾多擁有“穩定幣發行需求”的平臺及機構,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戰略維度更高的選擇——從行業的上游角色,搖身一變成為行業的源點角色。而其提供的 SaaS 服務及商業模式成立的前提,則離不開 3 大方面的影響:

穩定幣市場規模: 3.7 萬億美元的廣闊市場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此前曾公開發文表示,有報告預測,預計下個十年末,穩定幣市場規模可能達到 3.7 萬億美元。隨著 GENIUS 法案的通過,穩定幣市場前景將更加光明。穩定幣生態系統將推動私營部門對美國國債的需求,而美國國債正是穩定幣的支撐,這種新需求有望降低政府借貸成本,並有助於控制國家債務,還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吸引數百萬新用戶加入以美元為基礎的數字資產經濟。對於所有參與者來說,這都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與之相對,目前穩定幣市場規模僅為 2500 億美元左右,相當於仍存在近 15 倍的發展空間,穩定幣市場大有可為。

多元化收益來源:美債、黃金及商業票據等其他儲備資金收益

除去廣闊市場外,短期內吸引無數機構入局穩定幣賽道的重要原因,則是該項業務的強大吸金能力:USDT 發行商 Tether 2024 年淨利潤超 130 億美元;USDC 發行商 Circle 2024 年淨利潤在刨除 Coinbase、Binance 等合作方分潤的 9.08 億美元之後,仍有 1.56 億美元。在很多機構看來,穩定幣是一項穩賺不賠的買賣,畢竟,某種程度上,這就相當於“無成本印錢”的“鏈上美聯儲”。

6 月以來,美元穩定幣日均交易量超 1000 億美元,明顯超過比特幣和以太坊的交易量,按照 Tether 和 Circle 的一季報可推算,總計 2500 億美元的美元穩定幣中,美債在儲備資產中佔到至少八成,這相當於額外增加了 2000 億美元的美債需求。渣打銀行預測,到 2028 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將高達 2 萬億美元,對應美債需求 1.2 萬億美元至 1.6 萬億美元,穩定幣發行商將成為僅次於美聯儲的美債第二大買家。而收益在 4% -5% 左右的美債,就是無數穩定幣發行商最大的收益來源。(關於 Tether 商業模式的更多信息,詳見《“第一穩定幣”USDT 市值創新高,揭秘 Tether 背後的千億商業帝國》一文)

除此以外,如 Tether 的儲備資金中包含黃金、比特幣及一部分商業票據,也是其收益構成的一部分,多元化的收益來源也是機構們對穩定幣趨之若鶩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業大趨勢:穩定幣支付主流化

長期來看,穩定幣支付主流化也是一大趨勢。在經歷了 PayPal 引領的電子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引領的移動支付之後,由 USDT、USDC 引領的穩定幣支付也在全球範圍內逐漸成為了一種不可忽視的行業力量。

相對於流程緩慢、規則冗長的 Swift 體系,鏈上穩定幣支付的低成本、高效率無疑完爆傳統支付渠道,在穩定幣監管法案即將落地實施的當下,穩定幣支付主流化勢在必行,這也是國內包括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等互聯網巨頭也爭先恐後地搶佔身位的原因。(關於京東集團入局穩定幣一事,詳見《錯失支付十年後,劉強東要借穩定幣打響京東“第二次支付革命”?》一文)

基於以上原因,Paxos Labs 才將 SaaS 視為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並試圖以此建立自己的“品牌化穩定幣發行版圖”。如果順利的話,Paxos Labs 後續參與發行的穩定幣項目將共同構建一個能夠與 USDT、USDC 分庭抗禮的穩定幣生態網絡。

SaaS 服務的風險與挑戰:分發、收益與應用場景

儘管穩定幣及其他嵌入式鏈上產品的發行看起來是一門好生意,但“賺錢的生意”和“值錢的生意”有時並不完全重合。Paxos Labs 提供的 SaaS 服務背後也並非萬無一失。具體而言,該業務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

分發路徑:渠道受限,龍頭集聚

BitMEX 聯創 Arthur Hayes 此前發文評論道:穩定幣成功的關鍵在於分發渠道,目前主要通過加密交易所、社交媒體平臺或傳統銀行實現。

Tether 憑藉與 Bitfinex 的合作(先發優勢)及在大中華區建立的信任,已成為全球主導穩定幣,特別在全球南方市場佔據優勢;而 Circle 則通過與 Coinbase 合作分發 USDC,但市場份額仍落後於 Tether。

目前,USDT、USDC 兩大穩定幣龍頭項目市佔率約為 85% ,其他穩定幣項目共同瓜分約 15% 的市場,競爭激烈。

收益驗證:儲備資金真實性

針對穩定幣項目發展,Arthur Hayes 警告投資者,新進入者面臨分發渠道關閉的嚴峻挑戰,並預測隨著 Circle IPO 的成功,穩定幣泡沫將繼續膨脹,但最終會在某個分離"傻錢"的項目上破裂。他強調,儘管穩定幣發行商利潤豐厚(主要來自國債收益),但投資者應警惕高估值風險,特別是那些聲稱能與傳統銀行合作卻無實際分發渠道的項目。

在穩定幣監管法案對發行商資質及儲備資金審計要求越發嚴格的當下,穩定幣發行商的門檻或將迎來進一步提高。

場景受限:生活化場景滲透率較低

目前來看,穩定幣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於跨境貿易、灰黑產交易、加密貨幣交易及國際投資等方面,相對而言,生活化場景滲透率相對較低。此前加密項目 Infini 的 U 卡業務關閉一事也從側面說明了當下穩定幣支付的行業結構性難題——銀行系統的層層盤剝、監管合規政策的掣肘以及業務本身無法造血等問題。

後續,穩定幣支付的主流化進程或仍高度依賴機構級採用,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銀行系統的放開與支持。

結語:穩定幣背後的不穩定性

伴隨著 Paxos Labs 的推出,“百幣大戰”蓄勢待發,無論是傳統機構,還是加密項目亦或者金融銀行,都將加入穩定幣戰場,一方面賺取“發幣利潤”,尋求真金白銀的入袋;另一方面“拓展商業版圖”,提高“市夢率”,如同 Strategy、Metaplanet 等囤幣的上市公司一般。

但目前來看,穩定幣背後的不穩定性仍然存在:如監管法案的更迭、包括洗錢在內的灰黑產業隱患以及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區塊鏈網絡固有的安全性風險以及各種黑天鵝導致的“脫錨”。屆時,損失最大的不僅是發行商,而是使用穩定幣的用戶們。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