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賽道未來格局:合規穩定幣+離岸穩定幣+去中心化穩定幣

腰尾部穩定幣主要就是兩類:Web2 公司做的合規穩定幣和 Web3 公司做的去中心化穩定幣。

作者:嶽小魚

引言:

Web3 行業發展太快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現。因此,很多日常思考值得被記錄下來。

這些思考會實時更新在推特賬號中,並定期彙總發佈在微信公眾號。

歡迎關注我的推特賬號:嶽小魚(ID:@yuexiaoyu111)。

首先,穩定幣賽道未來會出現 “百幣大戰”,激烈競爭後,USDT 還是離岸穩定幣龍頭,USDC 還是合規穩定幣龍頭,但是會留下一大波的腰尾部穩定幣。

這些腰尾部穩定幣主要就是兩類:Web2 公司做的合規穩定幣和 Web3 公司做的去中心化穩定幣。

1、依舊看好 Web2 公司做的穩定幣

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不同業務場景,還會出現很多 “地頭蛇” 一樣的局部龍頭,比如香港的港元穩定幣、電商領域的京東穩定幣等。

這些是 USDC、USDT 可能觸達不到的地方,而這些細分場景的穩定幣可以更深度地與當地的企業或者自己的業務融合。

當然,從政治角度考量,其實各個國家地區為了防止資金外流、防止被美元虹吸,所以要推行當地法幣的穩定幣,藉助合規手段將資金留在自己的金融體系中運轉。

其實可以參考現有的交易所格局:除了有幾個絕對的龍頭交易所外,還有一堆腰尾部的交易所。

這些腰尾部交易所是怎麼生存下來的呢?

核心採取的是兩個策略:

一是深耕山寨幣和小眾交易對,也就是綁定不同業務場景;

二是深耕小眾的國家或地區,也就是捕獲細分市場;

那麼,即使有龍頭擠壓,腰尾部穩定幣也還是有生存空間。

2、依舊看好 Web3 公司做的去中心化穩定幣

現在美國的穩定幣法案,其中有一個規定是:不允許穩定幣公司給用戶付息。

香港的穩定幣徵求意見稿也有同樣的規定。

這個規則的目的其實是希望讓穩定幣真的變成一種支付工具,而不是一種所謂的投資收益來跟銀行的存款進行相對應的競爭。

但是市場上對 “生息穩定幣” 有非常強的需求,比如你是一個企業或大戶,有大量的儲備資金,其實還是非常期望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獲取穩定收益的。

如果兌換成 USDT/USDC 放在那裡是沒有任何收益的,但 Tether 和 Circle 這兩家公司把無成本獲取的美元自己拿去理財併吞下了收益,所以這也是可生息穩定幣的機會。

而只有 Web3 公司做的去中心化穩定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變相繞過合規限制,將一些 CeFi、DeFi 理財產品包裝成穩定幣,給用戶提供穩定收益甚至是高額收益。

最典型的就是這一輪週期中興起的 “中性策略穩定幣”,比如有 Ethena 的 USDe、比特幣生態的 BitFi 等等。

藉助永續合約,項目持有 1 個 ETH,就在永續合約市場裡 “做空”(賣出)同樣價值的 ETH。結果就是,不管 ETH 漲跌,總價值基本不變,達到 “中性”,而且項目還能將資金費率的收入給到持有穩定幣的用戶。

一旦安全性有保障、又有穩定收益,這些去中心化穩定幣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強的。

總結一下

穩定幣市場非常像一個冰山:

合規穩定幣就是海平面上的部分,USDC 佔據了大頭,而且未來還會越來越大,但是也會存在諸多地區性的合規穩定幣;

離岸穩定幣則是海平面下的部分,其中 USDT 佔據了大頭,比海平面上的部分還要大得多;

但是在更深的位置,也就是 USDC 和 USDT 觸達不到的地方,則會存在一大批穩定幣,包括細分業務場景穩定幣、去中心化生息穩定幣等等。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