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6月份收盤價超過104,000美元,創下歷史最高月度收盤價和第二季度最強表現。
儘管傳統鏈上指標顯示買家需求較弱,但美國現貨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當月仍錄得強勁資料。
據SoSoValue的資料顯示,6月份美國現貨比特幣ETF連續12天錄得資金流入,總計近40億美元,其中6月25日約有5.5億美元流入,反映出機構需求強勁且持續。
不過,觀察人士指出存在脫節現象,這源於機構購買比特幣的方式與散戶投資者不同。專家告訴Decrypt,這是因為大多數機構購買行為都是不被公開的。
這些交易的結構旨在避免公開可見,要麼在鏈下進行,要麼最終存入不太活躍的錢包。
根據Mysten Labs的區塊鏈工程師Aslan Tashtanov,傳統區塊鏈指標常常無法捕捉機構資金流的規模和性質。
Tashtanov對Decrypt表示:"有幾個原因導致鏈上資料指標無法完整呈現機構投資者的行為。"
他說,機構參與者"傾向於在中心化交易所和場外交易(OTC)平臺購買",這些平臺旨在處理大量交易而不會擾亂市場。
結果是,機構資本可以在不觸發常規鏈上訊號的情況下推動價格變動。
儘管最近價格波動,比特幣現貨散戶交易活動仍保持中性,過去幾周呈現緩慢上升趨勢。
與此同時,據CryptoQuant資料顯示,已知場外交易地址的比特幣累計餘額已降至歷史低點,平均礦工相關餘額自1月以來下降18%,約為156,000個BTC。
由於持有大量資產,礦工被視為與機構投資者相當,能夠代表可能影響市場走向的群體。
場外交易餘額,尤其是與礦工相關的餘額下降,表明比特幣大額資金的移動方式和位置發生了變化。然而,這僅僅是全貌的一半。
GAIB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Kony Kwong對Decrypt表示:"大規模機構購買並不會出現在常規鏈上指標中。這種脫節使得需求看起來更弱,即使資本繼續透過機構工具(如美國ETF或歐洲ETP)流動。"
GAIB透過將GPU代幣化為產生收益的數字資產,為人工智慧計算經濟構建金融基礎設施,並聲稱密切監控機構活動。
Kwong表示:"在減半後的環境中,新供應有限,即使是適度的機構需求也能推動市場。"
然而,2024年4月的比特幣減半,按照比特幣四年發行計劃將礦工獎勵減半,並未立即導致顯著的價格上漲。
一年後,比特幣創下歷史最弱的減半後表現,在特朗普關稅威脅市場穩定性並攪動風險資產的早期4月,價格曾跌至75,000美元以下。
根據機構市場情報公司Kaiko Research的資料,80,000至90,000美元的較低波動區間,與之前減半後的爆發性上漲形成鮮明對比。
但儘管供應受限,歷史趨勢表明市場反應往往是逐步展開且差異顯著。對於機構來說,問題不僅僅在於時機,還在於基礎設施。
Tashtanov聲稱基礎設施差距促使其他網路介入,並舉例提到Sui等區塊鏈已在比特幣去中心化金融領域紮根。
Tashtanov表示Sui"積極支援機構獲取比特幣DeFi策略",並補充稱比特幣"現在佔Sui總鎖倉價值的10%以上"。
"最大的原因實際上是實際的",Tashtanov說,"鏈上流動性根本不足以滿足機構需求。"
截至撰稿時,比特幣交易價格約為106,200美元,日交易量接近257億美元,資料來自CoinGecko。